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临沂市一般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或弱应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莒南、沂水、郯城三县26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免疫学检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沂市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无或弱应答率为25.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HBs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过血制品、餐具是否经常消毒、父亲是否接种过疫苗、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等9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不喜欢吃鱼和父亲未接种乙肝疫苗是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疫苗、饮食、机体发育和遗传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治地区一般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答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长治城区、郊区、高新区等地105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长治地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率为28.3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乙肝病毒抗体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饮食卫生习惯、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5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和父母接种后应答情况是接种者无应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机体发育情况、饮食卫生习惯、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1 256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工人,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免疫学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2.98%.无(弱)应答率随年龄增高逐渐上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部位、吸烟、饮酒、喜欢吃鱼、输过血制品、餐具不消毒、母亲接种过疫苗、父母亲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产生等因素与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接种时年龄大(OR=1.493 6,95% CI:1.278 6~1.744 8)、接种部位(OR=1.265 5,95% CI:1.107 2~1.446 5)、吸烟(OR=1.307 6,95% CI:1.073 1~1.593 5)、餐具不消毒(OR=1.471 5,95% CI:1.010 6~2.142 6)、父亲接种后无抗体产生(OR=1.338 5,95% CI:1.113 5~1.609 1)、母亲接种后无抗体产生(OR=1.307 9,95% CI:1.125 1~1.520 3)为无(弱)应答的危险因素,喜欢吃鱼(OR=0.628 1,95% CI:0.425 6~0.926 8)为保护因素.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状况与接种因素、饮食因素、机体发育因素、遗传因素和卫生行为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东省一般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应答的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佛山、深圳市等地2 6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免疫学检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率为25.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HBs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过血制品、餐具是否经常消毒、父亲是否接种过疫苗、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等9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不喜欢吃鱼和父亲未接种乙肝疫苗是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疫苗因素、饮食因素、机体发育和遗传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弱)应答的医院职工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产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再次接种,5个月后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接种后,乙肝抗体阳转率达100.0%,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达88.2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P0.05)。结论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尚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免疫应答与遗传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的免疫接种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1~ 3 ] 。然而 ,接种了乙肝疫苗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患乙肝的可能 ,这除了感染的乙肝病毒株可能发生变异外 ,也与少数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有关。据报道 ,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 ,约有 5 %~ 10 %的人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4~ 6] ,这些人称为无、弱免疫应答者。无、弱免疫应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注射乙肝疫苗后能否预防乙肝 ,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产生的多少。一般认为 ,血清抗体滴度 >10mIU/ml,才有可…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常见传染病,应用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接种疫苗后仍有部分人无免疫应答。本文综述影响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①机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等;②免疫程序;③乙肝病毒感染;④检测方法与试剂等。应对措施:①增加接种次数;②改变接种途径;③加大接种剂量;④更换疫苗种类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无(弱)应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2005~2008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分析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无(弱)应答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接种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23名儿童,抗-HBs阳性者185人,阳性率为85.7%,无(弱)应答率为14.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B首针及时接种、儿童完成接种年龄、分娩方式及母亲HBV感染状况是影响儿童抗-HBs无弱应答率的主要因素,其发生无(弱)应答的OR值分别为0.264、2.292、2.158和0.37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HepB首针未及时接种、儿童完成接种年龄较大、顺产及母亲双阳性的儿童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时容易发生无(弱)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在深圳市龙岗区抽取部分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工人进行调查。[结果]检测536人,抗-HBs阳性者491人,阳性率为91.6%;乙肝五项指标全部阴性的31人,无(弱)应答率为5.78%。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接种乙肝疫苗时的年龄大、不喜欢吃鱼、餐具不消毒、输入血制品、父亲接种乙肝疫苗,其发生无(弱)应答的OR值分别为1.229、1.617、1.464、0.379、1.364。[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率与文献报道一致。接种乙肝疫苗时年龄大、不喜欢吃鱼、餐具不消毒、父亲未接种乙肝疫苗者容易发生乙肝疫苗的无(弱)应答。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低应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BV使感染者罹患多种乙肝相关性疾病,且目前尚无治疗的特效药。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存感染者多,因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该病的预防控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部分接种者在按照推荐的乙肝疫苗免疫程序接种后,并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本综述旨在从机体、疫苗两个方面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探讨无/低免疫应答机制,从而对我国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接种无(低)应答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体机体本身的因素,低水平乙肝(HBV)感染,接种部位、途径、接种次数,下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遗传因素,乙肝的S基因变异,疾病因素,疫苗改造等;并就目前提高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免疫应答率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无(弱)应答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 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接种乙肝疫苗的634例新生儿,均在接种第三剂次接种完成后的第42天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抗-HBs。设计统一调查表,固定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对新生儿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相关情况的调查。结果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率为8.04%,影响新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有新生儿地区来源(OR=1.664,P=0.047)、母亲HBsAg(OR=1.054,P=0.001)、父亲HBsAg(OR=2.085,P=0.012)、母亲接种乙肝无(弱)应答史(OR=5.316,P<0.001)、父亲接种乙肝无(弱)应答史(OR=7.710,P<0.001)、按0、1、6免疫程序接种(OR=0.243,P=0.016)、母乳喂养(OR=0.194,P<0.001)。结论 按规定时间接种疫苗、母乳喂养、控制HBsAg阳性的父亲或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对提高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率,进而更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全程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无/弱应答情况,探讨无/弱应答影响因素,为制定特殊人群乙肝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HIV感染者0-1-6月和0-1-2-6月20 μg、0-1-2-6月60 μg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完成全程接种后1个月随访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其抗-HB...  相似文献   

