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璨  王保和  黄宇虹  李自强  张涵 《中草药》2021,52(9):2653-2664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概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Q-Marker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以证明其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方法采用Waters AQUITY UPL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为35℃,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2μL。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源,多反应离子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同时定量血浆中13个Q-Marker(栀子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山栀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4,5-二-O-咖啡酰奎宁酸、裂环氧化马钱子苷、裂环马钱子酸、獐牙菜苷)含量。采用Phoenix WinNonlin8.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13个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尾iv热毒宁注射液后在大鼠血浆中可检测到上述13个化合物,裂环马钱子酸在血浆中暴露量最大,栀子苷和绿原酸次之。各化合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消除速率快;表观分布容积提示所有化合物呈广泛组织分布。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定量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的13个成分,证明了上述成分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药动学研究表明上述成分还具有血浆-组织/靶器官传递性,可作为热毒宁注射液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潜在Q-Marker。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蒲公英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药品和食品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概念,从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成分有效性、成分可测性和药动学等几个方面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认为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可作为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标志物。参考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3.
建立杜仲药材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3种原型入血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LC-MS/MS检测技术确定大鼠灌胃杜仲提取物后吸收入血的药物成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23批杜仲样品中入血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鼠口服杜仲提取液后,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均以原型入血;以杜仲药材中的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为对照品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100.8%,98.39%.该方法简便可行、回收率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塞脉微丸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通塞脉微丸复方大鼠给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方法 建立通塞脉微丸及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血清的HPLC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全方制剂、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黄芪和石斛各单方制剂分别给药后所得的血清样品,分析口服通塞脉微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从血清中发现了15种入血成分,其中10种成分为复方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绿原酸、阿魏酸、甘草素和肉桂酸为已知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另外5种成分分别来源于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和石斛,其具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1种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代谢物质;3种为给药后产生的未知化合物.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通塞脉微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中草药》2016,47(7):1101-1105
目的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杞荷分清饮中12种活性成分(琥珀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原儿茶醛、咖啡酸、5-O-阿魏酰奎宁酸、对香豆酸、荷叶碱、槲皮素、齐墩果酸、熊果酸)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HPLC-QTRAP-MS/MS)方法,同时测定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杞荷分清饮后血浆中12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2种所测定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均符合要求。采用DAS 3.2.8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组中除咖啡酸、5-O-阿魏酰奎宁酸、齐墩果酸外其余9种成分半衰期时间(t1/2)相对正常组延长;隐绿原酸、对香豆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模型组相对正常组增加,且平均驻留时间(MRT)延迟;正常组中槲皮素、荷叶碱出现“双峰”现象,模型组未见,提示疾病状态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晶  韩燕全  魏良兵  高家荣 《中草药》2018,49(22):5264-5270
目的分析鉴定口服补骨脂-肉豆蔻药对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进一步研究补骨脂-肉豆蔻配伍对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质谱(UPLC-Q-TOF/MS)技术快速分析补骨脂-肉豆蔻药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移行成分,并结合Peakview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体外补骨脂提取物相比,有15个原型成分入血;与体外补骨脂-肉豆蔻药对提取物相比,有26个原型成分入血;与体外肉豆蔻药材提取物相比,有6个原型成分入血。结论 UPLC-Q-TOF/MS能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补骨脂-肉豆蔻药对的化学成分,为补骨脂-肉豆蔻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几千年来用于治疗炎症和各种传染病,具有确切的疗效。金银花复杂的化学成分决定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评价金银花的质量仅靠几个指标成分是不够全面的。该文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指导下,基于金银花化学物质组及成分传递、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有效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以及化学成分特有性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与预测金银花的质量内涵,推测金银花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芦丁、獐牙菜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可以作为金银花的候选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鉴定暖宫逐瘀丸中挥发油的红外光谱,改进暖宫逐瘀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暖宫逐瘀丸及处方中部分药材的挥发油后,测定挥发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丸剂与药材挥发油的FTIR中存在23个共有峰;共鉴定出52~60种化学成分,特征成分均为5,7,8-三甲基-2-色满酮(8.70%~16.83%)、δ-杜松烯(2.08%~5.51%)、L-4-松油醇(3.34%~10.14%)、柠檬油精(1.15%~8.09%)、桉油精(1.03%~7.7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天然沉香品质,并建立天然沉香中苄基丙酮和白木香醛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天然沉香进行显微鉴别、萜类显色反应及浸出物、沉香四醇、苄基丙酮和白木香醛含量测定,GC-MS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41批样品中共有组分和差异组分。