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从器官重量(指数)等方面进行评价。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小剂量STZ组(30 mg/kg,ip)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30 mg/kg,ip)组,每10 d测定大鼠肝脏、肾脏、脾脏及胸腺等器官重量(指数),对各组大鼠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高脂饲料组、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肝脏重量(指数)呈明显增加,高脂饲料组肾脏重量(指数)明显减低,高脂饲料组和小剂量STZ组大鼠脾脏重量(指数)减低,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大鼠胸腺重量明显降低。结论: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能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这种造模方法主要影响大鼠胸腺重量,而对肝、脾、肾脏的重量变化可能主要是糖尿病状态本身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每10 d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浆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酮水平,连续50 d。结果:各组TC均有升高,高脂饲料组明显;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血浆TG水平升高;小剂量STZ组血浆HDL-C明显降低;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高脂饲料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有升高趋势,小剂量STZ组升高明显。结论: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脂特点,血浆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可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元  胡一冰  王学勇  杜江  林强 《武警医学》2008,19(9):818-820
 目的 观察吉祥草总皂苷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肝糖原、肌糖原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STZ(链脲佐菌素)30mg/kg 并灌胃高脂乳剂10 ml/kg 的饮食办法建立动物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吉祥草总皂苷皮下注射治疗组、阳性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吉祥草总皂苷皮下注射治疗组大鼠治疗2周,检测各不同处理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肝糖原、肌糖原的水平.结果 吉祥草总皂苷皮下注射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值亦显著降低(P<0.01),肝糖原、肌糖原与糖尿病组模型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 吉祥草总皂苷皮下注射治疗组可以增加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肝糖原、肌糖原储存量,从而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胰岛素抵抗、近似人2型糖尿病特征的SD大鼠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6只、B组(高脂饲料组)6只、C组[普通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组]12只、D组(高脂饲料+小剂量STZ组)12只共4组。C组、D组大鼠分别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使用小剂量STZ(30 mg/kg)腹腔注射5 d。随机血糖>16.7 mmol/L且持续2周为建模成功。结果C组、D组能建立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率分别为66.7%(8/12)、91.7%(11/12)。结论高脂饲料+小剂量STZ发病过程接近自然,成模率更高,模型稳定,是值得推广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火绒草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模型组,火绒草低剂量组(10g/kg),火绒草高剂量组(20g/kg),西格列汀组(10mg/kg),连续给药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火绒草高剂量组糖尿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效果优于火绒草低剂量组和西格列汀组。结论火绒草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改变及大黄素对其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适应性喂养1 w,选择血糖正常者4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制作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3 d后禁食不禁水6 h,采尾血测空腹血糖,STZ注射后第10 d(成模初期)再测血糖,以血糖≥16.9 mmol/L为造模成功.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0只)与大黄素组(10只).成模2 w后,对照组与糖尿病组以PBS 5 ml/kg灌胃,大黄素组用8 g/L大黄素混悬液灌胃,5 ml/kg,1次/d,直至成模后第10 w.STZ注射后第3 d、第10 d(成模初期)及成模后第10 w,检测各组血糖及体重变化.结果 (1)成模初期,3组体重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血糖均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成模后第10 w,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体重均减轻,血糖均升高;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素组体重无差异,血糖降低.(3)成模后期与初期相比,对照组体重增加,血糖无改变;糖尿病组体重减少,血糖升高;大黄素组体重减少,血糖无改变.结论 大黄素可降低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对体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冬林  王玉良 《武警医学》2022,33(4):281-286
目的 观察木香烃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正常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喂养8周后,以鼠尾静脉注射STZ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胰岛素组、木香烃内酯低剂量组(10 mg)和高剂量组(20 mg).给药后每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量体重、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长期的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8),喂以标准普通饲料。其余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禁食10 h,按30 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溶液,并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7天后,有39只大鼠形成2型糖尿病。抽取19只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n=9)和糖尿病运动锻炼组(DME组,n=10)。C组和DM大鼠不进行游泳运动锻炼,DME组大鼠适应性游泳运动1周后再进行每周6次、每次60min、持续12周的无负重游泳运动。13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以及血清、骨骼肌musclin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DM组大鼠血清Ins含量明显降低,FBG、TG、TC显著增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显著升高;与DM组相比,DME组大鼠血清Ins含量显著升高,FBG和血T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①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显著增加,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糖脂代谢紊乱有关。