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响应曲面设计与分析法,定量研究当归黄芪配伍养血补血功效的相互作用。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当归黄芪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的提取物,以外周血常规和脏器指数为检测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整合,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当归黄芪配伍整合效应的三维响应曲面图,并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黄芪配伍接近一半区域呈现出协同效应,在所测试的比例范围(1∶5~5∶1)均有协同效应表现,总体表现为高剂量组的协同作用强于低剂量组,尤其是当归剂量在10~40 g、黄芪剂量在90~180 g区间以及当归剂量在50~100 g、黄芪剂量在20~100 g区间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效应(相互作用值:1)。在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当归:6~12 g,黄芪:9~30 g)也均呈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其中当归补血汤(当归:6 g,黄芪:30 g)亦在此范围内。本实验结果为中医临床合理配伍应用当归与黄芪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首次尝试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中药配伍效应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为方药配伍相互作用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抗氧化活性的不同制法当归-川芎药对配伍比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当归-川芎分别经3种制备方法(水提、50%醇提、先水提后醇提)所得药液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当归-川芎(归芎)药对优化配伍比例。方法:Fenton法测定OH自由基清除率,MTT法测定H2O2损伤内皮细胞的活力,权重系数法将以上指标转化为单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和归芎药对不同配比的抗氧化活性曲线。结果:归芎药对各组均显示抗氧化作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水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最强;醇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最弱,但对内皮细胞保护活性最强。总抗氧化活性的优化比例,水提物为1:1,50%醇提物为1:1.5,先水提后醇提物为2:1。结论:当归-川芎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的抗氧化活性作用不同,且存在优化配伍比例。归芎水提液抗氧化活性的优比例与临床汤剂中常用的1:1配比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瑞芬太尼(≤10 ng·mL-1)与七氟烷(≤3.4%)在抑制强直电刺激(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ASAΙ级、年龄20~50岁手术患者65例,随机选定呼气末七氟烷浓度(0%~3.4%),瑞芬太尼采用靶控输注方式。所有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维持恒定,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逐渐由0 ng.mL-1增加至10 ng.mL-1。分别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和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观察患者对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在抑制ETS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应用NONMEM软件分析拟合药效反应的模型参数;应用Minitab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结果:瑞芬太尼与七氟烷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表明,二者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 ng·mL-1的瑞芬太尼使七氟烷抑制ETS的MAC值降低了50%以上,此后瑞芬太尼在降低七氟烷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的MAC值上表现出封顶效应。瑞芬太尼10 ng·mL-1时,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七氟烷的MAC值分别为0.41%和0.47%。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瑞芬太尼与七氟烷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在抑制ETS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在抑制ETS引起的循环反应方面的协同作用大于抑制体动反应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当归、红花两药味不同配比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差异,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联合造模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首先以《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当归-红花1∶1配比为代表,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浓度;然后采用优选的最佳浓度来观察当归、红花不同配比的补血作用变化规律。结果在3个不同浓度(分别为当归、红花临床等效量的1、3、5倍)下,当归-红花剂量为临床等效量时的总补血效应最好;在当归、红花的9个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和0∶1)中,以当归-红花1∶1的总补血效应最好。结论与中医方剂中使用当归、红花1∶1频次最高的用药规律相一致,为现代临床更有效应用当归与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珍真  王国菊 《中国药师》2022,(9):1546-1551
