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折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代码.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8月~2005年7月应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80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可形成优势互补,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修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俊伟  彭国光 《广东医学》2005,26(3):345-34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深冻同种异体下颌骨置换 2 6例大块病变下颌骨 ,骨松骨区放置自体髂嵴松质骨和骨髓 ,以钛板坚固内固定 ,严密缝合口腔黏膜 ,口外伤口缝合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6~ 36个月 ,5例同种异体大块下颌移植因术后排斥、晚期感染或钛板坚固内固定松脱而需手术取出 ,其余病例X线平片见宿主骨与移植骨生长愈合良好 ,未出现明显的高度降低。结论 深冻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可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预防感染是同种异体骨移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异体冻干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骨对 18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受植区无红肿 ,无瘘道。X片显示受植区骨小梁排列清晰。结论 冻干骨与自体骨髓复合骨移植是修复颌骨部分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伤或手术切除某些病灶所遗留的大块骨质缺损,按传统方法作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所移植的骨质因无直接血管供应,大部分坏死,需较长时间的爬行替代作用才能使植骨转变为新的骨质,有时会导致植骨全部吸收,或并发感染而失败。近几年来,国内外采用带血管游离骨移植术效果较好。我院最近为1例桡骨骨囊肿切除后采用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修复桡骨大块骨缺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植骨材料在股骨远端骨折并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植骨加内固定治疗147例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26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共分成四组:单纯自体髂骨组(A组)43例、单纯同种异体骨组(B组)42例、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组(C组)46例、自体髂骨+固骼生组(D组)16例。通过比较四种植骨方式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植骨量、术后功能评分等,评价四种植骨方式的优缺点。结果 147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但植骨材料不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植骨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明确,具有疗效可靠,经济实用、骨量充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关万宁 《河北医学》2010,16(6):679-681
目的:评价骨肿瘤病变切除后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骨科骨肿瘤病变的124例患者,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植骨61例(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单纯同种异体骨植骨63例(单纯植骨组);结果: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术后6、12、24个月时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单纯植骨组。结论: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织抗原性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谭桢  赵劲民  杨志  丁晓飞  姚军 《广西医学》2013,(9):1222-1223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40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先行病灶刮除术,再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区。术后每2~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40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15个月。疗效优26例占65.0%,良9例占22.5%,可4例占10.0%,差1例占2.5%。疗效为差的1例患者术后复发,经再次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治愈。结论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是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段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移植在儿童胫骨纤维结构不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例患儿均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区,各形成13×2cm,10.5×1.5cm,9.5×2.0cm的缺损区。根据缺损处形状、大小将大块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加工后植入缺损区并用骨钉固定。术后小腿前后石膏夹板固定14月,14月后去夹板行走,随访2年。结果:3患儿术后2周均有局部组织轻微红肿,体温-过性升高,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1~2月宿主骨同移植骨交界处有骨痂生长,3~5月宿主骨同移植骨融合,11个月内移植骨爬行替代完成。2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1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1年)。结论:大段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儿童胫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病灶区的彻底清除,术后排斥反应轻、骨融合快、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同种异体骨临床移植的疗效及排斥反应。方法:追踪观察57例接受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的手术切口、体温、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变化以及骨愈合的X线照片。结果:通过3.5~30个月(平均14.5月)的追踪表明,冷冻干燥及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单独或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后骨愈合好,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体温变化、拆线及拔引流管的时间与非植骨组相近。肿痛期无明显延长,T细胞亚群CD4与CD8的比值略降低(P>0.05)。有5例植入大块或大量深低温保存骨的患者局部出现排斥反应分泌物,用强的松可有效控制。接受冻干骨者未见排斥反应。结论:异体骨是自体骨的最好替代材料,可望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report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repairing massive bone defects biologically in limbs by homeochronous using structural bone allografts with intramedullary vascularized fibular autograft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5, large bone defects in 19 patients (11 men and 8 women, aged 6 to 35 years) were repaired by structural bone allografts with intramedullary vascularized fibular autografts in the homeochronous period. The range of the length of bone defects was 11 to 25 cm (mean 17.6 cm), length of vascularized free fibular was 15 to 29 cm (mean 19.2 cm), length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s was 11 to 24 cm (mean 17.1 cm). Location of massive bone defects was in humerus(n=1), in femur(n=9) and in tibia(n=9),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9 