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了硬膜外麻醉(EA)和CSEA剖宫产手术各60例,ASAⅠ-Ⅱ级,EA(A组)使用2%利多卡因,CSEA(B组)使用0.75布比卡因1ml+25%葡萄糖0.2ml混合液,两组均观察麻醉平面达到T8时间、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麻醉平面、术中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麻醉平面达T8时间较EA组明显缩短(P<0.05),导致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明显差异;CSEA组麻醉效果不完善例数,术中牵拉反应例数明显低于EA组(P<0.05);EA组低血压例数明显低于CSEA组(P<0.05);术后随访CSEA组无头痛等并发症。结论:CSEA起效迅速,用药最少,阻滞效果完善,特别适用于急诊和肥胖产妇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于L2~3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硬膜外腔置管备用.根据布比卡因用量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6 mg、B组8 mg、C组10 mg.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BP、HR,SpO2,腰麻阻滞平面及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三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腰麻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组,利多卡因用量多于C组(P<0.01).C组麻醉效果最佳,但BP、HR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黄碱用量大于A、B组(P<0.05).B组腰麻阻滞平面适中,麻醉效果较好,循环相对稳定,而且利多卡因用量少,较符合腰-硬联合麻醉的双重优点.结论 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合适剂量为8 m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单胎急诊产妇108例,随机均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BF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药物分别为0.75%布比卡因5 mg加芬太尼20μg和0.75%布比卡因7.5 mg.两组产妇均在右侧卧位下于L2~3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腰麻,留置硬膜外导管备用.记录麻醉等待时间、最高平面、硬膜外追加药物的情况,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和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并记录术中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记录手术医师和产妇对麻醉的评价以及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所需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需改变麻醉方式或静脉辅助用药.BF组硬膜外腔追加药物率、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黄碱使用率明显少于B组(P<0.01);麻黄碱平均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恶心呕吐和胸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下肢肌力恢复到Bromage 0分的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0.75%布比卡因5 mg复合芬太尼20 μg腰-硬联合麻醉能为急诊剖宫产提供满意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10mg;B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6mg复合芬太尼20μ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心输出量(CO)、MAP和HR变化;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T2~T6时A组CO、MAP明显降低于T1时和B组(P<0.05)。B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可持续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均分3组:A组为0.75%罗哌卡因10 mg。B组为0.75%罗哌卡因10 mg复合舒芬太尼3μg。C组为0.75%罗哌卡因10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经L2-3行腰—硬联合麻醉,留置硬膜外导管备用。记录3组产妇麻醉效果,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和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情况。结果 3组均安全完成手术,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优良率C组>B组>A组,但皮肤瘙痒的例数C组>B组>A组,C、B 2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P<0.05),3组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硬膜外追加局麻药的例数A组明显高于C、B 2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左旋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比较0.5%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与0.5%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患者60例于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L组用药0.5%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2.4 ml(12 mg),B组用药0.5%重比重布比卡因2.4 ml(12 mg).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应和维持时间,并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胸椎最高阻滞平面、术中运动神经阻滞级别、T11痛觉阻滞消失时间、腰麻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作用的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腹腔牵拉反应时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压发生率L组为20%,B组为23.3%;患者满意率L组为85%,B组为87%.新生儿Apgar 1分、5分的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0.5%重比重布比卡因的比较,0.5%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轻比重液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比较不同配方轻比重布比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优劣。方法92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使用的腰麻液用量为:0.167%布比卡因溶液3ml(A组);0.25%布比卡因溶液2ml(B组);0.375%布比卡因溶液2ml(C组)。比较3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3种不同配方的布比卡因均可产生一个单侧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A组与B组(相同剂量不同容量)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有效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阻滞平面T6(T4~T8)的例数A组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同剂量相同容量)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麻醉有效镇痛时间上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高阻滞平面T6(T4~T8)的例数C组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不同配方的布比卡因均可产生一个单侧腰麻的效果,适合于2h以内的老年下肢手术,可选择B组的腰麻配方,超过2h以上的手术可选择C组的腰麻配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剖宫产术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0例,年龄24~30岁,体重59~73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规定剂量的0.75%布比卡因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布比卡因。按序贯法进行试验,设定布比卡因的起始剂量为9 mg,剂量梯度为1.5 mg,若上一例有效,则下一例递减一个剂量梯度,若无效则下一例递增一个剂量梯度,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的标准为注射布比卡因后20 min内阻滞上平面达T5。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ED50。结果A组布比卡因的ED50(5.8 mg)低于B组(8.1 mg),两组比值为0.72,95%置信区间为0.27~0.98,区间范围不包括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增强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54-55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 60例ASA2~3级拟行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0.5%罗哌卡因25ml和1%利多卡因15ml;坐骨神经:0.5%罗哌卡因10ml和1%利多卡因10ml。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10~18ml。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及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费用、效果。结果 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有显著差异(P〈0.05),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问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穿刺时间、麻醉费用、药物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股骨粗隆骨折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维持时间长,麻醉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行低位矿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果及其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成年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均于T12/L1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下置管3cm。