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毗邻颗粒链球菌是颗粒链球菌属的重要菌种,为革兰阳性,触酶阴性,氧化酶阴性,兼性厌氧菌~([1]),是口腔、胃肠道与泌尿生殖道的定植菌~([2]),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5%~6%)、菌血症、败血症和呼吸系统感染~([3]),心内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4]),毗邻颗粒链球菌引起急性脑膜炎的情况较为少见。2015年8月,笔者从1例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毗邻颗粒链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颗粒链菌属( Granulicatella)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是人口咽部、泌尿生殖道和肠道的正常菌群,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耳炎和菌血症等。我们近期从1例无肌性皮肌炎患者右上肢皮疹溃疡中分离出1株毗邻颗粒链菌( Granulicatella adiacen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颗粒链球菌属(Granulicatella species,G)为兼性厌氧、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是人类口腔、泌尿生殖道和肠道的正常菌群,宿主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各种机会感染.国外对于由颗粒链菌属引起的各种疾病有多例报道 [1-3].主要病例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国内仅有2篇相关的介绍 [4-5].  相似文献   

4.
乏养菌属(abiotrophia)和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是人口咽部、泌尿生殖系统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首次从心内膜炎和耳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并将其作为营养变异链球菌(nutritionally variant streptococci,NVS)新类型进行描述,引起了临床的关注[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复习国内外发表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文献,结合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报道1例溶血孪生球菌致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文献中该疾病报道和本例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共24例,时间跨度从1982-2018年,患者以男性为多,男女比5∶1;以成人为主(95.8%);多有心脏疾病(58.3%)或牙源性疾病(25.0%)基础。感染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50.0%),其次为二尖瓣(41.7%),右心瓣膜较少累及。报道病例抗感染治疗以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最为常见。除1例患者治愈出院后死于未知原因外,本病预后俱佳。结论溶血孪生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敏感率,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临床已分离到多重耐药株,其耐药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6.
金葡菌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肺炎、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长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从人体分离的大多数奈瑟菌被认为是健康人群口咽部黏膜共生定居的细菌,长奈瑟菌同样也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但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败血症、骨髓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1969年有研究者首次对该菌进行了描述,直到1983年研究者才报道了该菌的潜在致病性,主要见于牙科手术后及介入性心血管操作后,长奈瑟菌所致感染的病例国内报道甚少,目前国内只有两例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报道,未有该菌引起其他疾病的报道[1-2]。国外作为个案报告也较少,散在分布在多个多家,国外的报告中大多引起心内膜炎[3-4],还可以引起尿道炎、关节炎、腹膜炎等[5-6]。本案例是从1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到该菌,从临床病史资料、菌种鉴定等方面进行如下报道,希望能引起临床微生物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乏养菌属和颗粒球菌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乏养菌属和颗粒球菌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可引起腹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机会感染.因其培养和鉴定困难,国外的报道较多,而国内的报道少见,该文就乏养菌属和颗粒球菌属的分类、表型特征、细菌鉴定、与人类感染关系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感染性腹泻患者常见病原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4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本院肠道门诊12 15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及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K-B纸片扩散法测定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2 156份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 218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0.02%,其中弧菌属7.62%(926/12 156)、气单胞菌属0.79%(96/12 156)、沙门菌属1.46%(178/12 156)、志贺菌属0.15%(18/12 156)。2012-2017年致病菌年检出率分别为9.2%、11.9%、13.4%、7.0%、11.3%和7.2%。志贺菌属检出率维持较低水平,但其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存在较高耐药现象。其余病原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余5种抗菌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弧菌属,耐药性最高的为志贺菌属,整体感染呈散发态势,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正长奈瑟菌为奈瑟菌属,革兰阴性球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之一。该菌为条件致病菌,造成感染的情况少见且相关病例资料少,目前国内仅发现2例长奈瑟菌感染且均为硝酸盐还原亚种~([1-2]),因此研究者对其致病机制、感染途径均缺乏了解。据统计,长奈瑟菌多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4]),但近期本院在1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中多次分离出长奈瑟菌长亚种,该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病死率高。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影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结果,最近的数据显示,其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也有类似作用。本文目的是评价万古霉素MIC对氯唑西林治疗的左心金葡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的影响。