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辉  李平亚  李德坤  杜晓平 《中草药》2002,33(6):495-496
目的研究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1H、13CNMR、MS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3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的分析,分别鉴定为对映-16β,17,18-三羟基-贝壳杉-19-羧酸(I)、对映-1 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Ⅱ)、奇任醇(Ⅲ).结论其中化合物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腺梗莶SiegesbeckiapubescensMakino中分得8个化合物,根据IR、1H,13CNMR、2DNMR、MS光谱分析鉴定为莶醚酸(siegesmetlylethericacid,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β,17-dihvdroxy-kauran-19-cioacid,Ⅱ)、β-谷甾醇(Ⅲ)、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vlmononalmltate,Ⅳ)、豆甾醇(Ⅴ)、阿魏酸(ferulicacid,Ⅳ)、奇任醇(kirenol,Ⅶ)、琥珀酸(succinicacid,Ⅷ)。其中Ⅰ为一个新化合物,Ⅳ、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腺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该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以及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1H-NMR、13C-NMR结合报道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6βH-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对映-16βH,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2)、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3)、18-乙酰基-豨莶酸(4)、3,7-二甲氧基槲皮素(5)、3-甲氧基槲皮素(6)和奇壬醇(7)。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毛梗豨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各种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毛梗莶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化合物(Ⅱ)为单棕榈酸甘油脂(glyceralmon/opalmitate),化合物(Ⅲ)为对映 贝壳杉-16β,17,18-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化合物(Ⅳ)为18-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18-hydroxy-hauran-16-en-19-oicacid),化合物(Ⅴ)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五加皮Acanthopanacis Cortex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MCI树脂柱、硅胶柱、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五加皮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Griess法测试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五加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类化合物,包括7个对映海松烷型二萜7β-羟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1)、7-酮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2)、7β-甲氧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3)、6,8(14),15-三烯-19-异海松羧酸(4)、14-酮基-8,15-二烯-19-异海松羧酸(7)、14-羟基-16-乙烯基-8,11,13-三烯-17-异海松羧酸(8)、7α-羟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11);以及6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16α,17-二羟基-19-异贝壳杉烷羧酸(5)、17-羟基-19-异贝壳杉烷羧酸(6)、异贝壳杉烯酸...  相似文献   

6.
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从豆科葛属植物云南葛藤Pueraria Peduncularis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方法: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进行鉴定。结果:它们的化学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3β-15α,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I),大豆素(Ⅱ),染料木素(Ⅲ),大豆苷(Ⅳ),染料木苷(V),3β,15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Ⅵ),羽扇醇(Ⅶ),桦木酸(Ⅷ),α-波甾醇葡萄糖苷(Ⅸ)和α-菠甾醇(X)。结论:化合物I对黑曲霉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毛叶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河南产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0个二萜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3为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β,15β,16β—三羟基—6β,17β—二乙酰氧基—7α,20-环氧—对映—贝壳衫烷(1)、16(S)—6β,11α,17β—三羟基-6,20-环氧—1α,7β—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5酮(2)和6α,11α—二海基—1α—乙酰氧基—7,20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3),依次命名为毛叶香茶菜丙素、丁素和戊素;化合物4和5为—对新化合物,其结构为3α,15α,1β6,17β,18β—五羟基。对映—松香—7(8)—烯的丙酮化物,其丙酮化缩合部分互为对映体,分别命名为毛叶香茶菜庚素(4)和辛素(5)。  相似文献   