硬膜外局麻药配方分别为:A组0.5%罗哌卡因、B组0.5%罗哌卡因+芬太尼2mg/L、C组0.5%罗哌卡因+芬太尼4mg/L。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副作用等。应用Probit半数效量回归法分别计算三组ED50值和ED95值。结果三组配方60例病人在腰椎手术中行硬膜外麻醉有58例获得满意效果。罗哌卡因在C组ED50值和ED95值均明显小于A组(P〈0.05)。C组麻醉持续时间较A、B组长,Bromage评级较A、B组低(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时芬太尼能明显增强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并减轻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其中C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奈福泮与曲马多预防剖宫产手术寒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奈福泮和曲马多对预防剖宫产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0~75kg,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麻醉开始前肌注奈福泮20mg(N组),曲马多100mg(T组),生理盐水2ml(C组),每组70例。记录出现寒战的例数并对寒战强度进行评估。若患者在手术中出现Ⅱ级以上寒战,则随机静脉追加曲马多50mg(At组)或奈福泮10mg(An组),观察注药后的并发症及寒战的缓解情况。用VAS对患者恶心呕吐进行评分。结果 N组和T组术中出现寒战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N组少于T组(P〈0.05)。产妇在追加曲马多或奈福泮5min后寒战均能缓解,但At组恶心、呕吐为中重度的例数多于An组(P〈0.05),发生静脉注射痛的例数明显少于An组(P〈0.05)。结论奈福泮和曲马多均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手术寒战的发生,但奈福泮的效果更好。两种药物能对已经发生的寒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寒战时,曲马多更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而奈福泮则可引起静脉注射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醉前扩容对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n=40)。A组麻醉前输注5ml/kg平衡液,B、C、C组在麻醉前分别输注5ml/kg、10ml/kg、15ml/kg万汶。输注结束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以下。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低于90mmHg的病例,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次,并记录相应的给药次数。观察产妇入室(T1)、输液完成(T2)、鞘内注药5min(T3)、10min(T4)、20min(T5)时的MAP、HR、SpO2值和新生儿1min、5min的Apgqr评分。采集产妇入室后、输液完成时的动脉血,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B组患者在T3、T4、T5各时间点的MAP值均较T1下降(P〈0.05),尤以A组的T4下降明显(P〈0.01),C、D组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黄碱的使用率为30%(12/40),B组为10%(4/40),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没有患者使用麻黄碱。四组产妇液体输注后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与输注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新生儿的脐动血气分析值和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扩容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产妇孕晚期的碱血症,预防母体低血压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qgar评分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85 kg,随机分为三组,B组:0.5%布比卡因9 mg;FB组: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20μg;DB组:0.5%布比卡因7.5 mg+右美托咪定5μg。记录产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FB组和D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2.9)s、(15.5±2.2)s和(12.3±1.6)s,DB组明显短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短于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22.3±23.5)min、(108.7±21.4)min和(147.3±18.0)min,DB组明显长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长于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4±1.1)min、(3.2±0.8)min和(2.8±0.7)min,DB组明显短于B组和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62.1±24.5)min、(141.3±21.9)min和(188.5±21.7)min,DB组明显长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长于FB组(P0.05)。DB组产妇低血压、寒战、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且D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FB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的腰麻效果优于复合芬太尼,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痔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痔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0.5%布比卡因5 mg复合芬太尼20μg腰麻,B组采用0.5%布比卡因10 mg腰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麻醉后血压下降小于B组(P<0.05),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低血压和恶心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0μg腰麻应用于痔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硬膜外单纯给予0.75%罗哌卡因;B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0.01mg芬太尼,C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0.02mg芬太尼。监测产妇血流动力学,测定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切皮及胎儿取出时产妇疼痛程度(VAS评分),产妇术后24小时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瘙痒、寒战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 A组追加罗哌卡因产妇数量大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C组(P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胎儿取出时VAS评分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产妇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腔给予0.75%罗哌卡因+0.02mg芬太尼,可以缩短剖宫产术前等待时间,提高产妇术中舒适度,且安全性良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前10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结果术后6h,A组与C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D组VAS评分低于A、B、C三组(P〈0.05)。术后24h,C组与A、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C三组(P〈0.05)。D组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95.0%,显著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l 加舒芬太尼20 μg(1 m1),B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l加生理盐水1 ml.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达T10的时间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A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手术产妇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144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腰麻药为0.75%罗哌卡因1.5ml(11.25mg)复合舒芬太尼0μg(A组)、2.5μg(B组)、5.0μg(C组)、7.5μg(D组)。观察产妇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和时间,产妇血压变化、恶心呕吐、寒战、瘙痒、术后镇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四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及运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D组麻醉效果并不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时间也未见明显延长,但瘙痒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11.25mg)复合5.0μg舒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时间延长和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将48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依据麻醉方式分为A、B、C 3组,A组60例予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404例予腰-硬麻联合麻醉,C组20例予静脉麻醉。对3种麻醉方式的显效时间、阻滞效果、MAP(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及Apgar(新生儿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麻醉起效慢且阻滞不够完善;B组产妇MAP低且低血压发生率较高;C组产妇Apgar同A、B组相比较,略有偏低;而不良反应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更易控制,并且成功率较高,效果显著。而对于不能够进行椎管内麻醉以及其他重症产妇,则可选择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