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电针对脑脊液内去甲肾上腺等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许多实验支特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硷(Ach)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多数认为中枢5-HT 是加强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 NE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拮抗还是协同尚难定论。本文工作研究颅脑针麻手术病人脑脊液内 NE系统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便进一步观察中枢 NE 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片系统在针刺镇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朱丽霞  黎春元 《针刺研究》1993,18(3):214-218
以往工作已证明内阿片系统参与关节炎大鼠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其在外周镇痛中的作用。在右侧外踝注射弗氏佐剂形成急性关节炎的大鼠,电针双侧环跳穴10分钟,患侧痛阈提高明显优于健侧。全身注射纳络酮(250μg)可完全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并出现更明显的痛觉过敏,局部注射20μg 纳络酮就可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全身注射吗啡可引起剂效相关的镇痛效应,且患侧镇痛效应明显优于健侧。以上结果说明内源性阿片系统也参与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针刺可能促使炎症区释放内阿片肽,作用在被炎症致敏的阿片受体,导致炎症区产生更强的针刺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中枢神经介质阐明针刺镇痛的机理,是针麻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枢5-羟色胺(5-HT)已被证明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从目前多数实验结果看来,似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但这一论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已被公认,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中枢5-HT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已有不少报导,其研究方法多数是在试验动物上分析针刺镇痛过程对5-HT的影响,而直接从临床上观察人脑脊液内5-HT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自1981年1月起,对144例颅脑手术病人针刺前后脑脊液内5-HT及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和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  相似文献   

5.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6.
<正> 很多实验证明中枢单胺类递质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我室对实验性电针镇痛的大鼠同时测定中枢单胺类递质表明,脑干的5-羟色脓增高,端脑去甲肾上腺素轻度下降。当用对氯苯丙氨酸耗竭脑内5-羟色胺时,可消除大鼠的针刺镇痛作用。北医针麻组也有类似的结果,而且证明5-羟色氨酸能加强针麻镇痛的效果。然而中枢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实验报道较  相似文献   

7.
<正> 鉴于不少文献报导在针刺镇痛中有阿片肽及中枢单胺类递质参与,联系我们以往在实验中曾看到的电针后脑脊液中加压素含量增加。以及近年来发现加压在脑内有镇痛作用。这种镇痛作用不被阿片受体阻断剂NX 所拮抗。本文拟观察在精—加压素(AVP)镇痛效应中亮—脑腓肽(LEK)与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以及和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刺镇痛对大鼠纹状体及脊髓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证明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对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针刺镇痛后对动物各脑区5-HT含量的影响,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已有报道在电针后可使小白鼠皮层及丘脑中5-HT含量升高,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与中枢5-HT能神经元系统的关系,本文用荧光法测定大白鼠针刺镇痛后纹状体及脊髓中5-HT及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中枢儿茶酚胺(CA)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NA)和(DA)。我们曾观察到电针后大鼠脑内 NA 和 DA 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效应与所用的电针频率和强度有密切关系。许多实验研究也支持 NA 和 DA参与针刺镇痛过程。此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广泛被用来间接检查某一生理过程是否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大量实验表明,无论全身性或脑室注射纳洛酮可以阻断或降低针刺的效应。由于脑内多种神经化学物质在代谢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 NA 和 DA 含量变化的影响,以便探讨阿片受体在针刺镇痛中对中枢 CA 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碳纤微电极伏安法测定电针大鼠尾核多巴胺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能镇痛并与中枢乙酰胆碱(ACH)、儿茶酚胺(CA)、5—羟色胺(5—HT)、脑啡呔等有密切关系,很多实验认为ACH、5—HT、脑啡肽是有利于针刺镇痛,为镇痛的物质基础之一.对CA的研究资料结果不一,因为CA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三种不同介质,它们各有自己的神经通路和受体并有明显的部位特异性,因此CA在中枢作用比其他介质更为复杂。实验证明α受体有对抗针刺镇痛作用,β受体有利于针刺镇痛,DA有的认  相似文献   

11.
<正> 已知一些单价和两价金属离子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钙离子(Ca~(++))对于神经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递质作用于突后触膜引起的生物效应、以及对第二信使的生成和作用等等,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许多资料表明,吗啡类药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素)的镇痛作用可能就是通过降低中枢某些部位Ca~(++)的功能而实现的。至于镁(Mg~(++))是否与Ca~(++)有类似的作用,文献资料很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清澄。  相似文献   

