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应用筋膜扩张器或S形尿道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应用筋膜扩张器或S形尿道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采用该种方法行尿道扩张成功,规律行尿道扩张8月后23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3例患者仍排尿不畅,予以开放手术治疗。未成功的2例中,1例因尿道狭窄情况复杂而未能置入斑马导丝;1例患者置入斑马导丝后置入扩张器时阻力过大,无法通过;这2例患者均择期改行尿道成形术。26例扩张成功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等优点,适用于传统尿道扩张失败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使用筋膜扩张器治疗单纯性男性尿道狭窄(附1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狭窄处进入膀胱,沿留置的斑马导丝逐号置入筋膜扩张器扩张尿道,儿童患者可根据年龄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适当型号即可;而成人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8号后,可根据需要再用F20号以上的金属扩张器进行扩张。然后留置合适型号的导尿管1周至1个月,随访6~24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扩张成功,无尿道穿孔、撕裂及假道形成等并发症。其中16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其余2例因尿道狭窄复发而转为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为13.6~30.2(18.1±3.5)ml/s。结论:输尿管镜直视和斑马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筋膜扩张器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肾筋膜扩张器对35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狭窄扩张术。31例尿道未闭锁者直接留置斑马导丝,4例尿道闭锁者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针刺切打通尿道后留置斑马导丝,循序用8F至22F肾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11例狭窄段较长或有较多瘢痕组织者采用电切镜行经尿道电切修整。结果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假道形成。随访6~42个月,均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1.60~8.00(4.80±3.20)ml/s上升至18.00~34.80(26.40±8.40)ml/s,B超检查膀胱无剩余尿。结论利用肾筋膜扩张器行尿道狭窄扩张术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筋膜扩张器在斑马导丝引导下治疗医源性尿道损伤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筋膜扩张器在斑马导丝引导下治疗医源性尿道损伤狭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采用该法成功施行尿道扩张,其后留置尿管,历经3~12次不等的尿道扩张,均未发生尿路感染、附睾炎、尿道大量出血、尿道穿破或假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21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2~16个月,15例排尿通畅,尿线粗而有力,另6例因尿道瘢痕重、狭窄段较长需长期行尿道扩张,其中5例加行冷刀内切开、瘢痕电切术,1例行尿道成形术后治愈。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筋膜扩张器在斑马导丝引导下治疗医源性尿道损伤狭窄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镜、肾筋膜扩张器及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9年3月,收治18例尿道狭窄男性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52.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1.6个月。尿道狭窄原因:前列腺切除术后10例,外伤4例,尿道感染4例。尿道狭窄部位:阴茎段2例,球部5例,膜部5例,膀胱颈部6例。狭窄长度5~21 mm。术中首先置入斑马导丝;然后依次使用8F~22F肾筋膜扩张器,沿斑马导丝扩张尿道狭窄段;最后更换24F或27F等离子电切镜,直视下扩张狭窄段,电切至正常尿道宽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年。1例患者未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6个月再次狭窄,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排尿。术后6个月行尿动力及尿道造影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2~17 mL/s,膀胱剩余尿量0~30 mL。狭窄段尿道宽度5~10 mm。结论综合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镜、肾筋膜扩张器及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用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尿道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及长度。利用输尿管镜(F8/9.8)直视下找见狭窄部位并留置斑马导丝,将斑马导丝穿过肾镜闭孔器内,在导丝引导下用肾镜扩张尿道。当肾镜无法通过时,用肾筋膜扩张器(F12~18)逐级扩张后再用肾镜沿斑马导丝进行扩张,留置F16~18双腔气囊尿管2周。拔管后每周扩张尿道1次,扩张至F20~22,持续8~10次后根据尿道通畅程度决定是否继续扩张。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40min,无大出血、尿道热、直肠损伤、假道等并发症。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最大尿流率为19~25ml/s。随访5~12个月,无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间断扩张2~3个月,其中1例因未坚持尿道扩张,2个月后病情复发,再次行肾镜扩张后排尿通畅,其余患者排尿正常。结论: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狭窄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顺行置入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其他尿道扩张方法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12例,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孔放入输尿管镜,经输尿管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尿道,顺斑马导丝逐号置入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术后放置硅胶气囊尿管2周。结果:12例均获成功,拔尿管后排尿通畅,随访6~28个月,其中8例定期常规方法尿道扩张1~6次后治愈,另4例不再出现排尿困难。结论:顺行置入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内切开,并用F8至F18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并用钬激光经尿道碎石。结果〓8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3.5~9.0 mL/s上升至14~22 mL/s,随访3个月~1年,均未出现再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骶管麻醉或表面麻醉下用F8/9.8输尿管镜检查尿道狭窄情况,直视下将斑马导丝通过狭窄段尿道置入膀胱,在其引导下选择适宜的筋膜扩张器依次递增扩张尿道,再更换金属扩张器依次扩张,其后留置尿管,定期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1个月后拔除尿管后排尿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尿道扩张期间排尿通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鉴于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具有多种优点,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此法治疗尿道狭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F16。再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通过扩张后的尿道狭窄段观察狭窄段长度及估计狭窄段离尿道外口的距离及有无偏离正道,观察完毕后退镜。