8.
豨莶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桂新  王峥涛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854-1857
 目的研究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运用波谱技术解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查尔酮类化合物为3′,5′,β-三羟基-3,4,4′,α-四甲氧基查儿酮(3′,5′,β-trihydroxy-3,4,4′,α-tetramethoxy-chalcone,1),5个二萜类成分分别为奇任醇(kirenol 2),豨莶精醇(darutigenol 3),豨莶酸(siegesbeckicacid 4),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19-kauranoicacid 5),对映-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αH-17-hydroxy-19-kauranoicacid 6),1个甾醇类化合物为豆甾醇(stig-masterol 7)。结论3′,5′,β-三羟基-3,4,4′,α-四甲氧基查儿酮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裂蟛蜞菊花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Grandiflorenic acid(4α-kaur-9(11),16-dien-19-oic acid,Ⅰ),6-异丁酰基-三叶拉色芹内酯(trilobolide-6-O-isobutyrate,Ⅱ),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Ⅲ),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6β,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Ⅳ),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Ⅴ)。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霞  吕华冲 《中药材》2007,30(7):800-802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对映-13-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ent-13-hydrox-y-kauran-16-en-19-oic acid),化合物Ⅱ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3-O-β-D-葡萄糖苷(ent-kauran-16-en-19-oic-13-O-β-D-glucoside)。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毛梗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各种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毛梗莶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化合物Ⅱ为单棕榈酸甘油脂(glyceralmonopalmitate),化合物Ⅲ为对映贝壳杉16β,17,18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化合物Ⅳ为18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18hydroxyhauran16en19oicacid),化合物Ⅴ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茎叶三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茎叶中首次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A)、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β,22α-dihydroxy-△12-oleanen-29-oicacid)和3-epikatonicacid。  相似文献   

13.
中药紫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益明  沈月毛  顾琼仙  左国营  郝小江 《中草药》2001,32(12):1063-1065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三裂蟛蜞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三裂蟛蜞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4α-kaur-9(11),16-dien-19-oic acid,1)、1α-acetoxy-6α,9β-dihydroxy-4,10α-di methyl-5αH,7αH,8αH-endesm-3-en-8,12-olide(2)、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ryloxy-9α-isovaleryloxyprostatolide,3)、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4)、(3R,4R,6S)-3,4-二羟基薄荷烯[(3R,4R,6S)-3,4-dihydroxy-1-menthene,5]、6-异丁酰基三裂蟛蜞菊内酯(trilobolide-6-O-isobutyrate,6)、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7)、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β,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10)、咖啡酸(caffeic acid,11)。结论除化合物6,7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和3均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裂蟛蜞菊内酯A(trilobolide A)和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  相似文献   

15.
女贞小蜡树的木脂素及黄酮类配糖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阳明安 《中草药》2003,34(3):196-198
目的:研究女贞小蜡树Ligustr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光谱和化学方法分离和鉴定植物中化学成分。结果:从小蜡树茎叶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得到5个酚性成分。两个木脂素类化合物:8‘-α-羟基-落叶松脂素-4‘-O-β-L-吡喃葡萄糖基苷(I)和liriodendrin(Ⅱ),化合物I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小蜡苷I(sinenoside I);另外三个黄酮类化合物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和山奈苷(Ⅴ)。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对广西甜茶水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出其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4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kauran-3-one(Ⅰ),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Ⅱ),ent—kauran-16β,17-diol-3-one-17—O-β—D—glucoside(Ⅲ),rubus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Shan酮(I)、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Shan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Shan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V)、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Ⅶ)。结论:化合物Ⅲ、Ⅳ、V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约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Ⅸ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苷元D;Ⅹ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6β,19α-trihydroxy-23-oxo-urs-12-en-oicacid(Ⅹ),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acid(Ⅺ);Ⅻ和分别为β-谷甾醇和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scopolet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番荔枝科植物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谱学和合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二苯甲烷类衍生物(1)和5个已知贝壳杉烷型化合物(2-6),分别鉴定为双(4-辛酰基苯基)甲烷(1),对映-16-贝壳杉烯-19-酸(2),大花酸(3),对映-15-贝壳杉烯-17-醇-19-酸(4),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酸(5),和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酸(6)。结论: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二苯甲烷类衍生物,化合物2-6皆为紫玉盘属植物中首次分到。离体大鼠心衰试验表明,与对照药哇巴因比较,化合物1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增强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20.
垂枝赤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垂枝赤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4,7-二甲基氧基-6,8-二甲基黄酮(I),4,5-二羟基-7-在-6,8-二甲基黄酮(II),槲皮素(III),4,3,5,7-四羟基黄酮(IV),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V)和齐墩果酸(VI),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V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