14.
应用乙肝疫苗是预防并最终控制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乙肝疫苗的问世为乙肝的预防提供了最主动、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武器。然而,在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中,约有14%的人表现为疫苗的无应答或弱应答。国外的研究报道表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不应答与某些特异的HLA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密切相关。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不应答现象可由一些后天因素造成,如接种疫苗的疫苗剂量、接种位置及途径、性别、年龄、体重、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及所选用的免疫方案等有关。为了解乙肝酵母基因工程疫苗接种不同剂量与免疫应答的效果如何,我们对某高校大学生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不同剂量注射后免疫应答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中IFN-γ水平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选取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8人作为研究对象,有应答者30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IFN-γ.结果 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为8.44±6.66(pg/mL),有应答组为14.72±8.99(pg/mL),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低于有应答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γ水平低下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IFN-γ水平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选取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8人作为研究对象,有应答者30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IFN-γ.结果 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为8.44±6.66(pg/mL),有应答组为14.72±8.99(pg/m...  相似文献   

17.
浅谈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霞 《工企医刊》2006,19(2):88-89
乙型肝炎是我国的高发病,它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目前无特效药治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免疫应答是检验免疫成功的关键。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影响乙肝免疫成功的因素及补救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研究发现.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为了解宁波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该市按0、1、6程序接种3针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9.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再接种后三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无(弱)应答者对乙肝疫苗再接种的反应,于1989年对原接种过三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弱)应答者和18名原应答良好才共计28人再接种一针血源性乙肝疫苗,于复种后2、6、12、36个月进行了随访观察,三年结果显示:无应签者和原应答良好者 种后抗--HBs水平均有升高,但无应答者抗体滴度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应答良好者复种后第36个月时抗体仍处于保护水平以上。因此,认为用复方方法提高无(  相似文献   

20.
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践证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排除贮存条件不当和贮存时间过长等造成疫苗效价下降、接种技术误差等原因外,仍有5%~10%的正常健康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出现无应答(抗-HBs〈2.1S/N)或弱应答(抗-HBs=2.1~10S/N),乙肝疫苗对这部分人没有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许多学者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的原因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