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选取的73例女性患者依次行常规MR平扫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H-MRS成像,观察良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和联合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及MRS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良性组流入型和流出型曲线分别为56.76%和10.81%,与恶性组(11.11%、58.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04%、97.26%和94.53%,均明显高于MR平扫组(47.95%、58.91%、4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德华  张显文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157-1158
胸椎骨折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外伤类型,如果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甚至瘫痪,而单纯的X线平片检查和轴位断面C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特别是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图像立体和任意平面的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各种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为诊断胸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超薄型水胶敷料在头部供皮区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应用超薄型水胶敷料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效果。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住院的烧伤患者65例,均进行植皮手术并采取头部供皮,均为首次头部供皮,且供皮区未有烧伤。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采用超薄型水胶敷料,适当剪裁后密闭敷贴创面,再予大棉垫、弹力帽适当加压包扎;对照组30例,采用单层凡士林纱布敷贴创面,再予大棉垫、弹力帽适当加压包扎。术后观察创面愈合进程和愈合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0.7),(±2.1),差异有显著9.5d]性意义(t=13.27,P<0.05)。实验组在整个过程中,更换敷料操作简便,敷料与创面无粘连,患者诉创面疼痛轻微;未出现有局部过敏反应病例。对照组凡士林纱布黏附创面渗出液干燥后与创基及毛发敷贴紧密,不便于对创面的观察,创面愈合后揭除时常造成新生表皮破损,疼痛较剧。有6例患者创面感染。可见超薄型水胶敷料能显著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应用“创面床准备”方案局部处理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将“创面床准备”理论引入糖尿病足部溃疡局部处理的实践效果,并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0-01/2005—01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57例,在系统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n=30):采用“创面床准备”方案进行创面处理,创面演进过程均依据其创基颜色特征相对划分为黑、黄、红、粉四期,黑期和黄期主要任务是清创、调节创面的“湿性平衡”,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红期和粉期则主要是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适宜的敷料保护和促进新生的肉芽组织以及上皮的增殖,在红期可选择自愈或合适的手术方式修复创面。②对照组(n=27):采用传统的皮维碘纱、生理盐水湿纱布、凡士林纱布等进行创面处理。观察两组创面分期间演进情况.手术方式及其Ⅰ期修复率、平均住院时间等;各期创面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黄期和红期标本胶原纤维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粉期创面标本β1整合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皮基底层增生活跃细胞数量。 结果:5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分期间演进速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快(P〈0.05),实验组各期间的演进表现出类似于急性创面愈合过程、对照组这些改变则相对不明显或较慢。②实验组自愈合时间、总的手术Ⅰ期修复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38.2&;#177;24.3)d比(50.4&;#177;26.1)d;81%比46%;(34.4&;#177;27.1)d比(53.2&;#177;36.9)d;P〈0.05]。③实验组黄期Ⅰ,Ⅲ型胶原总含量及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红期Ⅰ型胶原含量高于黄期及对照组红期(P〈0.Ol,0.05)。④实验组粉期表皮基底层增生活跃细胞数量高于两对照组[(85.3&;#177;5.7)%,(36.6&;#177;9.3)%,P〈0.01]. 结论:在全面评估和系统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床准备”方案具确实的临床价值:能促进较小创面较快自愈,经过创面床准备后的红期是理想的手术时机,在此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进一步加快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内固定术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种重要方法,股骨颈骨折发生基础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能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降低了骨密度和弹性,同时也改变了骨的微细结构,使之易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症状最重、治疗最棘手、预后最差的骨折.股骨颈骨折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扭曲、受压或痉挛,消除疼痛,早期活动,减少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安信医用抗菌贴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的促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修复机制。方法 34例共44个慢性难愈合创面,其中创伤性溃疡15例(23个创面),压迫性溃疡9例(11个创面),糖尿病溃疡5例,放射性溃疡5例。所有创面经清创后用安信医用抗菌贴外敷于创面,每2-3天更换一次。结果 所有经安信医用抗菌贴治疗的创面都明显愈合,其中2周内愈合26个创面,3周内愈合7个创面,4周内愈合9个创面,超过4周愈合2个创面。4周内总愈合率炎95.5%。结论 安信医用抗菌贴可以显著地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其机制为广谱速效杀菌,改善局部微循环,有效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Iin—jury,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证实DAI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DAI组于外伤后12、24h及72h常规进行DTI扫描,正常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并记录患者大脑额叶皮质下、胼胝体及脑干处各个时间点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troph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变化,比较FA、ADC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DAI患者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并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ADC值随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但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患者各个部位FA值与GCS呈明显负相关(r=-0.729),各个部位ADC值与GCS评分相关性不大(r=0.480)。