结果:苄基丙酮、白木香醛分别在2.4~60.0μg/mL(r=1.0000)、12.6~1512.0μg/mL(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0%、97.54%,RSD分别为0.82%、1.83%。GC-MS指纹图谱共鉴定出18个共有成分和8个差异成分。不同类型天然沉香中浸出物含量与GC-MS指纹图谱表观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沉香四醇、白木香醛含量及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浸出物含量越高,沉香品质越好。结论:不同类型天然沉香中浸出物含量与沉香树脂形成的组织部位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全面评价不同类型的天然沉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U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五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大鼠静脉注射杜仲提取物后,采用甲醇沉淀血浆蛋白,以葛根素为内标,采用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京尼平苷酸等五种成分在血浆中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日内、日间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提取回收率86.06%~104.39%,无基质效应。京尼平苷酸等5个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消除较快。结论建立的HPLC-MS/MS测定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血药浓度,可用于五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黄连UPLC-MS/MS血清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通过黄连体外样品、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色谱图,确定黄连提取物中大鼠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色谱图与空白色谱图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黄连提取物色谱图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4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木兰花碱、格陵兰黄连碱。结论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黄连体内有效物质群,为黄连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液—质(LC-MS)联用技术将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结构鉴别功能结合起来,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分的定性、定量和药动学等研究.简要综述了LC-MS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代谢研究以及代谢组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潘玄玄  宋粉云  李华 《中草药》2018,49(13):2985-2992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中药复方沉香化气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μm),以乙睛-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采用ESI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数据。根据化合物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沉香化气丸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从沉香化气丸中分离和鉴定出73个化学成分,包括36个黄酮类、16个2-(2-苯乙基)色酮类、7个三萜皂苷类、2个倍半萜内酯及12个其他类成分。结论 UPLC-Q-TOF/MS联用技术为鉴别沉香化气丸中化学成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为进一步分析沉香化气丸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测定杜仲的3种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通过多反应离子监测这一扫描方式对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3种成分及内标用于定量分析的监测离子。结果:1)杜仲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3个指标性成分的分离良好,无内源性物质干扰,具有较好的专属性。2) UPLC方法严谨性,其精密度、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率等均良好。3)京尼平苷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具有非线性特征,仅绿原酸存在线性特征;而CLz、Vz参数指标的差异比较大,显示大鼠血浆中杜仲提取物中的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代谢过程不一致。结论:UPLC-MS/MS的操作简单,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作为杜仲有效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20,(1)
目的:采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初步研究藏药八味沉香散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揭示八味沉香散体内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aQ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以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全扫描。对灌胃给予八味沉香散混悬液后的大鼠血清和八味沉香散提取物进行分析和比对,初步确定八味沉香散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血清样品中的原型成分。结果: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比对,八味沉香散中27个主要化学成分被初步鉴定,大鼠灌胃给药后发现16个吸收入血原型成分。结论:初步鉴定出藏药八味沉香散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血清中的移行成分,其中这16个吸收入血原型化合物可能就是八味沉香散发挥药效的主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研究肉桂、栀子及两者配伍后的复方桂栀助眠方中主要成分在食蟹猴体内的药动学变化,为桂栀助眠方的Q-marker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对桂栀助眠方配伍前后7个主要成分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香豆素、栀子苷、京尼平、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在食蟹猴中的药动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肉桂、栀子单味药组相比,桂栀助眠方组食蟹猴血浆中肉桂酸、香豆素、京尼平苷酸、绿原酸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_(max))均显著增加;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香豆素消除半衰期(t_(1/2))明显降低;4-甲氧基肉桂酸、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_(max))延长。结论配伍后桂栀助眠方能够显著改变复方中主要成分的体内暴露状态,7个主要成分可作为桂栀助眠方的Q-markers。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给予芍药、甘草单方或合剂芍药甘草汤后,动物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探索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方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增加;芍药苷达峰浓度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结论: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葛根芩连汤(Gegenqinlian decoction,GQD)在腹泻小型猪给药期间其功效成分药动学特征及其对血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影响,探讨方药对腹泻机体的作用。方法 正常和腹泻小型猪连续4天给予GQD,不同时间点采血,UPLC-MS/MS测定10个主要功效成分的血浆含量,计算药动学参数;GC-MS检测血清SCFAs含量。结果 GQD给药期间小型猪腹泻症状显著减轻;0 h-48 h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腹泻小型猪体内血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48 h-96 h这些成分血药浓度逐渐递减至正常水平,提示腹泻改变GQD成分药动学行为;腹泻小型猪血清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给药后恢复至正常,提示对肠道微生态调整作用。结论 GQD给药期间其功效成分药动学及其血清SCFAs的变化可部分反映方药对腹泻机体的康复过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检测给予芍药、甘草单方或合剂芍药甘草汤后,动物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探索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方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增加;芍药苷达峰浓度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结论: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