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使用在全麻维持中减少肌松剂用量同时能否满足骨科手术需求。方法选取骨科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术中常规监测BP、ECG、SPO_2、PETCO_2、麻醉气体MAC值、气道压力、BIS、TOFr。诱导完成后,T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维持,间断追加舒芬太尼;C组用丙泊酚维持,不使用瑞芬太尼;诱导后T组不再常规追加肌松药,术毕按需拮抗肌松剂;术毕请手术医师评价肌松效果。观察记录不同时刻MaP和Hr以及Bis和Tofr值、舒芬太尼使用量、肌松药用量、平均气道压力、拔管5min后OAA/S评分并口诉Vrs分级疼痛评分和肌松拮抗例数。结果两组术中T_1、T_2、T_3、T_4时刻的MAP、HR值比较,T组值明显小于C组值(P﹤0.05);T_5时T组BIS值、TOFr值明显高于C组(P﹤0.05);肌松药用量,肌松拮抗例数T组明显小于C组(P﹤0.05);OAA/S评分T组中位数低于C组(P﹤0.05);VRS疼痛评分,肌松效果评价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骨科手术无肌松全麻维持在满足手术需求同时可以明显减少肌松药和拮抗剂的使用,改善麻醉苏醒质量,减少复苏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骨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T2~T5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苏醒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各52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BP、DBP、HR的基础值,术毕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0.05).建立气腹后,对照组的S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且分别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但建立气腹后观察组的SBP、DBP、HR均较基础值及术毕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拔管后5 min(P< 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6例。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效应室TCI舒芬太尼0.5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 μg/ml,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3 ng/ml,丙泊酚3 μg/ml输注;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血浆TCI瑞芬太尼4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 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输注。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切皮(T3) 、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T1时心率比T0均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在T2、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毕TCI瑞芬太尼的患者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相似文献   

6.
周维聪 《当代医学》2014,(2):148-149
目的探讨分析阿片类药物复合丙泊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吸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T2与T3的MAPa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段两组MAP@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拔管后OAA/8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优于芬太尼,其麻醉的稳定性与可控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停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淋巴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D1、D2、D3组及C组,D1、D2、D3组于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输注,分别于术毕前lh、术毕前30 min、术毕停药,对照组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拔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所有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期意识状态评分(OAA/S)、躁动评分、术后2h内VAS评分最大值及镇痛药使用情况和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等.结果 拔管期间各时点,D2、D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同时点C组比较,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1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MAP、H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D3组与C组比较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3组拔管时OAA/S评分低于C组(P<0.05).躁动发生率、术后2h内VAS评分最大值和镇痛药使用例数,D2、D3组均明显低于C组和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2、D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术毕前30 min停药,既不延长苏醒时间,又可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监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是否根据意识指数(Io C)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分为Io C组(n=59)与对照组(n=41),Io C组麻醉期间根据Io C的变化调节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调节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统计2组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输注时间及靶浓度调整次数,记录两组患者自主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比较2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统计2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 Io C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靶浓度调整次数较对照组高(P <0.05);(2) Io C组自主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皆短于对照组(P <0.05);(3)两组OAA/S评分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Io C组血压异常及总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可指导乳腺癌根治术全凭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麻醉诱导前连接BIS监测仪,术中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控麻醉深度指导用药;对照组术中根据血压、心率(HR)、手术情况及操作者临床经验调整麻醉药用量.