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及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方式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术后3 d患者咽部疼痛改善情况和声音嘶哑改善情况.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雾化吸入组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疗效最好,氧驱动雾化吸入次之,均优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95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47例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48例,超声雾化吸入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对血饱和度的影响.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增加,而超声雾化吸入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降低,两者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缺氧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雾化吸入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祛痰、预防肺部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种雾化吸入方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最佳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纳入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B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动态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相比,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会明显提高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同时不会影响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可更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能更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临床应根据老年COPD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宜患者的雾化吸入方式,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病人吸入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支气管哮喘吸入治疗的常用药物、吸入装置、吸入技术,为提高吸入治疗效果,改善哮喘控制质量、维持病情长期稳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何丹  崔玥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2-1673
目的观察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对预防脑梗死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有效率。方法收集本科两年内行雾化吸入的脑梗死卧床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法与氧动式雾化吸入法治疗,比较哪种雾化吸入法能更好地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患者中,采用氧动式雾化吸入法的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者为9例;超声雾化吸入法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者为14例;采用氧动式雾化吸入的患者产生的耐受反应低于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的患者。结论脑梗死卧床患者使用氧动式雾化吸入法更易耐受,且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概率低。  相似文献   

6.
李洁  商临萍  王艳红  袁丽荣 《护理研究》2010,24(6):1513-1515
介绍了支气管哮喘吸入治疗的常用药物、吸入装置、吸入技术,为提高吸入治疗效果,改善哮喘控制质量、维持病情长期稳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雾化吸入治疗又称气溶胶吸入疗法,是指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起效快,给药剂量低,全身副作用少等优势[1]。其与自主吸入气溶胶不同的是,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气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79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42例)和氧气雾化吸入组(37例),氧气雾化吸入组采用氧气作为气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超声雾化组采用超声雾化.比较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变化,及胸闷、喘憋等缺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起声雾化吸入组血氧饱和度在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降低,心率增快.而氧气雾化吸入组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增加,心率降低.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缺氧发生率显著高于氧气雾化吸入组(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抗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患儿雾化吸入率。方法 2014年第一季度患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采用对照组方法,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014年第二季度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实验组方法,首先解除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恐惧;向患儿家长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在雾化吸入器面罩上贴上可爱的动物图像;如果患儿下午有雾化吸入治疗,告知患儿家长需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才能离开医院;先让患儿观看其他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然后再给予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立即用温水漱口。结果提高了患儿雾化吸入率,使患儿的雾化吸入治疗得以完成,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减少了支气管肺炎病种雾化吸入治疗临床路径的变异率和完成率。结论实验组方法是一组优质的护理措施,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金雁平 《护理研究》2007,21(14):1272-1273
[目的]观察传统雾化吸入与间歇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14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和雾化吸入后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雾化吸入后血氧饱和度、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雾化吸入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间歇雾化吸入优于传统雾化吸入,可以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4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3例,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舒适度及PedsQLT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舒适度及依从性,提高护理效能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学龄期哮喘患儿人性化服务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将65例哮喘急性发作息儿按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由专科护士给予哮喘和雾化知识认知指导,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院外延伸人性化服务,把空气压缩泵借给患儿回家使用,示范雾化操作过程和吸人技术,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生活指导及预约随诊.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曹晋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2):133-136
目的 探讨兴趣诱导结合低液体量雾化吸入对哮喘急性发作学龄前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90例哮喘急性发作学龄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吸入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兴趣诱导干预,同时减少雾化吸入液体量,比较2组患儿的焦虑情绪、雾化吸入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pence child anxiety scale,SC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66, P=0.042),雾化吸入时间短于对照组(t=2.568,P=0.012),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Z=-2.392,P=0.017; Z=-2.374,P=0.018),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t=3.840,P<0.001)。结论 兴趣诱导结合低液体量雾化吸入有利于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临床疗效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2018年7—12月就诊的4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就诊的45例患儿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雾化吸入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应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可显著提升雾化吸入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7例学龄期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儿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视听训练、行为训练及氧合疗法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常规知识宣教,由患儿自行完成氧驱动雾化吸人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氧驱动雾化吸人后呼吸(18.31±2.32)次/min、心率(91.23±2.65)次/min及血氧饱和度(97.25±2.03)%与对照组(21.27±3.08)次/min、(95.87±3.42)次/min、(95.02±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20,9.807,5.420;P〈0.01),干预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1.05±0.23)分、夜间症状评分(1.03±0.21)分低于对照组(1.77±0.35)分、(1.75±0.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728,17.209;P〈0.01);干预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4.53,10.92;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尽快缓解病情,从而提高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和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和常规护理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从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肺活量改变等方面来评价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缓解小儿支气管哮喘症状的效果.结果 共纳入11篇研究(总计1 1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肺活量改变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方面效果显著,能显著增加疾病治疗的效果,缩短咳嗽、喘音和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同时还能增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活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均根据患儿的病情对其进行分级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按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吸入技术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入技术掌握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2%比61.0%,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比65.9%,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地引导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吸入治疗,对其病情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商品名:可必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成硫酸镁和可必特联合吸入组、单用可必特吸入组,采用同样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和血压及住院时间。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5%,单药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药组(P〈0.01)。吸入硫酸镁未出现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联合可必特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且安全、经济;须重视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雾化吸人。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x:=4.273,P=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保持舒适的体位,雾化剂量的有效调节和严密病情观察对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哮喘缓解期患儿的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6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及家长对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参加哮喘知识讲座、药物治疗、定期复查、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过敏源的完全遵医率为4.4%~17.6%,影响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缺乏、吸入药物方法不正确、信心不足、患儿不配合、经济原因等。结论哮喘缓解期患儿及家长遵医率低,影响因素较多,需针对原因采取护理对策,以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