作者等对一所三级医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E试验法确定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和氯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产妇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产科病房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收集血流感染孕产妇111例,孕妇31例(27.9%),产妇80例(72.1%)。88例(79.3%)合并妇产科相关疾病及并发症,15例(13.5%)有泌尿系统、腹腔或宫腔原发感染灶。111例均有发热,7例出现感染性休克。109例(98.2%)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但其中6例孕妇感染性流产。分离出118株细菌,31株(26.3%)来自妊娠期病例,87株(73.7%)来自产后病例。革兰阴性菌69株(58.5%),革兰阳性菌46株(39.0%),念珠菌3株(2.5%)。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4.1%)、肠球菌属(22.0%)、葡萄球菌属(5.1%)。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率为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88.5%。结论孕产妇血流感染多发生于分娩后,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孕妇血流感染也可导致感染性流产,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及肠球菌属多见,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近17年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结果 ①38例患者中36例为自体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36例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中,基础心脏病占72.22%(26/36),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6.11%(13/36),先天性心脏病占22.22%(8/36),原发性二尖瓣脱垂占8.33%(3/36),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78%(1/36).心肌病占2.78%(1/36).②38例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38/38),寒颤57.89%(22/38).贫血55.26%(21/38).脾肿大50%(19/38).脏器栓寒15.79%(6/38).③血培养阳性率为31.58%(12/38).其中8例为链球菌属,4例为葡萄球菌属.④38例患者中30例(78.94%)患者经单纯抗感染治疗后治愈,4例(11.1l%)患者经手术联合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有4例(11.11%)合并心衰而死亡.⑤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无基础心脏病患者10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26例.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6例,26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7例,两者感染途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是风湿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有明确感染途径而长期发热者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血培养阳性率并不高.合并心力哀竭者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金黄奈瑟菌的分离鉴定秦文敬(东海县医院检验科,江苏东海,222300)金黄奈瑟菌属奈瑟菌科,一般无致病性,当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或心内膜炎,因而可视为机会致病菌。作者在1994年5月从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金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鲶鱼爱德华菌属于肠杆菌科爱德华菌属(EDWARDSIELLA).本菌属有3个菌种,即迟钝爱德华菌(E.TARDA)、保科爱德华菌(E.BOSHINAE)和鲶鱼爱德华菌(E.ICTALURI).该菌可由人和多种动物(蛇、鱼类及鸟类)粪便及生活环境中检出,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菌.以前曾有报道迟钝爱德华菌引起人类脑膜炎、腹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肝脓疡、泌尿系感染、创伤感染等症.但鲶鱼爱德华菌临床标本中分离报道甚少,1998年12月,我们从一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痰液中分离出一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和耐药性。方法收集近10年来1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及院内及近期死亡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估计值的关系。结果 130例患者年龄(38.6±17.2)岁;分离菌株中链球菌(20.8%)、葡萄球菌(14.6%)最常见;以发热和心脏杂音为主要表现,并发心功能不全和脑梗死最多见;患者的死亡率和肾功能状况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株多样化、耐药菌增多,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测对IE的死亡率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因,了解各种病原体的季节和年龄分布,以及致病菌的耐药率.方法 对1 022例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病因、病原体分布规律及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秋冬季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致病菌以志贺菌属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为主.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一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好发于10~12月,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好发于4~10月,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最多,且致病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血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为革兰阳性球菌,是人口腔的正常菌群,常见于牙菌斑中.该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可通过洗牙或牙科手术等引起的损伤而进入血液,定植于心脏瓣膜,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常见病因之一[1].本研究报道1例由血液链菌引起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病患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20.
大芬戈尔德菌是一种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以前被归类为大消化链球菌属,1998年起被重新归类为大芬戈尔德菌属[1-2]。该菌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从皮肤和口腔中分离出来。作为临床上最常被分离出来的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可单独或者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导致一系列感染性疾病,例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骼和关节(天然和人工关节)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和人工瓣膜)、坏死性肺炎、乳腺脓肿和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