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21例中假体柄周围骨折7例,术后早期脱位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8例,下肢不等长1例。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患者在输液以及进行基础护理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容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外周静脉输入高浓度药物(如甘露醇10%氯化钠),化学药物损伤血管以及皮肤压伤。抢救时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浓度药物通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的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3.
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处理软件WHONET 5.3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收集,保存和处理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软件。WHONET软件就是这样一种软件,它能将各个实验室的数据文件采用通用的编码和文件格式,有利于各临床实验室分析、监控和处理当地的耐药性监测资料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全国或者全球的耐药性监测数据文件中,促进资源的共享,这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软件,能够满足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有关软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跟腱断裂临床较多见,损伤后如误诊,则将导致下肢功能障碍,处理及时、得当,效果是满意的.一、临床资料我院自1974年5月~1991年6月,共收治跟腱断裂23例.男21例,女2例.左侧11例,右侧12例.年龄17~49岁,平均35.4岁.新鲜损伤13例,陈旧性损伤10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18个月.术前诊断完全断裂19例,经手术探查23例均为完全断裂.误诊单  相似文献   
5.
应用WHONET5软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细菌耐药性监测范围的扩大,监测工具软件的应用,电子数据文件数据库逐年增多,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数据库管理的WHONET工具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用于数据库文件的质量控制.笔者探讨了常规监测数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详细介绍了软件在即时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对从事细菌耐药性监测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和外排泵系统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对大肠埃希菌中拓扑异构酶不同点突变的功能进行了准确测定,同时也对大肠埃希菌中不同外排泵及膜蛋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菌株中,acrAB或tolC的切除所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不同.对拓扑异构酶点突变的功能分析显示,gyrA中的点突变(S83和D87)在喹诺酮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没有gyrA上的点突变,parC上的点突变(S80和A108)对细菌的耐药性不产生影响,但单独gyrA上的点突变(S83和D87)也仅导致敏感菌株对萘啶酸耐药,而对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仍表现为敏感.当对喹诺酮敏感的大肠埃希菌K-12同时具备gyrA(S83L和D87N)和parC(S801和A108V)上的点突变后,重组菌株对氟喹诺酮会自然产生耐药性,而并不需要过度表达的外排泵.结论 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在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对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菌株通常应同时具备gyrA和parC上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7.
马越  李景云  金少鸿 《中国药事》2003,17(10):643-645
20 0 0年 9月 1 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表了修订人全身用抗生素类药品标签说明书的草案。在此后近 1 3个月的时间里 ,美国FDA认真考虑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采纳了其中的部分建议 ,有些意见未予以考虑。 2 0 0 2年1 0月 4日 ,美国FDA对联邦法 2 1卷 (食品与药品法)的第 2 0 1条关于药品标签说明书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细菌耐药性方面的内容。该规定作为修订后的最终版本 ,将在公布之日的 365日后生效(编者注 :即 2 0 0 3年 1 0月 4日 )。新规定适用于所有人全身用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除了抗分支杆菌的抗生素外 ,说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996~2001年60家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探讨不同科别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及变迁。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6年间内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陛西林的耐药率维持在40%;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和氯霉素的耐药率从1998年的51.4%和39.6%降低到2001年的36.2%和23.6%。外科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从1996年的26.3%增加到2001年的45.9%;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从1996年的24.6%和17.5%增到2001年的43.5%和43.1%。ICU患者分离的大多数菌株对苯唑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门诊患者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从1996年的17.2%增加到2001年的24.9%;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超过30%;SMZ/TMP的耐药率从1998年的61%降低到2001年的38.3%。结论 调查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株对中药黄连素、鱼腥草和大蒜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1,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或用API试条和VITEK自动细菌分析仪:2,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IC);3,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黄连素、鱼腥草素(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即合成鱼腥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大蒜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强。黄连素、鱼腥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也有抗菌活性。结论:目前中药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的判定尚无标准可以遵循,中药学工作者应加强临床疗效与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 WHONET5软件。结果  2 0 0 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8个省、市、自治区的 5 7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 2 4 82 6株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菌。主要标本为痰、尿和伤口及分泌物 ,分别占全部标本的 4 7.9% ,16 .8%和 10 .4 %。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 ,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及阿米卡星。 15 % (15 .6 %~ 5 1.2 % )的肠杆菌、柠檬酸杆菌、沙雷氏菌和普罗威登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除大肠埃希氏菌外 ,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低于 30 % (6 .0 %~ 2 9.7%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 18.2 %和 2 2 .6 %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19.1%和 15 .2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 ,但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5 2 .8% ,4 1.6 %和 31.8%。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