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监测流感病毒在乌鲁木齐市儿童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门、急诊0~14岁组流感样病例患儿为监测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送至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运用实时荧光PCR对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和分型,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门、急诊共接诊0~14岁组患儿795 90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97 815例(12.29%),ILI%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同年份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12,P<0.01);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 562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 014份(22.23%),其中5~14岁组儿童519例,明显高于0~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1)。乌鲁木齐市儿童流感流行于冬春季节,新甲型H1N1、乙型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不同年份的优势流行株不同,学龄儿童为主要易感儿童,应当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发热患者中的分布规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热门诊233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结果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为51。5%;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为14.2%;没有猪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结论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能安全、及时、有效开展发热门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年流感流行规律和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以北京市人民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及北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流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在2 215 021例门诊病例中监测到流感样病例140 654例,占就诊比例为6.35%,以0~岁及5~岁2个年龄组居多,占流感样病例就诊总数的96.06%.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 91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718株,阳性率37.47%,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91株占54.46%.结论 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比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2009年北京市流感的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是流感流行的优势株.需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工作,以掌握流感毒株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海口市某哨点医院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流感优势病毒株,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海南省海口市流感监测哨点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并采集患者发病早期的鼻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RT-PCR)检测样本中流感病毒核酸,以流感监测年度为周期对监测ILI病例数、年龄、发病季节以及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3 6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98份,阳性率为13.57%,其中甲型H3N2流感占56.22%(280/498),其次为乙型流感占37.35%(186/498),甲型H1N1流感占比最低,为6.43%(32/498)。各年龄组儿童均可发病,其中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以3~<6岁年龄组为最高(144/853,16.88%);其次为1~<3岁年龄组(152/929,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在儿童中的分布特点,以及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14 298例疑似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咽拭子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同时采集末梢血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总检出率,及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博乐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流感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1周的医学观察,收集和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检测情况。结果疫情持续11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244例,罹患率为7.88%。采集15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9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收集博乐市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各监测点咽拭子监测情况,301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为19例,阳性率为631%。结论该学校的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且为博乐市首起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传染源来自本地区,暴发原因主要是因学校人口稠密且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和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社区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并对居家隔离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11月荣巷街道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7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11个月-31周岁,平均年龄10.3岁,学生占94.67%,伴有支气管哮喘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5岁以下儿童15例(<2岁1例).75例患者均经无锡市疾病控制中心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并由市属医院专家组分诊后予以居家隔离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结果 75例甲型H1N1流感,体温在1天内恢复正常14例,2-3天恢复正常55例,第4天恢复正常4例,同时其他流感样症状也消失,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1周后解除隔离.未发现合并肺炎、APDS及呼吸衰竭.结论 居家隔离治疗,社区责任医生严密观察、指导和随访,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和分析黔西南州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动态及病原学特征,为流感的控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12月黔西南州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8月-2011年12月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门急诊病例数303 058例,流感样病例5 738例,ILI%为1.89%。哨点医院共采集鼻咽拭子标本1 481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71份,平均阳性率为25.05%,其中甲型H1N1型、季节性H1N1型、季节性H3N2型、甲型未分型和乙型流感,分别占44.47%、0.54%、22.37%、14.29%和18.33%。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5起,病原检测36起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2009年因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出现流感流行较活跃,2010年、2011年流行趋势较为平稳。流行优势毒株不断发生变化,甲型H1N1、季节性H3等各亚型和乙型流感阶段性交替形成优势株或混合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晋城市2009—2017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385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收到国家级哨点医院IL I标本3857份,阳性837份,总阳性率为21.7%.8个监测周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984,P<0.05),2009—2010年的流感阳性率最高.流行季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夏季少发.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13,P<0.05),6岁~和12岁~的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人群的流感发病率无差异(χ2=0.724,P=0.395).流感流行株为乙型、新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H3N2.结论:晋城市流感流行株为乙型、新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H3N2,三型在不同年份交替流行;应加强对中小学生人群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指导流感防控。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和辖区内报告的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altime RT—PER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9年6月~2010年3月4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门诊病例总数590590例,流感样病例12067例,ILI%为2.04。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44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194份,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48份,季节性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02份;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测定阳性143株,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119株,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4株,季节性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20株,各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消长趋势明显。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病原检测18起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7起季节性甲型流感、10起甲型H1N1流感和1起季节性甲、乙型流感混合感染。结论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来反映流感活动的强弱,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郑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和分析,以提高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方法:采集郑州市管城区1例疑似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甲、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和探针、季节性流感(包括H1N1、H3N2)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甲型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及H5N1和H7N9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乙型流感、季节性流感(包括H1N1、H3N2)、甲型H1N1流感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甲型流感通用引物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扩增结果均为阳性。