记录患者T0~T6平均动脉压(MAP)、HR、酸碱度(pH)、剩余碱(BE)、乳酸(Lac)、血糖(Glu)及皮质醇(Cor)值,记录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T0~T6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BE、Lac、Glu和Co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S指数合并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指导麻醉用药、调控麻醉深度、可控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单次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的择期全麻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麻醉诱导后予0.6 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和吸入1 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观察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肌松维持时间及恢复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之间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及T12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25%四个成串刺激比(TOFr)及恢复指数都比P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单次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肌松维持及恢复无明显变化,而在吸入1 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潘宁  于环  张钰  邵彦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01-103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应用氟马西尼的催醒效果和脑电双频指数值的变化及是否可以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选行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30~60岁,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氟马西尼组(F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各30例,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诱导。术中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复合维持,使BIS值维持在(50±5)之间。待手术伤口皮肤缝合结束后停止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之后给予实验用药。F组给予5 mL氟马西尼(0.5 mg),N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记录给药前(T0)及给药后1 min(T1)、2 min(T2)、3 min(T3)、4 min(T4)、5 min(T5)、10 min(T6)、15 min(T7)后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记录用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F组从停药到清醒和拔管时间及各个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后给予氟马西尼0.5 mg,未发现其能缩短苏醒及拔管时间,也未发现其对BIS值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 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 ~ 2017 年于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72 例,依据随机原则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 吸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全程静脉麻醉。于 拔管后即刻(T0)、拔管后10(T1)、30(T2)和60 min(T3)分别比较两组改良OAA/S 评分与改良Aldrete 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躁动发生率。 比较两组术后呛咳反应及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改良OAA/S 评分与改 良Aldrete 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的改良OAA/S 评分及改良Aldrete 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 两组的改良OAA/S 评分及改良Aldrete 评分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P <0.05)。对照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 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状态BIS 指数及躁动发生率大于观察组(P <0.05)。两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 率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 吸复合麻醉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手术麻醉,可以提 高术后的苏醒质量,苏醒较迅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对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意识状态监测作用,评价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30例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于术中切皮前10 min分别予七氟醚最小肺泡浓度(MAC)1.0、1.5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于切开硬膜即刻(T0)、切开硬膜1 h后(T1)、2 h后(T2)、关闭硬膜即刻(T3)各个时点分别采取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意识状态变化。两组患者每3分钟进行一次OAA/S评分,直至患者对轻推无反应(定义为意识消失)后停止给药。记录每次评分前即刻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BIS与OAA/S评分的关系并计算BIS预测镇静深度的概率(Pk),通过Pk评价BIS对神经功能状态的预测效果。结果随着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增加,两组患者BIS逐渐降低,两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A组(61.6±7.9),B组(72.9±5.9);Ce:A组(69.8±8.9)μg/L,B组(53.3±9.4)μg/L。同一镇静评分(OAA/S 4~1)时,B组的BIS值明显高于A组。两组BIS对于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Pk)分别:A组(0.883±0.034),B组(0.819±0.028)。目标控制输注(TCI)期间两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与基础值比较,当OAA/S评分降至2以下时,血压下降(P〈0.05)。结论 1.0 MAC或1.5 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BIS能准确的预测意识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单次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曲库铵组(A组)和琥珀酰胆碱组(S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停用肌松药,全程仅用得普利麻、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维持电脑双频指数(BIS)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药用量、肌松恢复时间、术中体动次数、气道压、拔管时间、残余肌松发生率、拔管时间及外科麻醉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中体动,S组2例发生呛咳;A组肌松恢复时间较S组长(P〈0.01)。