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X线钡餐与内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两者在临床应用的优选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伴食管裂孔疝患者,在1周内行X线钡餐与内镜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X线钡餐检查中,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占100%,反流方式以抽吸式为主(80%),间断式次之(15%).内镜检查均可见食管粘膜炎症表现,出现明显反流患者较少(3 0%),食管裂孔疝疝囊内黏膜改变以充血水肿为主(60%),而食管下段黏膜则以糜烂、溃疡为主(40%).对短食管性食管裂孔疝诊断意义较大.X线钡餐与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均适用于食管裂孔疝诊断,X线钡餐简便、痛苦少,可动态监测食管运动功能,常为首选.但对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其他并发症时以内镜检查为宜 .  相似文献   

2.
巨大型食管裂孔疝通常定义为食管裂孔超过6 cm或30%以上胃腔疝入胸腔内。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在临床逐渐被接受。对于术中同时实施胃底折叠术、正确处理短食管可减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已获得临床共识。文章就巨大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特点、术中补片应用原则、胃底折叠术式选择及如何处理短食管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扭转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胃扭转的临床X线影像学,认识及其分类方法。方法:4例均作X线胃钡餐检查,其中1例还作纤维胃镜,3例在透视下进行手法整复获得成功。结果:4例胃扭转中,婴幼儿2例,为特发性急性可复性的器官轴型胃扭转,成人2例,为继发性的慢性网膜轴型胃扭转。结论:胃扭转主要靠X线钡餐确诊,掌握胃的正常X线解剖关系,胃扭转的分类及其典型的X线改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胃扭转的临床X线影像学,认识及其分类方法. 方法 4例均作X线胃钡餐检查,其中1例还作纤维胃镜,3例在透视下进行手法整复获得成功. 结果 4例胃扭转中,婴幼儿2例,为特发性急性可复性的器官轴型胃扭转,成人2例,为继发性的慢性网膜轴型胃扭转. 结论胃扭转主要靠X线钡餐确诊,掌握胃的正常X线解剖关系,胃扭转的分类及其典型的X线改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食管24h pH、LES以及食管体部蠕动和X线钡餐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管运动的方法,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HH)伴反流性食管炎(RE)和单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方法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确诊GERD患者62例,分为RE组32例和HH组30例, 在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形态学、蠕动以及反流与廓清方式,并注意与其他胃肠疾病的关系, 同时监测食管24h pH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其松弛度,以及干、湿咽时食管蠕动的情况.同时与单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0例HH患者X线透视下均有食管黏膜增粗,头高脚低位下伴有食管钡剂反流现象,反流以抽吸型为主(80%),廓清以被动廓清为主,占36.67%.LES静息压力为(15 .96±8.63)k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食管pH监测中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ES的长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松弛率为33 .33%,食管体部蠕动频率、波幅均较对照组低,间期明显延长.顺行性蠕动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H患者以抽吸型反流和被动廓清为主.LES静息压降低,食管蠕动间期延长,频率减慢,幅度降低,与单纯性反流性食管炎相比,程度加重,支持HH可能是长期RE 的结果,RE在HH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手术中,遇见一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伴膈肾上腺皮质异位,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3岁,返酸、嗳气,饭后呕吐40年,加重1年余,夜间常被迫半卧位,胸骨后及上腹部有烧灼感,近日更甚,于1991年4月18日入院。上消化道钡餐,X 线象示胃贲门前  相似文献   

7.
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以下简称裂孔疝),即腹内脏器通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本病为小婴儿常见的呕吐原因,在呕吐待查来作钡餐检查中,裂孔疝仅次于胃扭转、幽门肌肥大性狭窄,占第三位。因此,现将我院所遇7例裂孔疝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本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胸心外科收治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2~97(17±4.17)个月。依据解剖分型标准,Ⅰ型46例,Ⅱ型7例,Ⅲ型4例。采用腹部五孔法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呕吐、反酸、腹胀、便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57例患儿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时间93~176(129±33)min,术中出血量8~15 mL,患儿住院时间9~14(11±2.3)d。手术后出现严重腹胀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复发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后痊愈。患儿贫血、上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54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8年,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患儿体重增加,术前消化道症状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手术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50例新生儿的膈,食管孔均呈梭形矢状位,裂孔的高度92%位于第8~10胸椎前方。构成裂孔两侧缘的肌束主要来自右内侧膈脚,又根据肌束来源及位于裂孔两侧肌束情况,把食管裂孔分为五型。裂孔边缘和食管之间的间隙,以食管外侧间隙为形成食管裂孔疝的好发部位。同时,还观察到连结食管和膈之间的膈食管韧带有防止食管裂孔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胸腔胃、短食道极为罕见,作者在教学时偶然发现此例,报告如下.男尸,发育正常,身高176cm,年龄约56岁,解剖胸腹腔时,可见胃的上1/2部位于胸腔内,心包及左膈胸膜下方,致使心肺位置上移.食管裂孔变大,为5.5cm,食管缩短长16.2cm,下端明显增粗外径为5.5cm.胃呈哑铃型,胃贲门部、胃底及部分胃体位于隔上方.左、右隔角松驰,食管裂孔增大,与食管裂孔边缘相对应的胃壁呈环型增厚,超常1cm,以胃大弯侧显著.胃壁与食管裂孔紧密相连,胃腔内径为4.3cm,粘膜皱襞纵行分布.先天性胸腔胃、短食道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食管发育不良而不能迅速增长,致使食管较短,并牵拉胃上移,使胃固定在胸腔内.食管可止于膈上不同部位,胃可以充分或全部在胸腔内.应与食管裂孔疝鉴别,主要是食道短,膈以下无食道,而食管裂孔疝对食管长度不变.此例生存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