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结果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弥补了既往危重症患儿单纯液体疗法导致蛋白质、热卡供给不足的弊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治疗的进展,出现了各种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我们总结了30例新生儿经周围静脉营养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新生儿病 2 0例 ,结果表明患儿平均每天体重增加 2 0 .5 g ,硬肿消退快 ,临床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 ,检测未发现代谢并发症。根据日龄、体重、疾病及监测指标等情况 ,逐日调整营养配方 ,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厌学的发展,特别足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的广泛开展,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因此引起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如何提高护理水平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临床常见的肠外营养并发症有静脉导管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和脏器功能的损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胃肠外全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 5 4例患儿进行胃肠外全营养支持治疗 ,介绍胃肠外营养的配制方法、监测指标、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同时与未实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 3 8例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 3 2例 (5 9.2 6 %) ,好转 1 9例 (3 5 .1 9%) ,无效 3例 (5 .5 6 %) ,对照组治愈 6例 (1 5 .79%) ,好转 9例 (2 3 .6 8%) ,无效 2 3例 (6 0 .5 3 %) ,经 χ2 检验 ,P<0 .0 1 ,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儿治疗 1周前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并发症少。结论 :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促使病情好转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李青  黄波  叶梅  岳昆芬 《重庆医学》2008,37(6):638-639
目的通过对临床危重症患儿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了解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上的疗效。方法将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中长链脂肪乳混合后对患儿采用"全合一"的方式进行TPN支持治疗,并对100例危重症患儿胃肠道外营养输液途径均采用周围静脉法输注营养液,治疗5~30d。结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大部分患儿的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所有的病例中除了1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因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转入外院,其他患儿均通过胃肠道外营养治疗后治愈出院,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作者发现TPN在危重患儿治疗中是一项安全、并发症低的有效方法,可改善危重儿全身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日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玉芝  马丽芳 《医学综述》2002,8(6):352-353
当小儿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时 ,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名为静脉营养。又名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TPN)。自 196 8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证实 ,TPN对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提高小儿生存质量确有显著作用。但TPN的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 ,现就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1 新生儿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1.1 葡萄糖 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液中 ,非蛋白能量来源极为重要 ,可以节省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8.
32例危重新生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给予部分静脉营养是否能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观察的62例危重新生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胃肠喂养;其中观察组32例经周围静脉输入营养液,同时对有关指标进行监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周围静脉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我科50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微量输液泵,将营养液经周围静脉匀速输入,观察其疗效。治疗前认真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血管等情况以及营养液的质量,输注过程中保证营养液的恒速、通畅并加强生化监测、病情观察以及局部血管的保护、防治并发症等护理工作。结果:患儿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30~125g,提高了其存活率。结论:肠外营养液因配方合理,患儿易接受,可作为抢救危重新生儿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危重症患儿采用含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中长链脂肪乳的PN支持治疗,胃肠道外营养输液均采用周围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结果 66例患儿中92.4%(61/66)体重显著增加,每天增重平均(0.028±0.009) kg,胃肠道外营养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支持疗法治疗危重患儿可改善危重患儿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荭  马玉 《当代医学》2014,(34):126-127
目的寻求对于头皮静脉、四肢外周静脉损毁严重或显露不清的危重患儿静脉通道建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例危重新生儿实施经颈外静脉置入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结果 3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新生儿可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总结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方法:观察组57例危重早产儿于入院(2-5)天开始胃肠外营养辅助治疗,选择同期因经济困难未采用胃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52例危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加情况及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2.46±0.57)kg,治疗后对照组早产儿平均体重(2.14±0.28)kg,观察组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91.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5%)(19〈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明显增加危重早产儿的体重,对提高危重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全敏 《中原医刊》2004,31(19):32-33
我院自2001年8月~2003年7月应用部分静脉营养治疗46例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通过对治疗情况观察,认为静脉营养可显著提高危重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我院儿科于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 ,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治疗危重早产儿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危重早产儿 30例 ,均为我科新生儿室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入院时时龄 17 3±15 6h ,胎龄 31± 3周 ,出生体重 172 5± 2 75 g。 30例中 ,单纯生活能力低下 10例 ,呼吸衰竭 5例 ,频繁呼吸暂停 4例 ,肺炎 4例 ,消化道出血 4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3例。全部危重早产儿 ,均于生后第 2~ 3d开始使用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 ,病情好转后改为部分胃肠道外营养 (PPN) ,营养液均采用周围静脉途径输入。总液量…  相似文献   

15.
吴红炜  庄立明 《嘉兴医学》2000,16(3):159-160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周围静脉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1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微量输液泵,将营养液经周围静脉匀速输入,观察其疗效。结果:患儿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25-125g),提高存活率。结论:肠外营养液因配方合理,患儿易接受,作为抢救危重新生儿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给予部分静脉营养(PPN)是否有助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治愈率。方法:对60例危重新生儿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一般情况给予胃肠营养,观察组32例经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液,监测有关指标,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危重新生儿至关重要,危重新生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营养混合液在小儿胃肠外营养应用中的营养支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需胃肠外营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开出所需营养液处方,专人严格无菌操作,根据营养底物的理化性质按照标准配方的原则与顺序配制,将患儿所需的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混合为一,采用周围静脉途径用输液泵均匀输入.结果 31例患者共输入全合一营养液271袋,全部患儿均能维持营养的补给,未发现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亦未发现静脉炎、静脉栓塞等局部并发症和酸碱失衡、高血糖、血脂障碍等全身器官功能紊乱.结论 全营养混合液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是小儿胃肠外营养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肠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对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方法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用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输注葡萄糖支持治疗;观察组予PN,经周围静脉输入“全合一”营养液,观察两组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15.37±5.36)g]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4.89)g](P<0.01),住院时间[(12.77±7.35)d]短于对照组[(16.53±6.59)d](P<0.05);治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N可提高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治愈率,经周围静脉输注“全合一”营养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胃肠外营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治疗疾病,特别是危重疾病的一项措施,有时甚至是主要措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儿科2002年5月-2003年7月对21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应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支持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接受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治疗的患儿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尽量说服有TPN适应证的患儿和家属接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适应导管的存在;加强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导管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5~27d,均达到临床TPN治疗的需要。结论加强置管前后护理,可保证TPN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