摘要:目的:采用多指标-Box-behnken design(BBD)效应面法,优选赤芍-川芎药对(1∶1)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BD试验设计对赤芍-川芎(1∶1)中4成分成分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选。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洋川芎内酯A及藁本内酯含量为因变量,采用Hassan方法计算总评“归一值”,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总评归一值与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8%、料液比1∶11、提取时间79 min,提取2次;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洋川芎内酯A及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7.587 0,46.192 0,8.784 0,25.731 0 mg·g-1。结论: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表明采用多指标-效应面法优化后得到的综合提取工艺参数可用于赤芍-川芎药对(1∶1)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正> 归芎颗粒剂处方是由当归、川芎、木香等五味药材组成,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等症。为了筛选其水提取工艺最佳试验条件,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时间、次数及加水量,以川芎、当归药材水溶性成分阿魏酸为含量指标成分进行考察。根据处方称取1/3份药材,每份川芎20g、当归20g、木香30g等五味药材,按工艺制备方法,加水煎煮提取,水煎煮液合并,浓缩,得浓缩液250ml。精密量取浓缩液50ml,以5%Na_2CO_3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芪和川芎不同比例配伍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黄酮成分(以芦丁为对照品)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动态测定2 h内黄芪与川芎不同比例配伍(1∶1、1∶2、1∶3、1∶4、1∶5、2∶1、3∶1、4∶1、5∶1)的提取液中黄酮类成分的浓度,并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分别建立提取动力学模型,计算其提取速率常数,比较其溶出动力学差异性。结果 黄芪与川芎不同比例配伍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速率和浓度均有显著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其中黄芪∶川芎为3∶1时提取速率最快,川芎∶黄芪2∶1时提取速率最慢,川芎∶黄芪为3∶1时黄酮类成分的平衡浓度最高,黄芪∶川芎比例为5∶1时最低。结论 黄芪与川芎的不同比例配伍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速率和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川芎、当归萃取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川芎、当归萃取液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 ,分离出川芎、当归的萃取液。参照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 ,建立大鼠血栓形成模型。以不同浓度的川芎、当归萃取液及阳性药物阿司匹林用于实验大鼠 3d后 ,分别测定血栓湿重。结果 :川芎、当归萃取液高剂量组 (80mg·kg-1)和阿司匹林 (30 0mg·kg-1)对照组的血栓湿重显著减少 ,与溶剂对照比较 ,P均 <0 0 5 ;但 2组间比较 ,P >0 0 5 ;而川芎、当归萃取液 2 0 ,4 0mg·kg-1组的血栓湿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川芎、当归萃取液高剂量对实验性大鼠血栓形成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Q指数法、等效线法和多元逻辑Logistic回归学模型来评价乙醇、水合氯醛以及纳洛酮相互作用。方法 :观察 3种药物对昆明种小鼠催眠作用的影响。在 2药相互作用研究中 ,水合氯醛与乙醇按不同比例给予 (2 5∶75 ,5 0∶5 0 ,78∶2 2和 80∶2 0 )。在 3药相互作用研究中 ,在给予纳洛酮固定剂量 (0 .5mg·kg- 1和 0 .2mg·kg- 1) 15min后 ,混合给予水合氯醛与乙醇 (按照 1∶1和 1∶3比例 )来诱导睡眠。水合氯醛、乙醇 ,纳洛酮以及它们混合物的催眠作用 (翻正反射消失 )ED50 代入等效线、Q test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计算。结果 :在 2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 ,水合氯醛与酒精呈现明显协同作用。 3个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 ,随着纳洛酮剂量改变而呈现不同情况。结论 :乙醇与水合氯醛在诱导睡眠方面有协同作用 ,但是在加入固定剂量的纳洛酮后 ,整体可呈现拮抗作用 ,这与本研究讨论中阐述的药理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Qiu LL  Chen LH  Yan D  Zhang P  Tan MR  Li ZM  Xiao XH 《药学学报》2012,47(4):466-471
旨在建立组分中药组方筛选新方法,以期客观评估多组分内在关系及优化配比。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对双黄连注射液(SHL)中主要指标成分进行抑制NA活性筛选,探讨其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SHL为参照,预测组合成分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原方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有较强的NA活性抑制作用,且绿原酸与隐绿原酸间存在拮抗作用,咖啡酸对其他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连翘酯苷A、连翘苷等未见明显(或协同)NA活性抑制作用;拟合的模型预测组分最佳配比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107μg.mL-1∶279μg.mL-1∶7.99μg.mL-1∶92μg.mL-1),经实验验证,其NA活性抑制作用强于SHL(P<0.05)。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具有普筛高效、预测准确等优势,适合用于组分中药组方的筛选与优化配比研究,为有效推进现代组分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川芎化学成分的气相-质谱与指纹图谱研究(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对川芎药材进行气质联用成分分析与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川芎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比较 ,并初步比较了川芎与当归的不同。结果 确定气质联用分析条件 ,分析川芎乙醚提取液的化学成分 ,建立了川芎的特征指纹图谱。结论 在此条件下 ,川芎图谱具有较好的特征性 ,可作为川芎专属性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2.
