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骨髓CD^ 34、Fas^ 及CD^ 34mP53表达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慢性再障患者36例,正常对照12例。用单染法标记髓髓CD^ 34和F^ as细胞,用双染法标记髓髓CD^ 34mP53表达细胞。结果:慢性再障患者CD^ 34和CD^ 34mP53表达细胞治疗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疗后高于疗前(P<0.05);F^ as细胞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疗后低于疗前(P<0.05)。结论:补髓生血冲剂可能通过降低Fas抗原表达,提高mP53蛋白表达抑制慢性再障因干细胞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D34 细胞及CD34 C-myc细胞表达影响及疗效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双染法标记,检测36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CD34 细胞及CD34 C-myc细胞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CD34 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低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CD34 C-myc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高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C-myc蛋白表达,从而提高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CD34 +细胞及CD34 +C -myc细胞表达影响及疗效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双染法标记 ,检测 36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CD34 +细胞及CD34 +C -myc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CAA患者CD34 +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CD34 +C -myc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补髓生血颗粒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C -myc蛋白表达 ,从而提高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D34 细胞及CD34 C-myc细胞表达影响及疗效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双染法标记,检测36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CD3 4细胞及CD3 4C-myc细胞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CD3 4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低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CD3 4C-myc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高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C-myc蛋白表达,从而提高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  相似文献   

5.
王金环  柳思佳  赵伟  王倩 《光明中医》2009,24(7):1214-1216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患者的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CD11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组(试验组)和再障生血片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相关整合素家族粘附分子CD11b的抗原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b处于低表达状态,治疗后表达水平升高,且补髓生血颗粒对CD11b表达的调整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组,疗后CD11b表达阳虚型与阴虚型有显著差异;结论:CAA患者粘附分子CD11b表达异常,可能与再障的发生密切相关.补髓生血颗粒能通过改善再障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来改善CAA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hronicAplasticAnemiaCAA)患者的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6/CD49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组(试验组)和再障生血片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相关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6/CD49f的抗原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1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VLA-6/CD49f处于低表达状态,疗后表达水平升高,且补髓生血颗粒对VLA-6/CD49f表达的调整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组,且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疗后VLA-5/CD49f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VLA-6/CD49f表达水平异常,它可能参与了CAA的造血调控,补髓生血颗粒可以通过调节骨髓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来改善CAA的骨髓造血功能,是治疗CAA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剂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血管间粘附分子(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抗原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粘附分子水平ICAM-1、VCAM-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VCAM-1抗原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在提高VCAM-1方面补髓生血颗粒剂组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阳虚型比阴虚型恢复好.结论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VCAM-1抗原表达水平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可提高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造血.进一步证实"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 -kit、CXCR4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使用该颗粒剂治疗前后的C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kit、CXCR4 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及正常组作比较研究。结果 :补髓生血颗粒剂组临床疗效与再障生血片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两组疗前c -kit受体表达高于正常组 ,治疗后均表达下调 ;补髓生血颗粒剂组治疗后CXCR4 受体表达与再障生血片组存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慢性再障骨髓造血衰竭并非c -kit受体低表达所致 ;补髓生血颗粒剂在临床疗效与CXCR4 受体表达上调作用上优于再障生血片组 ,提示补髓生血颗粒剂通过提高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与黏附归巢能力而刺激造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患者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机理。方法:按照诊断标准收治30例慢性髓劳病患者,应用FCM检测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表达比例的变化,ELISA法检测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法检测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mRNA和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疗前试验组慢性髓劳病患者CD_4~+细胞比例、CD_4+/CD_8~+比值降低,CD_8~+细胞比例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试验组CD_4~+细胞比例、CD_4~+/CD_8~+比值升高,CD_8~+细胞比例下降,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前试验组慢性髓劳病患者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较疗前下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补髓生血颗粒通过调整异常表达的T淋巴细胞数量和比值,进而抑制亢进的细胞免疫状态,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2补髓生血颗粒通过下调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以恢复因免疫损伤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补髓生血颗粒具有调整慢性髓劳病患者免疫失衡的作用,这可能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HGF mRNA含量的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疗效作用机理.方法 60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补髓生血颗粒,对照组给予再障生血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 RT - PCR)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HGF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基本治愈、缓解率分别为73.33%和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P<0.05).各组治疗前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HGF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以补髓生血颗粒组表达水平的下调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组(P<0.05).