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琛  王小萌 《陕西中医》2012,33(6):725-726
目的:观察灸法治疗寒凝气滞型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取中脘穴、膈俞穴、一侧足三里穴,另一侧内关穴艾灸。对照组32例,常规肌肉注射胃复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P<0.01)。结论:本方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5例,采用闪罐加针刺疗法,针刺风池(双)、翳风(患侧)、颊车(患侧)等穴。对照组113例只用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6%,愈显率(痊愈+显效)74.8%;对照组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愈显率61.9%。两组疗效愈显率对比P<0.05。结论:闪罐的反复吸拔作用可直接促进局部肌肉张力的恢复,这是单纯针刺、艾灸或理疗所不能及的。闪罐与针刺并用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水肿的消除和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灵台、神道穴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特异性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心脏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电针灵台、神道穴,对照组电针双侧悬钟穴,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各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7.1%(16/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3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灵台、神道穴治疗心脏过早搏动有特异性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电针配合TDP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生  衣蕾  蒋宏伟 《陕西中医》2007,28(7):885-886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TDP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电针夹脊穴,膈俞、肝俞、脾俞等,配合TDP照射。对照组30例,电针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66%(P<0.05)。提示:电针夹脊等穴,具有疏肝理气、升清降浊,补脾和胃、调和脾胃,利膈镇逆功效,TDP照射可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两者结合,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5.
足三里灸配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琴  赵芝婷  张冬花 《陕西中医》2009,30(8):1046-1048
目的:观察足三里隔姜灸配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膝骨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足三里穴隔姜灸配合电针,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两组穴取阴陵泉、太溪、昆仑、曲泉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9.42%(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促进关节炎症吸收的作用,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期重灸翳风结合针灸推拿与单纯电针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之差异.方法 将面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急性期治疗组采用重灸患侧翳风及阳白、下关、牵正、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只在患侧翳风及面部周围用TDP照射,2组均同时辅予相同的西药治疗.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配合推拿疗法,2组均治疗30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期重灸翳风等穴结合电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8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英 《陕西中医》2007,28(3):334-335
目的:探讨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采用纯艾条灸至阴穴,对照组70例采用胸膝卧位。结果:治疗组治疗15次后治愈73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疗15次后治愈5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治疗组施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有补气血,调阴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杨改琴 《陕西中医》2006,27(8):995-99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恢复期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18例,取阳白、攒竹、颧和地仓等穴,并用电针配合维生素B12500μg,氢溴酸加兰他敏2mg肌注;设对照组4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1.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兴奋麻痹的周围神经纤维,促进瘫痪肌肉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平 《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艾灸配合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红霞  肖晓华  易本谊 《陕西中医》2007,28(11):1541-1542
目的:观察艾灸法配合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艾灸关元、气海、脾俞等穴,并配合四神丸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7%。提示:艾灸的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可改善胃肠运动功能,缓解胃肠道痉挛从而减轻泄泻、腹胀、腹痛等症状。配合四神丸温补脾肾,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横骨穴组(治疗组)和艾灸横骨穴(对照组)法,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夜尿次数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和减轻夜尿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俞募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尿失禁5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建安  苏同生  刘敏 《陕西中医》2007,28(10):1383-1384
目的:观察电针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4例,取穴膀胱俞、中极穴,电针刺激;对照组54例,取穴膀胱俞、中极穴,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提示:俞穴、募穴为脏腑输注经气结聚之处,可治本脏腑之病,可助膀胱气化,水道通畅;以两穴配以电刺激,可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兴奋性,加强向大脑信息的传递,重新建立排尿反射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丘墟穴和天枢穴对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将2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8例,采用电针丘墟穴治疗;对照组137例,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即时有效率为70.3%,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P<0.05,治疗4周、随访3个月和6个月疗效比较均P<0.001,电针丘墟穴的效果优于电针天枢穴;电针治疗偏头痛对从事脑力劳动人群、治疗时疼痛评分高、偏头痛发作次数多的人群即时镇痛效果更好;电针治疗偏头痛的长期疗效丘墟穴优于天枢穴。结论: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天枢穴,患者的职业和病情等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电针骶管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良  屈治平 《陕西中医》2006,27(2):223-224
目的:探讨电针骶管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8例,电针选穴腰2—5夹脊、秩边、环跳、阳陵泉等。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1.0mg,加生理盐水至20~30ml骶管注射。对照组32例,单用电针治疗。结果:电针骶管药物注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总有效率81.2%。提示:本方法具有益气通经,行气、活血、止痛,壮腰健肾功效。  相似文献   

16.
电针鱼腰穴治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鱼腰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使用鱼腰穴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呃逆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作为治疗组,另将未加鱼腰穴的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结论:电针鱼腰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陕西中医》2009,30(9):1217-12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取廉泉、金津、玉液快针点刺,翳风、颊车、地仓采用电针。结果:总有效率97.9%。结论:针刺具有调神导气,通关利窍的作用,治疗假性球麻痹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4):484-485
目的:研究艾灸联合苍龟探穴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经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1中医疗效: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33/4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40/43),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临床症状评价: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价,两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改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每穴灸治20 min,每日1次,共灸治4星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R、CO、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HR、CO、LVE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HR、CO、LVEF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方法,优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