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间一共92例临床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81.5%),其次为坠落伤(13%),其它(5.5%)。按GOS评分结果,治愈43例,中残10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死亡17例。结论: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磁共振(MR)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MR影像学分级分组,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分析MR影像学表现与预后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10例,Ⅲ级患者8例,伤后3个月其GOS评分分别为(3.67±0.65)分、(3.60±0.84)分、(2.63±1.19)分,伤后6个月其GOS评分分别为(4.08±0.89)分、(4.10±0.88)分、(3.13±1.46)分,伤后1年其GOS评分分别为(4.67±0.65)分、(4.40±0.84)分、(3.25±1.59)分,伤后2年其GOS评分分别为(4.75±0.62)分、(4.40±0.84)分、(3.25±1.59)分(F=5.191,P<0.05).结论:MR是DAI诊断的重要手段,MR影像学分级与DAI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分析24例DAI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CS评分结果:治愈8例,中残6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病情多变,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 (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 ,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受损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诊断和治疗困难 ,预后极差 [1]。我院神经外科通过综合方法治疗 36例 DAI,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8~ 68岁 ,平均 37.6岁 ,受伤至入院时间 1~ 18小时 ,平均 8小时。1.2 受伤情况 (按头部受伤机制分类 ) :旋转性损伤30例 ,加速伤 2例 ,减速伤 4例。1.3 临床表现 :36例伤后均昏迷。 GCS评分 :3~ 4分者 2 4例 ,5~ 6分者 10例 ,7~ 8分者 2例 ;伤后昏迷持…  相似文献   

6.
罗飞 《中原医刊》2011,(4):58-6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58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58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DM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学资料及早正确诊断,DAI病死率高,共轴空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何强 《吉林医学》2011,(30):6409-6409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DAI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GCS评分与预后关系。结果:46例DAI患者痊愈6例(13.0%),轻残10例(21.7%),重残7例(15.2%),植物生存6例(13.0%),死亡17例(37.0%)。结论:DAI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GCS评分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收治的50例DAI病人分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C,E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36例,伤后24小时内CT扫描20例,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6例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16例;中度组10例,CT扫描发现2例脑内点状高密度影,治疗后恢复良好;轻度组4例,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一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38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敛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23例,占46%;6-8分19例,占38%;9~12分7例,占14%。本组患者死亡18例,占36%。结论DAI的诊断应采用综合疗法。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DAI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治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死亡9例(25%),植物生存5例03.8%),重残11例(30.5%),轻残7例(194%),恢复良好者仅4例(11.1%)。结论DAI的,晦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早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Iin—jury,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证实DAI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DAI组于外伤后12、24h及72h常规进行DTI扫描,正常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并记录患者大脑额叶皮质下、胼胝体及脑干处各个时间点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troph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变化,比较FA、ADC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DAI患者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并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ADC值随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但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患者各个部位FA值与GCS呈明显负相关(r=-0.729),各个部位ADC值与GCS评分相关性不大(r=0.480)。结论:相对于ADC值,DAI患者FA值更能准确反映轴索损伤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具有良好相关,能及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晓强  高山  王德明  王湘 《西部医学》2009,21(7):1157-1158,116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以及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根据CT表现,将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无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45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45例,良好23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5例,GCS评分3~5分20例,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B组30例,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17例,GCS评分3~5分17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手术A组10例,B组13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致死率高,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更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醒脑开窍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昏迷患者催醒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DAI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催醒。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两组伤后1个月按GCS评定预后。结果两组除死亡无差别外,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pv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良好(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及植物生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昏迷多在2周后清醒,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多在4~6周后清醒,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GCS 3~5分患者催醒无差异,但对GCS 6~8分患者催醒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DAI昏迷能加快清醒,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和讨论。结果按GOS评分,良好11例(22.9%),中残9例(18.8%),重残6例(12.5%),植物生存4例(8.3%),死亡18例(37.5%)。结论交通事故是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主要原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 GRE-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头颅MRI检查,比较MRI各序列间的检测灵敏度,并将检出的病灶数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1WI共检出DAI病灶49个,T2WI检出78个、FLAIR检出139个,GRE-T2*WI检出142个,DWI检出212个,GRE-T2*WI联合DWI检出245个。 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RE-T2*WI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联合GRE-T2*WI及DW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 (p<0.05)或GRE-T2*WI (p<0.05)。联合GRE-T2*WI及DW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96, P<0.01)。结论:GRE-T2*WI和DWI序列联合应用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地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