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应用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方法进行腹部手术,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病人38例,采用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方法进行麻醉。结果:麻醉后6例(15%)患者出现血压下降,2例(5%)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经药物纠正后,术后均未发生头痛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预处理在预防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2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4)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肾病史,无糖尿病史及精神病史,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20例,A组以1%利多卡因5m L局部浸润,B组以1%利多卡因5m L+地塞米松5mg局部浸润;分别于术后72h对患者术后腰背痛情况以数字分级法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术后72h的腰背痛发生率19.17%,显著高于B组的4.16%(P〈0.05)。A组术后腰背痛患者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分值的分布为轻9例、中10例、重4例;而B组术后腰背痛患者VAS分值的分布为轻度4例、中度1例,A组术后腰背痛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及分布比较差异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椎管内麻醉时,局部局麻药浸润加地塞米松5mg局部预处理,能降低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并能减轻腰背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杰  李波 《中外医疗》2010,29(6):42-42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期间曾行椎管内麻醉出现并发症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其术中临床表现,并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各种麻醉方法的术后随访观察结果。结果术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触电感或痛感,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感觉异常。大多患者随访观察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仅有1例患者因出现大小便失禁而未愈。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出现的触电感或痛感是椎管内麻醉出现的最主要的并发症,麻醉医师应提高穿刺水平,严格规范操作,减少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髌骨骨折手术的麻醉一般都首选椎管内麻醉,但部分病人不适用椎管内麻醉,如同时伴有严重脊柱骨关节炎、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腰或髋部外伤而无法安置侧卧体位;严重血流动力紊乱等病人。股神经阻滞适用于髌骨骨折的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实、术后镇痛效果好,较之椎管内麻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对胃肠功能无影响、无脊麻后头痛、不需术后禁食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浦鹏飞 《海南医学》2012,23(4):129-131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本文就椎管内麻醉方法的近期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穿刺所致的腰背痛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硬膜外麻醉穿刺后所致的腰背痛患者用SL照射腰椎穿刺间隙及椎管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约辅卧床休息+局部热敷.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治疗前VA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消失,VAS值下降上存在明显的诧异,P<0.05.结论:SL照射硬膜外穿刺引起的腰背痛可明显的消除疼痛症状,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又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以及可控制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发病情况,为研究其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调查接受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对阳性患者进行神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直至症状消失。总结椎管内麻醉致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分析原因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共3146例,出现神经功能并发症的有41例,总发病率为1.37%。出现最多的神经并发症的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发生率为1.033%;出现最多的神经并发症的类型为短暂神经综合症,发生率为0.933%;所有患者的总治愈率为87.80%;3种不同类型椎管内麻醉神经功能并发症治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大多数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并发症,将极大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方法。并汇报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分析其损伤原因,总结预防与治疗经验,为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健  王俊科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5):1798-1798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00-1501
目的:观察针内针引导与细针单次穿刺下的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剖宫产妇中麻醉效果及术后头痛、腰背痛发生情况。方法:选取ASA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妇10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成针内针引导穿刺组(CSEP组)和细针单次穿刺组(SP组)两组。两组常规选取腰3~4间隙,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成功后,注入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ml+50%葡萄糖注射液0.2ml组成的混合液,根据产妇身高体重推注1.5~2.2ml,调整阻滞平面达胸6水平。比较术中麻醉效果和头痛、腰背痛的术后并发。结果:SP组麻醉效果与CSEP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P组术后头痛的发生率略低于CSEP组;SP组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SEP组。结论:在剖宫产妇蛛网膜下隙阻滞中应用单次脊麻针穿刺的方法,不影响麻醉效果,且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头痛和腰背痛的并发,较针内针引导下的穿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