②长期游泳运动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的含量,有效改善糖尿病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褪黑素(Mel)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和肾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3月龄SD大鼠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N);糖尿病对照组(DM),小剂量Mel治疗组(DM+Mel,0.2mg/kg.d);大剂量Mel治疗组(DM+Mel2,5mg/kg.d),予Mel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尿蛋白排泄量和肾脏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显示,Mel治疗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使血甘油三酯水平降低,Mel干预可使糖尿病大量尿蛋白排泄量减少,糖尿病大鼠肾重/体重比值升高,肾小球面积增大,细胞增生,PAS阳性物质沉积,接受Mel治疗的大鼠上述改变显著减轻,其作用效果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研究表明,Mel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小球硬化和小球内细胞增殖,减轻肾脏肥大,对延缓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芪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配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连芪消渴胶囊(2、4、8g/kg)治疗组、盐酸二甲双胍(0.2g/kg)组,治疗8周各组大鼠进行空腹血糖、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以及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空腹血糖、肾指数、尿量、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出现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而丙二醛水平升高,大鼠肾脏组织出现明显损伤变化;与模型组对比,连芪消渴胶囊(4、8g/kg)治疗组肾指数、尿量、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和丙二醛水平降低;肾脏组织结构损伤变化得到改善。结论连芪消渴胶囊具有保护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其降低空腹血糖及调节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舒洛地特组,每组11只.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组在空腹10h后按65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2h后尾静脉血糖≥16.7mmol/L及尿糖≥且持续3d为造模成功.其中,糖尿病组成模9只,舒洛地特组成模10只.造模成功后,舒洛地特组给予10mg/(kg·d)舒洛地特灌胃,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2周.用药结束后次晨测24h UAER,并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的24h UAE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舒洛地特组24h UAER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光镜和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结构改变,舒洛地特组肾脏病理改变则明显减轻.结论 舒洛地特可降低糖尿病大鼠UAER,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鳀鱼提取物(鱼酱油)对大鼠血糖及体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鱼酱油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是否具有降血糖作用。方法 用体重为200—220g的SD大鼠200只,禁食24h,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mg/kg,建立高血糖模型。观察高剂量(5ml/kg)、中剂量(2.5ml/kg)和低剂量(1.25ml/kg)鱼酱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用正常SD大鼠观察高剂量鱼酱油对正常大鼠的体重及血清Cr,BUN,GPT,GO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连续给予高、中、低剂量鱼酱油30d,对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引起糖尿病大鼠糖耐量试验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P〈0.01或〈0.05);连续给予高剂量鱼酱油45d,引起正常大鼠体重增长减慢(P〈0.05)。结论 高、中、低剂量鱼酱油均可降低高血糖大鼠糖耐量试验中的血糖曲线下面积,即提高受试动物的血糖耐受水平;高剂量(5ml/kg)鱼酱油可减慢正常大鼠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磁共振氢谱(1H—MRS)技术在定量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高热卡饮食饲养12周诱导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组)。治疗组大鼠:予以不同中药、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正常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从6组动物中随机抽取2只,共12只大鼠应用单体素点分辨表面线圈波谱(PRESS)序列,对大鼠行肝脏1H—MRS扫描,计算肝脏TG含量;然后处死动物,检测肝脂数和血清学指标,生化法检测大鼠的肝脏TG含量,常规染色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1H—MRS法和生化法检测大鼠肝脏TG含量的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模型组大鼠的肝脏病理学检测呈明显的脂肪变,肝脏TG含量与肝脂数、谷丙转氨酶(ALT)、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1H-MRS可在体定量检测肝脏TG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E1 )对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大鼠血糖、血脂及心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佐星 (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损伤大鼠胰岛细胞造成其糖耐量异常 ,继而喂以高糖_高脂饲料 ,诱发动物肥胖形成的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电镜技术。结果 :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E1 )能明显降低NIDDM大鼠空腹血糖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 ,减轻NIDDM大鼠心肌病变程度。结论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E1 )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并可减轻NIDDM大鼠心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膳食控制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喂以标准饲料;其余54只在喂饲高脂高糖膳食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然后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4组:DM对照组(DM组,n=9)、DM+运动锻炼组(DME组,n=10)、DM+膳食控制组(DMD组,n=10)和DM+运动锻炼+膳食控制组(DMED组,n=10)。DM组大鼠继续喂饲高脂高糖饲料,不进行运动锻炼;运动锻炼采用每天60 min、每周6天的无负重游泳运动;膳食控制采用与DM组等量的标准饲料。