桃仁膝康丸的薄层色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润勤 《安徽医药》2009,13(3):266-267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桃仁膝康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三七、白芍、当归和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重现性好,可用于桃仁膝康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川芎与葛根分煎后两药配伍时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川芎与葛根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h,然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在优化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组分相对峰面积变化和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川芎水煎液和葛根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未见新峰产生。川芎和葛根的主要组分的相对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葛根对川芎在其复方配伍中不影响其含量测定,它们的最佳配比为5∶5。  相似文献   

14.
当归补血微丸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霞  贾晓斌  陈彦  孙晶  潘国梁  成旭东 《中国药房》2006,17(19):1476-1477
目的制备当归补血微丸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挤出滚圆法制备当归补血微丸,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溶散时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丸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所制微丸圆整度、流动性好,溶散时限合格。阿魏酸进样量在0.03438μg~1.14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0%(RSD=0.664%)。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可行;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橘核的盐炙工艺.方法 以柠檬苦素、诺米林、黄柏酮含量,色差值,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水盐比例、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橘核的盐炙工艺.结果 最优橘核盐炙工艺为水盐比例8:1(mL/g)、闷润时间22 m...  相似文献   

16.
侯永利  杨建彬 《中国药房》2007,18(16):1239-1241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混合物(2∶1、1∶2)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载体与药物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并比较其体外溶出度。结果:药物溶出度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载体与药物比例越小,固体分散体与药物原料粉之间溶出度差异越显著;PEG∶PVP(1∶2)所制分散体体外溶出行为较优,以3、10、30、60min时溶出百分率进行比较,固体分散体是药物原料粉的3~8倍。结论:所制卡维地洛固体分散体能增加药物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7.
程璐  刘新国  黄蕾  李丹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8):1815-1818,1822
目的:优选复方体外培育牛黄凝胶中药物的配比,为该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痤疮丙酸杆菌抑菌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考察不同药物配比后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最终找到最佳配比。结果:模拟预测最佳复方体外培育牛黄凝胶复配比例为体外培育牛黄∶盐酸小檗碱∶丹皮酚∶桉油= 1.69∶3∶3∶2.38,在此复配比例下可得到痤疮丙酸杆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9.88 mm,与预测值29.56 mm的相对误差为1.1%。结论:用响应面优化法模拟预测的抑菌圈直径与实测值非常相似,响应面优化法可较好地用于复方体外培育牛黄凝胶配伍比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川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体积分数为10%异丙醇水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40℃。结果丁烯基苯酞在7.28~72.8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7%(RSD=2.72%,n=6)。3批样品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86%(RSD=1.25%,n=3)、5.00%(RSD=1.87%,n=3)和4.81%(RSD=1.87%,n=3)。结论HPLC法可以测定川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供试品中丁烯基苯酞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  相似文献   

19.
马郑  董煜  彭涛 《中国药房》2014,(44):4209-4212
目的:建立测定美沙拉嗪栓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gold,流动相A为磷酸盐缓冲液(p H 7.2)-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甲醇-水(250∶50∶100∶600,V/V/V/V),流动相B为磷酸盐缓冲液(p H 7.2)-TBAH-甲醇-水(250∶50∶500∶200,V/V/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4-氨基苯酚、2,5-二羟基苯甲酸、美沙拉嗪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0.0390.79、0.040.79、0.040.81、36.120.81、36.1248.16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7、0.999 7、0.999 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5%;4-氨基苯酚、2,5-二羟基苯甲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1%、102.33%,RSD分别为1.5%、1.3%(n=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美沙拉嗪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