12.
<正> 以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电针小鼠“人中”、“承浆”穴,观察二价阳离子与镧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着重比较镧系元素铽,错、EGTA、吗啡和电针镇痛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腹腔预先注射纳洛酮使脑室内注射Tb~(+++)、Pr~(+++)、吗啡或电针镇痛效果全部或部分对抗,此时伴有脑Ca~(++)水平增设;动物出现痛觉过敏。但纳洛酮处理不影响EGTA的镇痛作用和脑Ca~(++)水平。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能降低Tb~(+++)和Pr~(+++)的镇痛作用,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咪唑啉受体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以辐射热照射致甩尾反射潜伏期作为测痛的指标 ,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 (ith)咪唑啉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方法观察咪唑啉受体对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ith可乐宁和电针双侧“次”穴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 ,均可被事先注射咪唑啉受体的拮抗剂苯恶唑 (Idazoxan)所阻断。结论 :说明激活咪唑啉受体可能是可乐宁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共同脊髓机制 ,但是没有观察到可乐宁明显加强针刺镇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中脑黑质致密部是多巴胺神经元中(Do-paminergic Neuron)比较集中的部位由此发出黑质纹体束主要通往同侧尾核、壳核和中央杏仁核。近年来有报道提示黑质纹体多巴胺系统可能有对抗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作用。本文将海人酸(Kainic Acid KA)直接注入家兔黑质,观察黑质神经元被损毁后,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并用连续切片、染色和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神经元被损毁的情况。方法实验对象造体重为2~3公斤的家兔39只,雌雄未限。电针取穴为一侧相当“足三  相似文献   

15.
<正>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Simon,Pert和 Terenius 三个实验室分别独立地确定在体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特异的阿片受体。随后,Hughes 等成功地从猪脑中分离提取出两种具有阿片活性的五肽—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在此以后,人们又从垂体中发现了阿片活性更强的β-内啡肽和强啡肽。这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的发现,为疼痛生理之研究打开了新的突破口.1975年,Mayer 等首次报告了静脉内注射特异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以翻转针刺的镇痛作用.这就提示在针刺镇痛的机制中可能有 OLS 参与,但尚不能明确在OLS 这一族化合物中哪一个具体组分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Central neurotransmitters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ole played by central neurotransmitters in acupuncture analgesia was evaluated by correlating neurochemical change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ith the acupuncture effect, as well as modification of the acupuncture effects by pharmacological manipulations of central neurotransmitter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which were performed mainly on rats and rabbits indicated that central serotonin and endogenous opiate-like substances (OLS) seem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ubstrates for mediation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while central catecholamines, especially norepinephrine through alpha receptors, may exert an antagonistic effec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rolonged and repeated acupuncture resulted in a gradual decrease of the acupuncture e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endogenous anti-opiate substrates (AO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as tentatively implicated.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组曾报道脑室注入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能对抗电针镇痛,其作用机理不清。隔核与脑室紧密相邻又是前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其他边缘系统和脑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许  相似文献   

18.
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个体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镇痛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不论在针麻临床实践中,在正常人体测痛中,或实验动物中均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用简便的方法加以预测?一直是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和针麻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近年来镇痛原理研究的大量工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内源性的镇痛系统,各种镇痛措施如针刺、吗啡等虽然作用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不少工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大鼠侧脑室注射cAMP可明显拮抗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射注cGMP可加强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如果将微量的cGMP或其衍生物二丁酰cGMP(dbcGMP)注入大鼠缰核内,不但加强电针镇痛,并可延缓电针耐受的发展。但两种环核苷酸在脊髓中对针刺镇痛起何种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工作将二丁酰cAMP(dbcAMP)或二丁酰cGMP注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内,观察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针穴位对中脑中央灰质自发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按祖国医学理论,针刺怍为外因,通过体内各调节系统产生效应.针刺镇痛则是通过激活和加强体内的抗痛系统而实现。在吗啡镇痛的研究中,提出脑内存在抗痛系统,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吗啡镇痛的高效区,富有阿片受体及脑啡肽神经元,微量注入吗啡或电刺激P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