结论:相对于ADC值,DAI患者FA值更能准确反映轴索损伤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具有良好相关,能及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DCE-MRI)、波谱成像(1H-MRS)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32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1H-MRS成像,分别判断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波谱曲线有无异常增高胆碱峰(Cho);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CE-MRI及1H-MRS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结果证实乳腺癌20例,良性肿瘤12例。20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呈缓慢上升型(Ⅰ型),5例呈上升平台型(Ⅱ型),14例呈上升下降型(Ⅲ型);16例MRS检出胆碱峰。12例良性肿瘤中,7例呈Ⅰ型,4例呈Ⅱ型,1例呈Ⅲ型,MRS检查2例出现胆碱峰且TIC曲线均为Ⅰ型。TIC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58.30%,诊断符合率81.25%;胆碱峰诊断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83.30%、诊断符合率71.8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100.00%、诊断符合率96.90%。结论: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1H-MRS可以弥补DCE-MRI特异性低的不足,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可行的皮肤替代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烧伤、皮肤溃疡等病变的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目的:观察转染血管紧张素Ⅰ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烫伤后创面的修复及促血管形成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丁2008-03/11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鼠龄4周的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120-150 g,用于制备烫伤模型;牛Ⅰ型胶原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hAng-Ⅰ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与牛Ⅰ型胶原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烫伤模型创面.45只SD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骨髓间充质下细胞,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在烫伤创面分别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血管紧张素Ⅰ的组织工程皮肤、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组织工程皮肤.空白对照组不移植任何组织和细胞,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移植后3,7,14,28 d取材,以扫描电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创面修复及血管再生情况.结果:pEGFP-N1-hAng-Ⅰ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作用下,成功地进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出相应mRNA.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转染细胞有与目的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的血管紧张素Ⅰ抗体结合蛋白印迹条带.实验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完整,细胞状态良好.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为(12.6±1.9),(15.4±2.3),(28.4±3.6)d,P<0.05.组织学检查见转染细胞组毛细血管生长及新形成活跃,移植后7,14,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2.8±1.4),(34.3±2.6),(57.4±6.1)条/mm2;(38.2±3.4),(53.2±5.8),(74.2±6.9)条/mm2,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Ⅰ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创面修复加速,与细胞因子局部定向释放,加强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在老年人腰椎滑脱及腰椎失稳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3-06/2008-06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就诊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测量椎弓根水平椎体前缘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血管之间的距离,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与60岁以下人群指标的差异.利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收治的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82例进行治疗,男35例,女47例,年龄51-75岁,平均65岁.治疗过程中严格要求钉的远端突破椎体前方皮质一个螺纹.按Macnab腰腿痛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椎体前缘和前方血管之间的距离与60岁以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平均时间为145 min,平均出血量530 mL.其中获得随诊病例共计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53-75岁,平均62岁,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经术中修补无后遗症,未出现任何血管损伤并发症,一过性下肢麻木疼痛3例,经治疗2个月内均缓解,无术后神经根损伤.全部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43例患者腰腿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按Macnab标准进行评价:优3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7%.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在老年人腰椎滑脱及腰椎失稳症中来增加稳定性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