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和灸背俞穴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DO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温和灸"肾俞、脾俞"穴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值、临床骨痛积分以及临床中医症侯量化积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临床骨痛症状明显好转,临床骨痛积分(VAS积分)降低(P0.01),对照组VAS积分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血清BALP、BG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升高,TRACP-5b含量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BALP含量升高(P0.05),BGP与TRACP-5b含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温和灸"肾俞、脾俞"穴能够改善2型DOP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可能与通过上调BALP和BGP的表达与下调TRACP-5b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龙生  吴维毅  唐霸 《新中医》2015,47(7):163-164
目的:观察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口服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监测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密度(BM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BGP、BALP、BMD均改善(P<0.05),观察组BGP、BALP、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80%,对照组7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骨折处愈合进程,提高BMD。  相似文献   

3.
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浩  张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69-2671
目的: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24h尿蛋白(PRO)、尿钙(Ca)、尿磷(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39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3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BMD、FBG、HbA1 c和血清BGP、BALP、IGF-1以及尿PRO、Ca、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MD和血清BGP、IGF-1显著上升(P<0.05或P<0.01),FBG、HbA1 c、BALP和尿PRO、Ca、P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升高BMD和降低BALP、尿Ca、P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骨康可降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糖,调节骨代谢相关因子,减少尿钙磷的排泄,减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的疗效,探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2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骨密度(BMD)及BGP、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L-6及BG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针药组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5);针药组治疗后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BGP、IL-6的血清含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针药组不但止痛效果明显,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加重,避免二次骨折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配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承山、昆仑等穴,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穴位,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功能、下腰痛(JOA)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血浆P物质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腰腿痛功能积分(P0.05)、JOA积分(P0.05)、VAS(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含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隔药饼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改善作用优于隔面饼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舒肝健骨方对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ls)内分泌治疗后出现骨量减少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应用Al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补充钙尔奇D片(含元素钙600 mg和VitD3 125 IU),每日1片。治疗组同时给予舒肝健骨方颗粒剂6 g,每日2次,连续服药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患者BM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 LISA)测定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水平,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腰椎(L2-4)、股骨颈BMD明显上升(P〈0.01),血清BALP、BGP、TRAP下降(P〈0.05);对照组腰椎及股骨颈BMD降低(P〈0.05),血清BALP、TRAP水平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腰椎及股骨颈B MD明显升高,血清BGP、BALP水平降低(P〈0.01),CTx-Ⅱ、TRAP水平升高(P〈0.01)。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骨折1例(5.8%)。结论舒肝健骨方可减轻Al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丢失,提高BMD,改善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针刺与铺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胜  马军  潘靖年  张晓速 《中国针灸》2010,30(7):563-566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铺灸疗法与单纯针刺、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铺灸组(60例)、针刺对照组(30例)和铺灸对照组(30例)。针刺铺灸组取穴肾俞、大肠俞、椎旁压痛点等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并于每周第1天针刺结束后,隔药铺灸治疗1次。针刺对照组及铺灸对照组单独应用相应针刺或隔药铺灸治疗方法。结果:针刺铺灸组优良率为95.0%(57/60),优于针刺对照组的70.0%(21/30)和铺灸对照组的66.7%(20/30)(P0.05)。各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有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后针刺铺灸组较其他两组增加更明显(均P0.01)。针刺铺灸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表明,病程越短,优良率越高;针刺铺灸组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表明,发病年龄越小,优良率越高。结论:针刺配合铺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铺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73),对照组采取口服钙剂、活性维生素D3、阿伦磷酸钠,注射鲑降钙素针剂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活血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密度(BMD)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显著;组内比较,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GP、BALP、BMD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涂国卿  邹来勇 《新中医》2010,(10):97-98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BMD)及血清骨钙素(B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药物组,分别以敏感穴位热灸法治疗、阿伦膦酸钠内服对照。观察症状体征、BMD测定、BGP测定结果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各部位BMD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热敏灸组的各区BM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组各区BMD治疗前后也有轻微变化,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各区BMD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前血清BG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2组BG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热敏灸组BGP比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3月后,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热敏灸可增加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2-4腰椎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质疏松各项症状评分及血清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2-4腰椎和左股骨颈BMD值、VAS评分、骨质疏松症状评分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2-4腰椎和左股骨颈BMD值、VAS评分、骨质疏松症状评分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GF-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能提升患者的骨密度值,缓解骨性疼痛,改善骨质疏松症状,这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清IL-6、IGF-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接计算器随机数字发生法,随机分为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盖天力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疼痛积分的变化。结果: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95%CI=4.05~4.31分;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能使原发性骨斌疏松症患者BMD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2~L4 BMD95%CI=0.029-0.073g/cm^2,股骨颈BMD95%CI=0.013-0.047g/cm^2。结论: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极穴齐刺配合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极穴齐刺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极穴齐刺配合温和灸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胶囊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老年男性原发性OP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100例以补肾活血胶囊加钙尔奇D口服,对照组100例以福善关加钙尔奇D口服治疗,疗程1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QUALEFFO-41)、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游离睾酮(freetestosterone,FT)、雌二醇(estradiol,E2)。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治疗组FT、E2均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BMD均有所提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胶囊能改善老年男性原发性OP患者生活质量,考虑与其改善BMD、调节性激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进行总体的镇痛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各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在治疗后均降低(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疼痛程度评分、疼痛范围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和总体症状评分更低(P〈0.05),镇痛疗效和综合疗效更好(P〈0.05)。结论:以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较常规针刺远近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无论是在改善症状还是在总体疗效方面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萨仁  王富春  池岛乔 《针刺研究》2004,29(2):140-144
目的 :通过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基因表达 ,研究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8个月龄SD雌性大鼠 40只 ,双侧卵巢切除后 ,均分为模型、针刺、艾灸、西药四组。相同水、饲料喂养 3个月后 ,针刺、艾灸、西药组治疗 3个疗程。将 40只鼠断头取血 ,检测血清中骨钙素(BGP)、雌二醇 (E2 )含量 ;取双侧股骨测骨密度 ;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右侧胫骨 ,分离骨髓细胞 ;利用对L92 9细胞的杀伤作用检测TNFαmRNA生物活性 ;利用RT PCR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 :针刺、艾灸组BGP、E2 较模型组有显著增高 (P <0 0 5) ;L92 9死亡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0 0 1) ;RT PCR显示TNFα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针刺、艾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进行的 ,即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通过调控TNFαmRNA表达 ,从而控制TNFα蛋白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状态问卷(PSI)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D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隔姜温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0名,随机分纽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治疗组)和治疗组(隔姜温针灸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治疗疗效、视觉类比评分法(VAS)等进行评定。结果和结论:两组对腰痛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疗效及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