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Bcl-2和Fas含量。结果:①D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Fas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1),Bcl-2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②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有氧运动或膳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Fas含量(P<0.01),升高Bcl-2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氧运动联合膳食控制对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Fas含量、升高心肌组织bcl-2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而心肌组织Bcl-2含量降低和Fas含量升高可能是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机制。②长期有氧运动或膳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且有氧运动联合膳食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同时,升高心肌组织Bcl-2含量、降低心肌组织Fas含量可能是长期有氧运动联合膳食控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链脲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中,血清TNF-á及PPARγ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组,n=15)喂以基础饲料,糖尿病造模组(DM组,n=15)喂以高脂高热量饲料,5周后给予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 mg/kg),1周后测血糖,以空腹血糖>11.1 mmol/L,并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为成模标准.成模大鼠共15只,继续喂以高脂饮食.17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免法测定血清TNF-á、胰岛素浓度(FIN),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测肝脏和脂肪组织PPARγ的表达.结果:注射STZ后1周(实验第6周),DM组FBG显著高于NC组[(15.48±4.47)vs(5.93±0.58)mmol/L,P<0.01],实验期间定期监测血糖,DM组均显著高于NC组.至实验结束时, DM组FBG[(22.57±3.23)vs(7.11±1.44)mmol/L,P<0.01]、TG[(0.89±0.29)vs(0.58±0.17)mmol/L, P<0.01]、HbA1c[(12.49±1.96)vs(8.36±0.84),P<0.01]、GSP[(57.29±4.14)vs(13.43±2.7),P<0.01]较NC组均显著升高.DM组ISI较NC组下降明显[(-5.46±0.61)vs (-4.81±0.75),P<0.05]且Homa-IR较NC组升高[8.26(7.67,9.62) vs(7.07±4.98),P<0.05].DM组TNF-á较NC组明显升高[(1.365±0.133)vs(1.233±0.159)ìg/L,P<0.05].脂肪组织PPARγ[4 750.70(3 346.63,10 390.63)vs 9 986.85(6 599.68,14 655.60),P<0.01]、肝脏PPARγ[11 131.7(5 723.1,18 979.4)vs 48 782.1(21 576.7,108 829.5),P<0.01]均明显低于NC组.结论:TNF-á及PPARγ是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中的关键性因子,TNF-á增高及PPARγ表达减弱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脂类代谢紊乱、血糖稳态失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未干预组、糖尿病大鼠缬沙坦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缬沙坦干预组以缬沙坦10mg/(kg·d)灌胃.8周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检测肾皮质中肾上腺髓质素受体(ADMR)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缬沙坦干预组较糖尿病未干预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1), 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缬沙坦干预组大鼠肾皮质中ADM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干预组.结论 缬纱坦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ADM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ADMR可能参与了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胃组织和血浆ghrelin表达水平对普通饲料诱导的肥胖倾向(obesity-prone,OP)与肥胖抵抗倾向(obesity-resistance-prone,ORP)形成的作用。方法: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普通饲料(脂肪供能比为14.8%)喂养10周后,根据其腹脂/体重比值大小选入OP组与ORP组,每组7只。记录体重和摄食量,测定内脏脂肪含量和空腹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和血浆ghrelin水平,以及胃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P组大鼠体重增量、能量利用率、内脏脂肪含量明显高于ORP组(P<0.01);与ORP组大鼠相比,OP组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浆ghrelin水平有降低趋势(P=0.14);OP组大鼠胃组织ghrelin表达显著高于ORP组(P<0.01);大鼠胃组织ghrelin表达水平与体重增量、能量利用率、肾周与睾周脂肪、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组织ghrelin表达水平较高或较低很可能是大鼠形成OP或OPR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通过4项相关指标评价该模型的特征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高脂组(n=57).高脂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IU/kg,喂食高脂饲料8周;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喂食基础饲料8周,通过体质量、血清生化指标、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观察DN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相关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二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g,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模型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溶液。在注射后第6、10、12、16和32周,分别动态监测大鼠的体质量、血糖、24h尿蛋白和肌酐、肾脏质量及病理改变等。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模型组大鼠持续高血糖,体质量明显降低,24h尿蛋白、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则逐渐升高,肾脏明显肥大,而且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在第10周开始出现,之后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病变范围不断扩大,表现出较为典型的DN变化特点,诸如肾小球系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生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等。结论:STZ可成功诱导大鼠持续性高糖血症,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可引起大鼠肾脏功能受损和形态改变。高糖血症持续12周后,DN大鼠模型的明显特征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