两组其他手术条件、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是基本可行的,但在这种麻醉状态下不宜进行气管内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72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全部患者采用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吸入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于麻醉前(T1)、切皮时(T2)、术毕(T3)、拔管时(T4),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值)水平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拔管后疼痛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2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结果 在T2、T3时,2组患者SBP、DBP、MAP、HR、BIS值均显著低于T1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SBP、DBP、MAP、HR、BIS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 vs.13.8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苏醒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etral index,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全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 择期行LC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根据术中丙泊酚输注的调节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30例:C组维持SBP100~140mmHg,DBP60~89mmHg;T组维持BIS40~60.分别记录两组各时点SBP/DBP、HR、BIS值及丙泊酚用量、拔管和离室时间,并于拔管和离室时进行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与C组比较,T组麻醉诱导后、气腹期间、术毕及拔管时SBP/DBP及BIS值均较高,而丙泊酚用量减少、拔管和离室时间缩短、OAA/S值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BIS调控LC术TIVA可避免麻醉过深,减少全麻药用量,加快麻醉恢复,防止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入喉镜时(T2)、插入喉镜后5 min(T3)及拔除喉镜后1 min(T4)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1时HR、SBP、DB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T3、T4时HR、SBP、DBP、SpO2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时HR、SBP、DBP、SpO2与T1时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2、T3、T4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Sp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小波指数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N  Ge MF  Wang TL  Wu XG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49-2852
目的 评价小波指数(WLI)在全身麻醉(全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至10月在宣武医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53例,入室后连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WLI和肌松监测仪,记录入室10 min(T1)、诱导开始即刻(T2)、给予丙泊酚后OAA/S评分分别为5(T3)、4(T4)、3(T5)、2(T6)、1(T7)时、给予维库溴胺后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分别为100(T8)、75(T9)、50(T10)、25(T11)、0(T12)时、插管即刻(T13)、捅管后1 min(T14)、3min(T15)、5min(T16)、手术开始前(T17)、手术开始时(T18)、手术开始后1 min(T19)、3 min(T20)、5min(T21)、缝皮时(T22)、术毕(T23)、拔管时(T24)、拔管后1 min(T25)、5 min(T26)、出室前(T27)的BIS、WLI和TOF值.结果 麻醉诱导期与恢复期(T10 ~ T13,T22~T27)WLI高于BIS(P <0.05).经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WLI和BIS在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时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围内(偏差为-2.99,2SD为21.56%和-29.97%).OAA/S评分与BIS和WLI相关系数分别为rBIS =0.884,rWLI =0.757(P =0.000).结论WLI用于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七氟烷麻醉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控和心肌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S 组(七氟烷组)和P 组(丙泊酚组),每组50 例;术中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选取麻醉诱导前(Ta0)、气管插管前(Ta1)、气管插管后1 min(Ta2)、手术开始(Ta3)、拔管前(Ta4)及拔管后5 min(Ta5)6 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室做功(LCW);抽取诱导前5 min(Tb0)、手术结束(Tb1)、术后12 h(Tb2)、术后24 h(Tb3)、术后48 h(Tb4)5 个时间点患者的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同时比较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患者VAS 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HR、MAP、SVR、LCW 在Ta1、Ta3时下降,与Ta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Ta3 时的CO,Ta2、Ta3 时的CI 均低于Ta0 ;S 组Ta1时间点的HR,Ta2 时间点的MAP 均低于P 组同时间点,Ta2、Ta3 时间点的CI 高于P 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cTnI、CK-MB 自手术结束后开始逐渐升高,Tb2 至Tb4 各时间点的cTnI 均高于Tb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S 组Tb2 至Tb4,P 组Tb1至Tb4 的CK-MB 均高于Tb0,且CK-MB 于Tb3 时达高峰,后下降;Tb2 至Tb4 各时间点,S 组的cTnI、CK-MB 均低于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S 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中,七氟烷麻醉能很好地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手术应激,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肌损伤,更好地保护心肌,提高麻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方法择期行腰椎管狭窄或胸腰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持续输注组(A),静脉间断给药组(B)。麻醉诱导后,A1组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75μg·(kg·min)^-1,A2组1.5μg·(kg·min)^-1,B1组间断给药0.05 mg·(kg·h)^-1,B2组0.1 mg·(kg·h)^-1,每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20min停用所有药物。使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MRIS-I)进行肌松效应监测,记录肌松药使用总量、第一次睁眼时间、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of-Four ratio,TOFr)达25%、50%、75%、90%的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抬头5s的时间及患者麻醉前后潮气量、呼吸频率等。结果拔管时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A2、B1、B2组患者潮气量高于术前(P〈0.05);同种给药方式下,顺式阿曲库铵高剂量组患者TOFr恢复至25%、50%、75%、90%时间、肌力达Ⅳ~Ⅴ级和能够持续抬头5s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而拔管时间及第一次睁眼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下,持续输注给药较间断单次给药TOFr恢复至25%、50%、75%时间延长(P〈0.05),而TOFr恢复至90%、拔管时间、第一次睁眼时间、肌力达Ⅳ-Ⅴ级和能够持续抬头5s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术后残余肌松作用不同,高剂量可延长患者术后肌肉功能恢复时间。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对残余肌松作用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