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Rh阴性患者输血时只能输注Rh阴性血,当输入Rh阳性血时,体内会产生抗D抗体,第2次再输入Rh阳性血时会产生Rh血型不合的迟发性溶血  相似文献   

2.
<正>电子配血是在红细胞ABO、Rh血型鉴定及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的基础上,将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受血者的血液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系统为受血者选择相容性血液输注,而不再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样进行血型免疫学配血实验。电子配血准确、高效、便捷的特点已经引起了临床输血相关领域的关注;本科室对我院临床用血患者进行了模拟电子配血应用,并于常规免疫学配血结果进行比对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样标本1.1.1受血者血样标本:本院住院可能输血患者的枸盐酸钠抗凝血3-4ml。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Du型及Del型献血者的分布状况,以及其ABORh血型的分布状况。方法用Rh(D)初筛试验及Rh(D)确证试验筛查74476例Rh(D)阳性献血者中的Du型献血者;用吸收放散试验筛查186例Rh(D)阴性献血者中的Del型献血者;用ABO正反定型试验及直接凝集试验,分别鉴定Du型及Del型献血者的ABORh血型。结果在74476例Rh(D)阳性献血者中,共筛出15例Du型献血者,筛出率为0.201%;在186例Rh(D)阴性献血者中,共筛出35例Del型献血者,筛出率为18.817%;15例Du型献血者的ABO血型为A型2例、B型2例、O型10例、AB型1例,其中10例Du型献血者的Rh血型为CCDuee型4例、CcDuEe型3例、CCDuEe型1例、CcDuee型1例、ccDuEE型1例;35例Del型献血者的ABO血型为A型10例、B型5例、O型15例、AB型5例,其中27例Del型献血者的Rh血型为CCDelee型11例、CcDelee型6例、ccDelEe型4例、CCDelEe型3例、ccDelEE型1例、ccDelee型1例、CcDelEe型1例。结论 Du型献血者的分布频率较高,Del型献血者的分布频率较低,Du型及Del型献血者的ABO血型分布特点与随机人群的ABO血型分布特点相类似,Du型及Del型献血者的Rh血型分布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方法:选取龙南 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DAT 阳性患者 84 例,抽取患者血液标本于输血科进行抗体筛查、血型 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分析 DAT 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试验结果。 结果:84 例 DAT 阳性患者中,DAT 凝集强度为 弱凝集(W +)者 26 例(30.95 %),+者 25 例(29.76 %),++者 31 例(36.90 %),+++者 2 例(2.38 %);抗体 类型为免疫球蛋白(Ig)G 者 24 例(34.52 %),补体 C3 者 16 例(19.05 %),IgG 型+补体 C3 型者 44 例(52.38 %); 不规则抗体筛查显示,阳性 69 例,阴性 15 例。血型鉴定结果中,66 例 ABO 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其中 AB 型血 Rh 阳性 13 例(19.70 %),A 型血 Rh 阳性 20 例(30.30 %),B 型血 Rh 阳性 18 例(27.27 %),O 型血 Rh 阳性 15 例(22.73 %)。 交叉配血试验中,配血不合 69 例(82.14 %),其中显示主、次侧均呈阳性反应 35 例(50.72 %);显示主侧呈阳性,次侧 呈阴性反应 21 例(30.43 %);显示主侧呈阴性、次侧呈阳性反应 13 例(18.84 %)。对于配血不合的患者标本给予针对性 处理后,69 例配血不合的 DAT 阳性患者,56 例(81.16 %)交叉配血相合,13 例(18.84 %)交叉配血不合。 结论:DAT 阳性患者抗体类型以 IgG 型+补体 C3 型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高,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比例较高。通过对交叉 配血不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利于 DAT 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黔南州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统计3254名无偿献血者(排除重复献血影响,即重复献血者只计算1次ABO、Rh血型,对其血型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BO血型分布情况:A型为27.7%,B型为21.9%,O型为44.5%,AB型为6.0%。Rh(D)阴性血型d;0.24%,其中0〉A〉B〉AB;结论:黔南地区水族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O〉A〉B〉AB,Rh(D)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占0.2%~0.5%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RH时恒河猴(Rhesus Monkey)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以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科学指导输血工作和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重要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中国汉族以及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证患者安全输血,避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特做此研究.方法:本文对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预输血患者常规检测Rh血型及输血的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患者6770例,Rh阴性19例,阴性率0.28%.  相似文献   

8.