to 69 months (mean 38.2 months) follow-up, wounds of donor and recipient sites were healed inⅠstage, monitoring-flaps were alive, eject reaction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s were slight, no complications in donor limbs. Fifteen patients had the evidence of radiographic union 3 to 6 months after surgery, 3 cases united 8 months later, and the remained one case of malignant synovioma in distal femur recurred and amputated the leg 2.5 months, postoperatively. Five patients had been removed internal fixation, complete bone unions were found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None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s were absorbed or collapsed at last follow-up. Conclusion: The homeochronous usage of structural bone allograft with an intramedullary vascularized fibular autograft can biologically obtain a structure with the immediat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allograft, a potential result of revascularization through the vascularized fibula, and accelerate bone union not only between fibular autograft and the host but also between massive bone allograft and the host.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通过有关的动物实验来探讨有关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规律,以达到加速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目的。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股骨外侧髁植入,在接触的骨面置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基质,以金属螺钉固定;对照组用取下的自体股骨外侧髁原位植入,用与实验组相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术后4、8和12周行大体标本观察,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BM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异体骨愈合的情况。结果: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BMP染色在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从周围向中央,从哈佛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使用BMP、合适的内固定、大小适合的移植物,可以使异体骨愈合的过程与自体骨相似。  相似文献   

13.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199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53例,年龄13~58岁,平均36,5岁,其中大段骨移植45例,异体半关节移植8例,异体骨移植长度9~25cm,平均13cm。钢板固定23例,动力髋(或动力髁)固定1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术后随访6~13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45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3例,骨不连3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18例,良15例,中9例,差6例。结论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剂干燥 γ射线辐照消毒异体肌腱移植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30只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3组进行双侧跟腱移植 ,即溶剂干燥 γ射线辐照组 (SD R组 ) ,冷冻干燥 γ射线辐照组 (FD R组 )及自体移植组 (AG组 )。分别于移植后 4 ,8周行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移植前SD R组强度约为AG组的 1 5 ,移植后 4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移植后 8周 ,SD R组要强于AG组 (P <0 .0 5 ) ,而与FD R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移植后早期进行有效保护 ,溶剂干燥 γ射线辐照消毒异体肌腱可替代自体肌腱移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无免疫性、能获得较好效果的生物性人工关节材料,我们在成功研制脱蛋白骨的基础上,对异体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实验与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大白鼠实验表明,术后4周,移植的脱蛋白骨关节内有明显血管增生,骨端有软骨样细胞出现.8、12周各有一只实验动物有成熟骨小梁及骨髓造血现象,未见炎性细胞及坏死。临床应用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7岁~45岁,拇再造4例,半关节移植19例,骨段移植2例,随访6月到3年,2例关节脱位,3例因皮瓣坏死、感染而行移植物部分切除,植骨4月~6月愈合,关节活动增加45°~60°.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解剖复位,可靠固定,良好的软组织复盖,严格控制感染及适当的关节活动。我们认为,在没有更为合适的人工关节材料时,脱蛋白异体骨关节移植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尤其是手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骨节段传送延长术(简称骨延长术)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简称腓骨移植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骨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实施带蒂组织瓣改善软组织条件,采用骨延长术和腓骨移植术对32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骨性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10~52个月,平均36个月。骨延长术组和腓骨移植术组病例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9.5、5.3个月,平均带外固定架时间分别为12、15个月,平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分别为74%、82%。结论:骨延长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具有缩短患者带架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但术后问题较多,需密切随访,及时处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牢靠,为移植腓骨骨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的长段缺损,达到修复缺损减少病残.方法①采用自体、异体骨移植;通过吻合血管与不吻合血管的方式修复缺损.②应用非生物物质填充缺损区域.结果总的治疗有效率89.7%,其中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效果最好,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异体骨移植术后2年~5年逐渐吸收消失.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长段骨缺损病残率高,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再次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肱骨9例,尺桡骨6例,股骨11例,胫骨9例)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再次行内固定术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结果:引起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有严重创伤、手术影响、骨折部位和患者全身情况等。经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于再次手术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病情重及医源性因素是导致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时去除骨折端硬化骨,并开通髓腔以及坚强内固定和自体骨植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