结论 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HGF mRNA的表达存在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可能通过调节骨髓造血细胞HGF受体mRNA的表达来改善C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补肾生血药物为主的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整合素β2亚群中CD11a粘附分子的影响,研究以补肾生血药物为主的补髓生血颗粒对CD11a粘附分子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法测定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慢性再障患者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两个疗程(6个月)后,其临床有效率达79.2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D11a表达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较仍呈低表达水平。结论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整合素β2亚群中CD11a粘附分子表达低于常人,提示CAA发病机制可能与CD11a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异常相关,补髓生血颗粒通过干预CD11a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慢髓劳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发病机制,增强骨髓的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补肾中药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细胞凋亡的疗效机理,分析了30例CAA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在用药前后的变化规律,并用再障生血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者疗前血清sFas、TNF-α、IL-2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疗后sFas、TNF-α水平接近正常组(P>0.05),而IL-2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1)CAA患者血清存在着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异常;(2)补髓生血冲剂是通过调节TNF-α水平来调控CAA患者细胞表面Fas分子的表达,并影响血清sFas的表达,而并非通过调节IL-2表达水平来影响CA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患者的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2/CD49b、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组(治疗组)和再障生血片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2/CD49b、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的抗原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1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除VLA-2/CD49b处于正常表达状态外,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均处于低表达状态;疗后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补髓生血颗粒对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的调整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组。结论:慢性再障患者粘附分子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均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以通过调节骨髓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来改善CAA的骨髓造血功能,是防CAA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m RNA及CD117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A病人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m RNA及CD117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骨髓c-kitm RNA及其CD11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补髓生血颗粒对二者表达水平的下调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P<0.05)。结论:CAA患者骨髓c-kitm RNA及CD117的表达存在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可能通过调节骨髓c-kitm RNA及CD117的表达来改善CAA的骨髓造血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的发病机制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CAA患者按单盲法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实验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CD49d、c-kit/CD11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CD49d的表达低于正常水平,而c-kit/CD117高于正常水平;补髓生血颗粒对VLA-4/CD49d及c-kit/CD117的表达水平均有调节作用,且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AA)患者α5β1/CD49e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补髓生血颗粒和康力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α5β1/CD49e的mRr NA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α5β1/CD49e的表达水平.结果:CAA骨髓单个核细胞整合素α5β1/CD49e mRNA及骨髓造血干/祖细胞α5β1/CD49e呈低表达状态,补肾中药补髓生血颗粒能促进其表达,与有效药物康力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A可能存在骨髓微环境功能缺陷,调节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改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问的粘附功能,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可能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作用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粘附分子VLA-4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祖细胞及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再障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慢性再障患者VLA-4的mRNA蛋白均呈低表达状态,补髓生血颗粒能提高其表达。结论提示,慢性再障患者存在粘附功能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来改善慢性再障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的粘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VLA-4/CD49d及c-kit/CD117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梅宏  孙伟正 《中医药信息》2005,22(4):71-72,i001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的发病机制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CAA患者按单盲法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实验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CD49d、c-kit/CD11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CD49d的表达低于正常水平,而c-kit/CD117高于正常水平;补髓生血颗粒对VLA-4/CD49d及c-kit/CD117的表达水平均有调节作用,且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AA)患者粘附分子αLβ2/CD 11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补髓生血颗粒和康力龙,采用RT-PCR方法检测αLβ2/CD 11a和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αLβ2/CD 11a的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造血细胞αLβ2/CD 11a表达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对造血细胞αLβ2/CD 11a的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与康力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CAA可能存在造血干祖细胞与骨髓微环境功能缺陷,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异常导致其与骨髓基质细胞间的粘附功能降低,从而影响造血,所以调节骨髓造血千祖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改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功能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可能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患者与粘附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IL-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组(治疗组)34例和再障生血片组(对照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L—12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A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处于高表达状态,疗后表达水平下降,且补髓生血颗粒对IL—12表达的调整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组,疗后IL-12表达阳虚型与阴虚型有显著差异。结论:CAA患者细胞因子IL—12表达异常,可能与再障的发生密切相关。补髓生血颗粒能通过改善再障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来改善CAA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