<正> 有关血型变异的病例,国内外均有报导,笔者遇见一例,现将病例简要报告如下,同时就血型变异的影响因素及输血前后注意的问题做一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董富臣,男,56岁,1988年5月因肺癌在我院外一科住院。血型为“O”型,曾先后输“O”型血数个,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988年8月再次输血前与“O”型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次侧有明显的凝集现象,复查患者血型则变为“B”型,反向定型仍为“B”型,后与“B”型血做交叉试验为阴性,输血300ml未发生不良反应;输入“B”型血后复查血型仍为“B”。因病人病情恶化死亡,故无法继续观察血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滇南6种少数民族与汉族Rh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滇南6个主要少数民族Rh血型分布情况及基因频率,为临床安全输血,建立稀有血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6个主要少数民族Rh血型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158人少数民族和20132人汉族中,发现RhD阴性90人,哈尼族RhD阴性率为0.4%,d基因频率0.0644;傣族RhD阴性率为0.14%,d基因频率0.0377;拉祜族RhD阴性率为0.37%,d基因频率0.0609;彝族RhD阴性率为0.40%,d基因频率0.0633;回族RhD阴性率为0.58%,d基因频率0.0762;佤族未检出RhD阴性,汉族RhD阴性率为0.25%,d基因频率0.0503。结论:Rh血型分布存在民族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血液的体外保存技术和成分输血的发展,输血已经有法可依,依法管血、依法用血、依法输血、依法治血,并制定了相关法规[1]。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血型(b lood groups)鉴定的质量控制是实施安全输血治疗前的保障[2],必须准确无误检测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及Rh血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并统计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输血情况。结果458例患者中筛查发现有9例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7%;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患者3例且皆为抗-M抗体,而Rh血型患者6例,抗-E、抗-D、抗-DC抗体均为2例,经交叉配血试验后根据患者实际输血,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于输血治疗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可为患者选择更适合的血液制品提供科学参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微板法检测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定、反定)和Rh血型,探讨微板法在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定、反定)和Rh血型定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用瑞士Hamilton公司STAR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结合SUNRISE酶标仪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结果:①检测标本14963人次,ABO血型正、反定型正确率100%;②检测出Rh(D)阴性献血者35例,阴性率为0.20%;③纠正外采初筛ABO血型错误6例.结论:微板法检测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定、反定)和Rh血型,采用全自动设备加样,加样量精确、加样速度快,降低了工作强度,避免了手工加样的人为误差和差错,保证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的操作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方法:对Rh(D)阴性孕妇在预计预产期前1-3周贮存自体血液,待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结果:5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进行自体血液贮存,行剖宫产(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后效果良好。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吸收放散清除患者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冷凝集素后,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热放散和对血浆进行冷吸收放后,患者血型鉴定为A型,RhD阳性,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均为阴性。结论:吸收放散可清除冷凝集的干扰,便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通过用抗人球蛋白法,筛查与鉴定预备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分析该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结果:6780例临床患者阳性率0.41%(28/6780),男性的阳性率0.33%(9/2740),女性的阳性率0.47%(19/4040),其中孕妇阳性率0.60%(12/2000),非孕妇女性阳性率为0.35%(7/2020)。28例阳性中,Rh血型系统比例最高67.86%(19/28)。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血站接受的各医院血库或输血科送来疑难配血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在宝安血站接受的各医院血库或输血科送来的各种原因交叉配血不符合的疑难配血标本共计60例的输血前检查和输血相关记录资料。结果:在所送检的疑难配血样本中,主要发现有ABO血型的疑难配血12例、盐水介质疑难配血15例、IgG并IgM冷凝集素疑难配血12例、IgG性质抗体疑难配血12例和药物性抗体疑难配血9例共5种类型。结论: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确定,确定血型后输入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在配血试验中,注意避免37℃不反应的抗体对配血的干扰。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应筛选抗体,并鉴定抗体筛选阳性的样本,受血者输入相应抗原(-)的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6日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搜集来自献血站的4份血液标本和4例需输血的受血者,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而配血试验使用凝聚胺法检测,分析4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从研究结果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能够发现受血者自身抗体和免疫抗体情况,且比抗人球蛋白方法在Rh血型判断的敏感性更高,但凝聚胺法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会漏诊一些血型系统的抗体,如KIDD(Kidd抗原)血型系统和KELL(Kell抗原)血型系统。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由Rh血型不合致使妊娠或输血免疫产生抗体,在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已不少见,严重的反应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 病例摘要 例1:女,29岁。第4次妊娠6个月时,由于宫内死胎于1994年7月23日在我院行引产术。术中由于大出血,于23日、25日、26日共输入ABO同型血液1600ml。28日因血红蛋白低,需再次输血。盐水交叉配合试验,主侧管凝集,次侧管无凝集。进一步检查患者血型为A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C_3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我科收治1例因产后出血,输入大量Rh阳性血液造成溶血后肾衰,现简略报道并将其三代血型进行调查,对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推测。 患者,女性,32岁,血型A,孕4产1,第1胎及第3胎均行人工流产,第2胎足月顺产一男婴,产后有新生儿黄疸3天,以后逐渐出现智力低下,言语障碍,走路不稳,本次妊娠6个月前无高血压及浮肿,孕6个月时自觉胎动消失行B超发现胎死宫内。3天前在我院妇科行催产素引产术,术中失血约600ml,无低血压及休克,给予输入A型血800ml,输血约15分钟诉发冷、寒颤、腰痛,未予重视,坚持将全血输完,8小时后排酱油色小便1次,约300ml.以后逐渐出现无尿、且恶心、呕吐明显,血肌酐、尿素氮上升。查体:神态清楚,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阴性,肝脾未触及。化验输血前红细胞2.57×106/uL,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输血中,由Rh血型系统引起配血不合问题比较多.Rh血型系统有5种红细胞抗原,抗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D>E>c>C>e,其中抗-c、抗-E是D抗原阳性人中最常见的通过妊娠和输血产生的抗体[1],现发现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