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患有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患者,共3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乳腺下缘切口进行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VSS评分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过程中,运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由于切口非常隐蔽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中使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临床效果,为乳腺下缘入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82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其中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7.69±1.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7.93±1.52)min,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避免二次手术,缩短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切口不明显,美容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救治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共115例,以数据随机法为依据分成两组:治疗组(n=61例,施以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常规组(n=54例,施以普通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6.72%、手术时间(27.8±3.4)min、术后切口瘢痕评分(4.5±1.2)分、乳房外观满意评分(1.5±0.4)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有效率79.63%、手术时间(38.4±2.4)min、术后切口瘢痕评分(6.9±0.8)分、乳房外观满意评分(4.2±1.3)分(P﹤0.05)。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瘢痕评分、乳房外观满意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79.63%(P﹤0.05)。结论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治疗中,对其施以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缩减临床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162例进行对比研究,以应用治疗方案为依据,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组,对照组86例应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76例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收集和整理两组研究数据,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乳房外观满意度评分、切口瘢痕度评分、手术时间,3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疗效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73.2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7.44%(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选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方案,可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90例,确诊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其中45例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45例给予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患者对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实施现代微创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8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疗效81.67%,且手术时间(28.5±2.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乳房外观满意度比例8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实施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美观满意度以及治疗时间等指标上,都要比对照组好,而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治疗过程中,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的价值。方法将70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常规乳腺纤维瘤切除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短、出院快,且患者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瘤应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乳腺纤维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1例以及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状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效果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31/41);(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乳腺纤维瘤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环乳晕切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疗效确切,对患者创伤小且恢复快,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星宇 《河北医学》2014,(5):777-780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比较二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观察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质量及愈合时间、瘢痕宽度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结论:经乳晕缘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安全可靠,术后瘢痕不明显,更符合女性对胸部审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乳腺下缘切口联合皮内多点缝合法在治疗乳腺下象限肿瘤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12例,根据其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为2组:治疗组(乳腺下缘切口联合皮内多点缝合组)和对照组(放射状切口组)n=56)。观察2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的临床效果,做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感觉正常、双乳对称、切口愈合甲级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1.0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乳腺下象限肿瘤中,乳腺下缘切口联合皮内多点缝合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6例,将其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治疗,将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乳房外形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方法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并且术后可以较好的保留乳房外部形状,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影 《中外医疗》2016,(20):10-12
目的:分析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乳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观察组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病变组织残留率、伤口积液以及在患者出院前调查其对手术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术后伤口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7.50%、3.75%,对照组分别为82.50%、10.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伤口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均降低明显,FACT评分中PWB、SWB、EWB、FWB评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疾病采取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安全有效,可较好的改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乳房的对称情况、乳晕的形态、切口的愈合情况及瘢痕的生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好,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7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通过体检、电话咨询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瘢痕评分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P〈0.01)。研究组切口瘢痕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良性肿瘤环乳晕切口手术安全、可靠,肿瘤暴露良好,术后瘢痕不显著,美体效果好,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晓云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40-140
目的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和经放射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9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29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经乳晕弧形切口组)146例和对照组(经放射切口组)14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在达到治疗的同时还能带来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云锁 《吉林医学》2014,(26):5898-5898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纤维腺瘤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美容效果的总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术后有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术后复发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术后复发率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方式与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定位更加精准,美容效果更好、感染率较低、术后恢复较快,不易复发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ENCOR)治疗乳腺多发性肿物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乳腺多发性肿物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自愿选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自愿选择传统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1年,对其病变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4.56±0.79min,术中出血量8.13±1.62ml,对照组分别是52.47±1.26min和12.20±0.83m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为6.2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ENCOR治疗乳腺多发性肿物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美容效果及满意度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后间隙入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benign breast lumps,BBL)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外科收治的106例BBL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肿块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后间隙入路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美容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间隙入路切除术治疗BBL操作简便、创伤性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可取得美容与治疗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使用夏枯草口服液与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收集202例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夏枯草口服液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切口炎性反应及肿胀程度、术后切口渗出量、切口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能较快降低血清IL-2、IL-6水平;治疗组在手术切口炎性反应及肿胀程度、切口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甲级愈合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夏枯草口服液应用于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可有效改善术后机体免疫应激反应,缓解术后切口炎性反应、肿胀程度及切口疼痛,减少术后切口渗液量,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