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有关发病因素。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L5根管狭窄12例,S1根管狭窄6例,体力劳动者12例。病程一年以上14例,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17例,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5例,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15例,腰骶部叩击痛伸直位(+)变腰位(-)14例,坐骨神经功能下降者13例。CT提示椎间隙及椎体上缘平面侧隐窝狭窄14例,椎弓根及其下缘平面根管狭窄4例。18例行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随访半年-5年,优14例,良4例。结论:(1)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腰骶部叩击痛弯腰位(-)伸直位(+)是该病的五大临床特点。(2)椎间盘,椎弓根及下缘平面的CT或CTM是该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3)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是该病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从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raisingtest,SLRT)阳性、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IC)阳性及直腿抬高试验和间歇性跛行同时阳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14.06%,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67.19%;单纯间歇性跛行阳性率32.82%,总阳性率85.9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同时阳性率53.1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100%。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因此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7岁。自述腰骶部隐痛,右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加重3个月。体检: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腰骶部叩击痛。右下肢肌力减弱,跟腱反射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X线检查:(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从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SLRT)阳性、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IC)阳性及直腿抬高试验和间歇性跛行同时阳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14.06%,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67.19%;单纯间歇性跛行阳性率32.82%,总阳性率85.9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同时阳性率53.1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100%.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因此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从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SLRT)阳性、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IC)阳性及直腿抬高试验和间歇性跛行同时阳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14.06%,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67.19%;单纯间歇性跛行阳性率32.82%,总阳性率85.9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同时阳性率53.1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100%。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因此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影响直腿抬高试验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回顾。考证直腿抬高试验的出处及检查方法,纠正直腿抬高试验与Lasegue征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对影响直腿抬高试验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990~1997年505例椎间盘突出病例的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直腿抬高试验与急慢性病程、椎间盘突出率、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突出位置(中央型、侧旁型)、间歇性跛行距离等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族别(汉族与维、哈、回族比较)、椎间盘突出大小、单或多间隙突出、侧旁突出的根前、根腋、根肩型不相关。比较L4.5、L5S1椎间盘突出的直腿抬高试验度数。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影响直腿抬高试验相关因素为:急慢性病程、椎间盘突出率、侧隐窝狭窄程度、椎间盘突出位置及间歇性跛行距离。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1岁。主因腰骶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 1月入院。入院前 1月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 ,并放射至右小腿、右足拇趾、示趾 ,疼痛剧烈 ,坐卧不安 ,跛行 ,疼痛持续无缓解。无潮热 ,盗汗等病史。查体右侧腰5棘突有深压痛及叩击痛 ,右小腿下段外侧及足背内侧拇趾、示趾感觉减退 ,拇指背伸肌力减退 ,拇趾、示趾活动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 ( ) ,加强试验 ( -) ,跟腱反射、膝反射及肛门反射均可引出。CT提示 :腰5骶1 椎间盘突出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手术 ,术中见 :骶1 神经根轻度受压、侧隐窝无明显狭窄 ,腰5神经…  相似文献   

8.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骨化型腰间盘突出症[1]伴侧隐窝狭窄患者33例,行椎板间开窗突出间盘切除和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34~74岁,平均50岁。病程11个月~22年,平均4.6年。L3~4间隙1例,L4~5间隙14例,L5~S1间隙15例,L4~5并L5~S1间隙3例。二、临床表现 多为严重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与站立行走有关。间歇跛行多见,直腿抬高明显受限。33例中腰疼同时发生20例,间歇跛行30例,脊柱曲度改变15例,直腿抬高受限11例,下肢肌力减退16例,小腿、足部感觉减退者28…  相似文献   

9.
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宋展昭,万年宇应用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4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5年6个月。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背伸肌力下降,小腿和足部麻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术前造影...  相似文献   

10.
椎间双侧潜式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传统手术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及半椎板切除术,对脊柱的后柱结构破坏较大,术后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下腰部疼痛或硬膜粘连等[1] 。为了减少或避免上述并发症,我院自1990~2 0 0 2年采用双侧椎间隙潜式减压,扩大腰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 4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 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4 2~71岁,平均年龄5 4岁。病程1~15年,平均5年3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其中间歇性跛行者4 7例,二便功能障碍者14例,直腿抬高试验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一侧阳性…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6例均有间歇性跛行 ,10例腰腿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例。影像学检查见腰椎椎体后下缘骨缺损及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内。采用单侧椎板扩大开窗 +骨块切除术 4例 ,优 3例 ,良 1例。双侧椎板扩大开窗 +骨块切除术 12例 ,优 9例 ,良 3例 ,随访 1~ 5年。结论  1、LPMN的形成可能是在软骨板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 ,由于应力和创伤的作用 ,髓核经缺陷破裂的软骨板突出到椎体和骨突环之间 ,引起骨突环撕脱、后移 ,最终骨化。 2、手术时机愈早愈好 ,单侧椎板扩大开窗 +骨块切除和双侧椎板扩大开窗+骨块切除为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有典型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的高龄患者,其中L4/L5间隙4例,L5/S1间隙3例,L3/L4/L5双间隙2例,L4/L5/S1双间隙3例,平均病程12.6个月。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术后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均明显缓解,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患肢疼痛程度评分,术前为(8.1±1.3)分,术后3个月为(2.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根管狭窄的高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成熟的椎间孔镜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0例腰椎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选择。结果 10例患中,6例表现为单侧腰腿痛,4例为双侧;4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其中2例伴有马尾神经受压。CT检查显示全部病例腰椎椎体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其相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7例椎间盘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骨。10例均行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离断骨块切除。全部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损伤逐步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最终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椎体后缘骨块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椎管内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彻底减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直腿抬高试验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raisingtest,SLR)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椎间盘突出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SLR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男281例,女224例;年龄26~69岁,平均42.1岁。单间隙突出(L4-5或L5S1)337例,多间隙突出168例。321例行CT检查,184例行MR检查。结果SLR与急或慢性病程、椎间盘突出率、侧隐窝是否狭窄、椎间盘突出位置(中央型、侧旁型)、间歇性跛行距离等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民族(汉族与维吾尔、哈萨克、回族比较)、椎间盘突出大小、单或多间隙突出、侧旁突出的根前、根腋、根肩型不相关;L4-5与L5S1椎间盘突出的SLR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LR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上不能将SLR结果作为判定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相关因素为急或慢性病程、椎间盘突出率、侧隐窝是否狭窄、椎间盘突出位置及间歇性跛行距离。  相似文献   