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到达尿道狭窄段,并再次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并调整球囊位置后固定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扩张后再用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留置F18~F22导尿管8周后拔除并复查尿流率,拔管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时拔除尿管复查最大尿流率(Qmax)为13.3~29.9(17.7±3.2)ml/s,3个月后复查Qmax为15.2~30.8(19.8±3.9)ml/s,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肾筋膜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在输尿管下段狭窄治疗中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联合麻醉下对18例输尿管下段狭窄患者,通过电切镜鞘(女性患者可直接通过尿道操作),在输尿管镜监视下,斑马导丝引导扩张器逐一扩张狭窄输尿管。结果 18例患者全部扩张成功,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膀胱穿孔、术后持续血尿、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经皮肾筋膜扩张器可提高输尿管镜检及D-J管植入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肾积水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导光尿道探子联合输尿管镜及电切镜在治疗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或闭锁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采用自制导光尿道探子及输尿管镜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进入膀胱,再经斑马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扩裂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电切尿道瘢痕组织,留置F20硅胶尿管4周。采用此方法治疗创伤性尿道狭窄或闭琐患者27例。结果:21例尿道狭窄患者经输尿管镜置入斑马导丝成功,6例尿道闭锁患者通过自制导光尿道探子建立通道,由输尿管导管引导置入斑马导丝成功。扩裂及电切治疗2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恢复正常排尿,其中2例尿道再狭窄者行尿道扩张治愈。结论:自制导光尿道探子联合输尿管镜及电切镜治疗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带导丝尿道探子、针状电极及电切镜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患者中1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沿尿道狭窄处置入斑马导丝,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应用自制带导丝尿道探子先行尿道狭窄扩张,然后在输尿管镜下应用自制针状电极内切开狭窄;4例尿道闭锁者则先在用输尿管镜下针状电极切通后,置入斑马导丝,并引导探子扩张后,再进一步用针状电极切开狭窄段。其中有15例较多的瘢痕组织者,充分扩张及电极电切后予电切镜行尿道电切修整。结果19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尿瘘,无真性尿失禁,无假道形成。随访6~48个月,18例患者排尿良好。1例患者术后3月个出现泌尿系感染后排尿困难,予抗感染后再次手术治疗,随诊6个月,排尿良好。结论利用带导丝尿道探子行尿道狭窄扩张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手术成功率,利用针状电极切开狭窄及电切镜瘢痕切除提高手术效果。是腔内处理尿道狭窄的一种易于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用套入法通过S形尿道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并留置相应尿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27例,术后留置尿管1~4周,定期门诊随访并行尿道扩张,观察患者排尿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拔除尿管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尿道扩张期间排尿通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尿道扩张中具有一定优势,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此法治疗尿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导丝引导下韧管扩张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放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张的方法治疗25例尿道狭窄患者。结果:25例患者均一次扩张成功,复发4例,治愈21例,治愈率84G。结论:采用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前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有多种,尿道扩张是最早采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我们采用直视下斑马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小儿尿道外口狭窄患儿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3年9月小儿尿道成形术后前尿道狭窄患儿16例,均为男性,年龄2~10岁(平均5岁)。均因"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出现前尿道狭窄,病程1~3个月,平均1.7个月。就诊时表现为尿线明显变细或呈喷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合理应用尿道扩张器、筋膜扩张器以及绿激光等腔内微创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9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所有患者根据膀胱尿道软镜的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式,筋膜扩张器扩张联合尿道扩张器治疗25例,尿道狭窄绿激光汽化术治疗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病变部位及程度对尿道狭窄患者分类并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是处理尿道狭窄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理应用单纯尿道扩张、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以及尿道狭窄段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临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无尿道穿孔、大出血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发生.46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28例(60.9%)患者拔除尿管1月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7.6±5.4)ml/s,18例(39.1%)拔管后6~10天开始出现尿线变细,经定期尿道扩张等后续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根据患者尿道软镜检查结果来选择合理的尿道扩张治疗或腔内瘢痕切除手术联合尿道扩张治疗,是处理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操作性强、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形成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统计分析TURP病例中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和防治方法。2146例TURP术后患者中,术后4周至22个月发生尿道狭窄48例,占2.24%。前尿道狭窄23例(47.9%),后尿道狭窄15例(31.3%),膀胱颈挛缩或闭锁10例(20.8%)。结果 48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均达到治愈标准。行单纯尿道扩张术成功36例(75%),其中单纯尿道扩张器扩张24例,斑马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扩张5例,两者配合7例。失败5例(10.4%)改尿道外口切开成形术;膀胱颈口切开7例(14.6%)。结论尿道狭窄为TUR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后定期密切随访和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在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的腔内手术中应用尿道会师导引装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对25例后尿道狭窄和闭锁患者行腔内切开手术,其中11例应用尿道会师导引杆置入后尿道指引金属导丝穿刺通过瘢痕尿道,在导丝引导下行尿道腔内狭窄切开和瘢痕切除术,术后留置导尿管3~6周,拔管后行定期尿道扩张,现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腔内手术均一次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5~86 min,术中出血量5~25ml.20例拔尿管后排尿正常,5例排尿不畅,拔管后扩张尿道4~12次后排尿正常,出院1个月后复查尿流率,最大尿流率(Qmax)为(16.0±3.5) ml/s.术后无一例尿失禁.结论 将尿道会师导引装置应用于治疗尿道闭锁和狭窄的腔内手术中有利于引导金属导丝跨越尿道瘢痕,操作安全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