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镜检查、双J管拔除、尿道扩张等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下尿路操作,借助膀胱镜、尿道探子泌尿外科医师可以较为方便、快捷完成。但其也有自身的缺点,如最常见的膀胱镜系统,其系统构成复杂、移动性差,同时需护士的协助方可完成医疗操作;由于医生无法直视存在狭窄的尿道,尿道扩张盲目性较大,易造成患者医源性尿道损伤。鉴于此,本研究拟设计生产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尿道镜以改善在门急诊、床旁进行常规有创操作不便的问题。该镜具有以下功能:(1)术者可在门急诊、床旁单独完成膀胱镜检查、拔除双J管;(2)配备不同的外鞘以达到不同医疗目的,如可视化尿道扩张、可视化留置导尿(尿道狭窄患者)。目前我科已完成该多功能尿道镜的专利申报,同时初代验证机已生产以验证该镜功能设计的可行性,二代机的改进生产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后续将完成动物实验以验证可行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骑跨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5例尿道骑跨伤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4例一次手术置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9min,1例失败,行开放手术。术后12例患者拔出尿管后排尿通畅,随访6~12个月,无尿道狭窄发生。3例术后3个月发生尿道狭窄,经过3~6个月的尿道扩张,排尿正常,随访1年,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宜作为尿道骑跨伤的首选治疗方法,诊断性导尿可以放弃,以尿道前壁正常黏膜位为标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9例TURP术后24例出现尿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资料。结果14例经尿道扩张和7例经尿道内切开治愈,术后排尿满意,疗效满意。结论尿路感染、操作损伤、术后留置尿管过粗、置管时间过长、腺体残留均是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尿道内切开及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0年8月,回顾性分析72例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26~62岁,平均35.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h。按Tile骨盆骨折分类:A型8例,B型45例,C型19例。35例尿道部分断裂患者中,30例行导尿术,5例行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联合膀胱造瘘术;37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中,25例行早期尿道会师术,12例行单纯膀胱造瘘术。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失禁、阳痿及尿道狭窄的评估和比较。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7年。膀胱造瘘术患者尿道狭窄、阳痿和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者和早期行尿道会师术者(P<0.05);导尿术患者尿道狭窄、阳痿、尿失禁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对于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导尿术或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应首先考虑;而对于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早期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尿道导向器在首次导尿失败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将56例首次导尿失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8例,采用自制尿道导向器导尿(自制组),保持导向器头部轻贴尿道12点缓慢推进;一组28例,采用传统的补救方法,如导尿管内置金属导丝、尿道扩张、手法协助尿管等(对照组)。结果:自制组28例患者均一次操作成功,顺利置入导尿管,无明显尿道疼痛和血尿;对照组28例患者导尿成功20例,失败8例,其中伴有尿道疼痛11例,肉眼血尿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尿道导向器在首次导尿失败中应用效果良好,操作快速简单,能确保导尿成功,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尿道导向器在尿道会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8例尿道断裂患者使用自制尿道导向器行尿道会师术.从手术操作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几率以及器械设计的合理性、灵活性、可靠性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8例使用尿道导向器均成功,获得良好效果。手术时间包括膀胱造口术时间为38~60min,平均45min,无副损伤及假道发生.无因器械造成医源性损伤,术后随访至今,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使用尿道导向器后,手术操作稳定性强,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几率.器械设计合理,使用灵活,安全可靠,是尿道会师术的理想器械。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置管治疗尿道球部断裂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2年9月内镜辅助下置管治疗尿道球部断裂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全部手术治疗成功,术后留置导尿管4~8周,拔除导尿管后均能通畅排尿,定期行尿道扩张4次后,随访6~12个月,最大尿流率均>15 ml/s,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发生,勃起功能较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内镜辅助下尿道置管术是一种治疗尿道球部断裂损伤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8.
尿道会师术后三腔气囊尿管的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道会师术后三腔气囊尿管的合理留置时间。方法:报告65例后尿道断裂患者Ⅰ期尿道会师术后,三腔气囊尿管牵引和留置时间及尿道扩张情况。结果:23例尿道会师术后尿管留置3周,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狭窄,需定期做尿道扩张;其中15例扩张达1年之久,3例行尿道内切开术加定期尿道扩张。20例术后留置三腔气囊尿管3个月,一次治愈7例;6例轻度尿道狭窄者,尿道扩张3~5次痊愈;其余较严重者均需扩张半年以上。22例术后尿管留置6个月,一次痊愈15例;4例轻度狭窄者,尿道扩张3~4次痊愈,其余3例狭窄者,尿道扩张3个月至半年痊愈。结论:尿道会师术后三腔气囊尿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较为合理的留置时间以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9.