15.
Spinal stenosis is most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s defined as narrowing of the spinal canal and (or) lateral nerve root canals. The underlying processes leading to spinal stenosis are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facet joints and intervertebral discs and buckling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Spinal stenosis can occur in both the cervical and the lumbar spine. Cervical stenosis maylea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adiculopathy and (or) myelopathy.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respond to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resents with back and (or) leg paints of valuing severity and duratio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associated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onsists of restituting and avoiding those maneuvers that reproduce pa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and lumbar stenosis includes decompressive lamine ctomy, often fusion and instru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MR 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6 月至 2011 年 6 月共 21 例腰椎椎间孔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男 10 例,女 11 例;年龄 36~65 岁, 平均 45.6 岁。病史 6~36 个月,平均 9.4 个月。5 例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6 例为单侧下肢痛。根据腰椎侧位 X 线片测量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并行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MR 扫描检查,了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定位诊断神经根受压部位;并通过手术证实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1 例患者中 9 例为椎间盘突出导致椎间孔狭窄,12 例为椎间盘弥漫性膨出合并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导致椎间孔狭窄;21 例均为下腰椎椎间孔横向狭窄,20 例为 L4,5 椎间孔狭窄,造成 L4 神经根受压;1 例为 L5S1 椎间孔狭窄,造成 L5 神经根受压。经手术探查证实与术前定位诊断完全符合,符合率为 100%(21/21)。术后 20 例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 例下肢疼痛症状缓解不满意。结论 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MRI 扫描方法能准确定位诊断椎间孔狭窄,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风病变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术中及病理证实为痛风性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及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血尿酸水平、影像学特征及手术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及神经根性间隙性跛行,伴或不伴全身其他部位痛风病变及疼痛,血尿酸高低不一,CT检查可见关节突增生破坏,伴或不伴黄韧带钙化,椎管骨性狭窄。术中见关节突关节囊及黄韧带尿酸盐结晶沉着,关节突增生及骨质破坏,椎管显著狭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腰腿痛均消失,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无显著变化,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痛风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相结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A Y Smith  J R Woodside 《Urology》1988,32(5):474-477
Spinal stenosis, which may be congenital/developmental or acquired in origin, is a narrowing of the spinal canal, nerve root canals, or intervertebral foramina.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or nerve roots may lead to structural neuronal damage, neuronal ischemia or edema, and axonal transport block.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stenosis is back pain and some have classic neurogenic claudication. We have performed urodynamic evaluations in 2 patients with combined cervical and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 girl with achondroplastic dwarfism had urgency incontinence and detrusor hyperreflexia. An adult man with acquired degenerative spinal stenosis had difficulty voiding and findings compatible with the cauda equina syndrome.  相似文献   

19.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并间盘突出症(附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并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进行研究。方法:对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所见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9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腰腿疼痛或(和)下肢间歇性跛行,共有10个腰椎椎体后缘离断骨块和椎间盘共同突向椎管,1例患者有L5下缘和S1上缘两个骨块,其相对应的椎体后缘骨缺损被髓核组织所充填,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减压后症状消失。结论:其发病的主要机理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的离断以及在此基础上与椎间盘的突出相互作用,离断骨块和椎间盘共同构成了对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压迫,产生间歇性跛行或(和)下肢疼痛,减压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0.
宋红星  刘淼  同志超 《中国骨伤》2002,15(3):146-147
目的 探讨无椎间盘突出的椎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分型与诊治方法。方法 对43例无椎间盘突出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行椎板切除或椎间孔减压术。结果 在43例手术患者中,随访33例,平均随访时间3年,其中32例下肢症状全部消失,1例残留下肢放射痛、足背伸力弱。结论 无椎间盘突出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原因复杂,有7种类型,分别为不合并椎间透突出的神经根管狭窄症、神经根畸殂、神经根节异位畸形、神经根鞘膜瘤、神经根囊肿、椎间静脉曲张畸形、椎间盘吸收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类似椎间盘突出症,易造成误诊及术中失误,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