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14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对照组)75例和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71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及24h有效率、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及24h有效率、出院存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0.2±3.1)min、74.7%、52.0%、30.7%,在对照组为(20.8±4.8)min、47.9%、16.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明显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提高1h、24h有效率及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7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首剂用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静推),3 min后加用血管加压素40 IU静推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共32例;单用肾上腺素1 mg静推者列入对照组,共35例。观察自主心率恢复时间、1 h复苏有效例数、24 h复苏成功例数、出院存活例数。结果:治疗组自主心率恢复时间、1 h复苏有效率、24 h复苏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出院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能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 h复苏有效率、24 h复苏有效率,但对出院成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中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洁萍  张孟瑜 《四川医学》2011,32(9):1346-1348
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216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成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75例;血管加压素(小剂量)+肾上腺素(B组)72例;血管加压素(大剂量)+肾上腺索(C组)69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各组在应用复苏药物的同时,均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出现室颤予以电除颤。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67%3、3.33%、43.48%,C组和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存活率(45.2%)显著高于A组(5.7%)和B组(11.2%)(分别P〈0.01,P〈0.05);B组和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分别P〈O.05,P〈O.01)。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尤以大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以及分析比较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对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2例心脏骤停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40U)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为常规复苏组50例,分析比较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对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同因素对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在CA发生至CPR开始时间(TCA)、CPR持续的时间(TC)及击除颤开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较多,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可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加强及时电除颤,加强气道的管理,合理使用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注重原发病和脑复苏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跳骤停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5)。给予2组患者均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同时辅助构建静脉通道,不间断性监测患者血压,并例行心肺脑复苏治疗。然后对照组静注肾上腺素约1 mg,隔3~5 min重复1次,直至复苏成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每隔30 min重复1次,但剂量≤10 mg。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3±17.8)min,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1±3.0)min,意识恢复时间(32.9±10.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肺脑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的疗效。方法133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66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组(治疗组)67例,各组分别观察其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7%、36.4%,存活率分别为29.9%、9.1%。治疗组有效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肺脑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有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诊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都采取紧急性心肺复苏,除颤法,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液体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胺碘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这两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自主心律恢复所占比例为70.0%,自主心律恢复时间为(9.4±2.3)min,1小时有效率为65.0%,复苏成功率为20.0%,研究组这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刘桂勇 《医学综述》2012,18(13):2134-2135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及血管加压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74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联用血管加压素组(治疗组)和标准肾上腺素组(对照组),各37例。观察记录两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较单独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更显著地提高心跳骤停的自主循环恢复率等指标,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以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治疗组,予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以44例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神经意识恢复率及其恢复时间、出院存活率、复苏后血压等.结果 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66.67%、自主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囊压腹法在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ICU内发生的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实验组给予气囊压腹法-CPR处理,对照组给予标准CPR组处理。对照组按照心肺复苏指南紧急行标准心肺复苏术;实验组在行标准CPR之前通过气囊压住腹主动脉,按压力度为150~00mmHg,阻断腹主动脉血流。两组均监测有创动脉压及右房压。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8.3%高于对照组52.0%;实验组的24小时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最高灌注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脑复苏成功率以及48h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意识恢复平均时间、恢复窦性心律平均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气囊压腹法-CPR可明显地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自主循环恢复率,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垂体后叶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68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31例,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7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5.8%、37.8%,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较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王炳今 《中外医疗》2016,(23):97-99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Hg、血氧分压(53.74±3.31)mm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Hg、(43.06±12.32)mm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中快速同步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在心肺复苏中快速同步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抢救为联合组。30例患者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为大剂量组。30例患者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抢救为标准剂量组。比较三组复苏疗效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结果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存活出院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和大剂量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在心肺复苏中联合使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能够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存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心肺复苏(CPR)操作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对16例次心脏骤停患者采取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CPR和心血管病急症救治指南(新指南)操作技术进行抢救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心脏骤停实施2005年美国CPR救治指南(旧指南)操作技术抢救21例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16例次自主循环恢复时间3~15min,平均(6.2±3.3)min。对照组21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16min,平均(10.5±6.7)min。研究组抢救16例次成功7例次,成功率43.75%,对照组抢救21例次,成功6例次,成功率2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骤停后迅速有效的心脏按压是提高CPR成功的关键,新指南CPR程序C-A-B-D较A-B-C-D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CD11b和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脑复苏(CPR)组、地塞米松(DXM)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检测大鼠脑组织CD11b及ICAM-1水平。结果①脑组织CD11b含量:CPR组为(620.488±38.723)ng/mg,较对照组(453.189±121.403)ng/mg明显增高(P<0.01);地塞米松组(770.060±156.847)ng/mg,较CPR组(620.488±38.723)ng/mg显著增加(P<0.01)。②脑组织ICAM-1含量:CPR组为(207.448±37.279)ng/mg,较对照组(113.447±31.116)ng/mg明显增高(P<0.05);地塞米松组(283.838±96.326)ng/mg,较CPR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CPR早期大鼠脑组织CD11b及ICAM-1水平显著增加;应用地塞米松进一步增高脑组织CD11b及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CD11b和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脑复苏(CPR)组、地塞米松(DXM)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检测大鼠脑组织CD11b及ICAM-1水平。结果①脑组织CD11b含量:CPR组为(620.488±38.723)ng/mg,较对照组(453.189±121.403)ng/mg明显增高(P<0.01);地塞米松组(770.060±156.847)ng/mg,较CPR组(620.488±38.723)ng/mg显著增加(P<0.01)。②脑组织ICAM-1含量:CPR组为(207.448±37.279)ng/mg,较对照组(113.447±31.116)ng/mg明显增高(P<0.05);地塞米松组(283.838±96.326)ng/mg,较CPR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CPR早期大鼠脑组织CD11b及ICAM-1水平显著增加;应用地塞米松进一步增高脑组织CD11b及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