结论:样本经河南省疾控中心与国家疾控中心复核检测,证实该患者为郑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采集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不断摸索快速检测流感的PCR方法。方法:实验方法按照WHO标准的实时PCR(Real-time PCR)检测法操作,选取343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咽拭子采用实时定量核酸检测和快速分型。结果:在343份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52份,阳性率15.16%,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1份,甲3型流感病毒阳性13份,甲1型流感病毒未检出。结论:实时PCR技术操作方法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一种适合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靠、快速诊断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西州2016-2017年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检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和病毒毒株型别,为科学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西州流感样病例监测定点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使用狗肾传代细胞株(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 350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13份,检出率为8. 37%,其中2016年和2017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 36%(27/619)和11. 76%(86/731)。新甲型H1N1、甲型H1亚型、甲型H3亚型和乙型B-Y系的阳性率分别为1. 11%(15/1 350)、0. 15%(2/1 350)、6. 37%(86/1 350)和0. 74%(10/1 350)。113份核酸阳性标本分离到23株毒株,分离率为20. 35%,其中新甲型H1N1共11株、甲型H3亚型9株、乙型B-V系3株。结论海西州流感流行呈季节性,2017年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分析和掌握其流行特点与趋势,科学做好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分析牡丹江市2013-2014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流行状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系统收集2013-2014年牡丹江市流感病例资料。对4~9月各医院送检的流感咽试子样品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检测;10月~次年3月咽试子样品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血凝集抑制试验(HIA)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牡丹江市2013-2014年流感样病例年龄构成以20~59岁组最高,占28.45%;其次为5~14岁组及15~24岁组,分别占25.63%和20.88%;60~岁组最低,仅占5.94%。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 524份,其中新甲型H1N1型61份,占83.56%;甲型H3N2亚型3份,占4.11%;乙型9份,占12.33%。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均在1月达到顶峰。结论牡丹江市2013-2014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主要优势,未来防控重点为新甲型H1N1以外亚型,重点防控人群为5~24岁组的儿童和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邢台市2014-2016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原学特征和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邢台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 804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8.24%。流感病毒阳性病例中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和乙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39%、37.03%和50.58%。3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24.73%、10.27%和18.77%,每个流感流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7,P<0.05)。0~、5~、15~、25~和60~岁组阳性率依次为18.43%、27.68%、12.77%、12.73%和13.74%,5~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5,P<0.05)。结论邢台市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5~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流感病毒各亚型阶段性交替形成流行高峰,流感防控应加强流感病例监测和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惠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水平. 结果 2009 ~ 2012年惠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7.88%,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79例.采集鼻咽拭子2 23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219份,阳性率为9.82%,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岁组(24.45%),最低的年龄组为0~岁组(3.43%).三次横断面调查共抽取调查对象480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人数121人,阳性率为25.21%.三次调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36.25%和9.38%,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及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6,P<0.05). 结论 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防控,今后应定期在人群中开展流感病毒抗体监测,以便了解人群对流感流行株的免疫保护和病毒抗原变化,为防控流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河池市2010年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了解河池市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分析预测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特点,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监测哨点医院、流感疫情常规监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先用real-time PCR法完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再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10年共检测标本49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5份,检出率为15.31%;其中B型60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3份,甲型H1N1流感12份;75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MDCK细胞培养后,有2份阳性,阳性率为2.67%,其中甲型H1N1流感1株,B型(Yamagata系)1株.结论 2010年河池市有甲型H1N1流感、B型流感及季节性流感H3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流行特点是春季、夏季两个高发季节,流行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1月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4~7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8月份后则各型流感病毒活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胶东半岛某地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掌握流感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社会和政府开展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国家级哨点医院的呼吸内科、小儿科、感染科、急诊内科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收集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度流感样病例分别占同期门诊病例的3.75%和3.30%;2009年甲型H1N1流感高发,为流行优势株,主要导致5-59岁的人群发病,其中15-24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占同期阳性病例的40.25%.2010年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优势株.结论 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可以及时反应流感活动状况,对于掌握该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感流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09—2012年甘肃省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甘肃省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全省19家国家级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和各地医疗机构送检流感样暴发疫情咽拭子。采样对象为发病3d之内未使用抗病毒类药物的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以荧光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用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所获得数据采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处理,不同样本类型的阳性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对36 894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 059份,检出率为21.84%,其中4 354份甲型H1N1,1 566份季节性H3N2,92份季节性H1N1,1 656份乙型,391份甲型未分型。按年度分析,2009—2012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32.81%、14.10%、7.83%和19.67%;按月分析,在10~12月份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及构成比均高于其他月份,阳性率平均为31.33%,构成比为97.61%;2~4月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及构成比分别为16.51%和81.10%。按年龄组分析,<5,5~,15~,25~和≥60岁组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是13.87%、28.36%、32.33%、16.83%和17.22%,除25~岁组与<60岁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8~908.11,P<0.01)。对7 073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病毒1 149株。结论甘肃省2009年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2010—2011年流感活动很弱,仅为散发;2012年春季以乙型流感为主,11月开始以甲型H1N1流感及季节性H3N2流感为主。流感流行每年均有一个高峰,病毒型别表现为交替流行的规律,甲型流感是冬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提高流感病毒分离率的方法。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500份流感监测病例,选择甲型流感H1N1、H3N2和乙型流感阳性及阴性样品各10份共计40份,分别接种MDCK细胞和鸡胚,用红血球凝集试验测定病毒滴度,以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毒株型别。结果阳性样品中,MDCK细胞分离出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型8份、H3N2型7份、乙型流感8份;鸡胚分离出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型3份、H3N2型0份、乙型流感5份。阴性样品中,MDCK细胞分离出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型3份、H3N2型3份;鸡胚分离出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型2份、H3N2型0份。结论 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时,Ct值已经在阴性范围之内的样品也应进行病毒分离,以提高病毒分离率;鸡胚分离流感病毒时,应选择MDCK细胞接毒一代且滴度达到1∶128的强毒株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