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气囊导尿管由于操作简单、易于固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导尿[1],而临床工作中时有气囊导尿管使用不当致尿道损伤发生[2,3].关于气囊导尿管的置管深度:成年男性为20~22 cm,女性为4~6 cm,见尿再插入5~8 cm[4],儿童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尿道长度变异较大,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各年龄组儿童导尿置管深度的确切数据和研究报道,本研究尝试探讨婴幼儿尿道长度特点,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身高及脐至耻骨距离的参数关系,试图借助这些参数等来协助确定导尿置管的合适深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钬激光内切开及软性导管尿道扩张治疗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5年间5例尿道下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资料。5例先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然后门诊用软性扩张管尿道扩张治疗3—6个月。结果 5例均治愈,排尿呈直线;B超检查无残余尿,无并发症,成功率100%;随访6—24个月,未再发生狭窄。结论 钬激光内切开及软性导管尿道扩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术前留置尿管对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是观察术中血容量和指导补液的一项重要依据。女患者由于尿道短而直,插管比较容易。但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有时会造成尿管误入阴道,对未婚女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鉴此,我们于2006年6~10月摸索出一种新的导尿方法,应用于43倒女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100%,无1例误入阴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尿道膜部断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4年11月采取改良尿道会师术,即在尿道会师术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带钩穿刺针,经会阴皮肤穿刺贯穿膀胱颈前列腺加压缝合打结,治疗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尿道膜部断裂16例。结果16例术后2周拆除会阴部缝线。3周拔除导尿管后,15例排尿通畅,术后4—6周最大尿流率Qmax 16~25ml/s;1例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通畅排尿。16例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3个月,尿道造影显示尿道无狭窄。结论改良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尿道排尿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患者腔内手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32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未见尿道狭窄,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探杆检查、膀胱镜检及尿道造影明确诊断为尿道狭窄。其中14例为尿道外口狭窄,9例为尿道球膜部狭窄,4例为阴茎部尿道狭窄缘于尿道扩张造成,5例为前列腺尿道部疤痕狭窄。18例行尿道扩张治愈,7例行尿道内切开加尿道扩张治愈,4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再次电切治愈,3例行尿道成形术。结果32例治疗后能维持通畅的排尿,其中4例患者须定期尿扩随访。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主要发生于尿道外口及前尿道,与器械、留置尿管、感染及尿道扩张等因素相关。治疗方法主要为尿道扩张及尿道内切开,尤应重视术后的尿扩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行尿道置管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间经输尿管镜下行尿道置管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外或内口置入导丝至膀胱,再经导丝引导插入Foley导尿管牵引固定,引流尿液2~4周后拔管。结果 8例全部手术成功,7例经尿道外口置管,另1例经尿道内、外口双向置管。前尿道不完全断裂2例,后尿道完全断裂6例。手术时间10~45min。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排尿通畅,2例因尿线变细疑有尿道瘢痕狭窄定期行尿道扩张后痊愈,无尿瘘、假道、尿失禁和明显性功能障碍。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会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同时解除尿潴留并恢复尿道连续性,适合各种生命体征平稳的尿道断裂的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道高度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在DSA下对28例尿道重度狭窄的患者行尿道狭窄扩张置管术.结果:28例患者19例一次扩张成功,9例患者行再次扩张,效果满意,开通率100%.术后随访6月-2年,1年内痊愈26例,痊愈率93%.继续置管2例,最长置管时间为20个月.结论:对于尿道高度狭窄的患者使用球囊扩张后导尿管置入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在尿道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法)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对43例尿道下裂患儿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其中阴茎体型35例,阴茎阴囊交界型8例,9例为上次尿道成形失败者;10例阴茎下弯者先行阴茎背侧折叠;患儿尿道置管10天,拔管后常规前尿道扩张,结果:43例随访4-11个月,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头前端,呈纵行裂隙状,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术后5例发生尿瘘,4例已做修补,均成功,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近,远端型及有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对尿道成形失败而阴茎皮肤所剩极少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后并发尿道狭窄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6例TUVP术并发后尿道狭窄患者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术、冷刀切开术、电切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26例均治愈.结论:TUV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常发生于术后1个月,多可采用尿道扩张术治愈,效果差者可用其他方法治疗.操作轻柔,持续膀胱冲洗及应用高质量尿管及润滑剂,可预防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儿童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防治水平。 方法 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 2 2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9岁。行尿道会师术时尿道内留置尼龙线。 9例术后 3个月内再次出现尿道狭窄 ,采用自制单J管在尼龙线引导下行尿道扩张术。 结果  9例患儿术中耐受性好。排尿困难完全缓解后拆除尼龙线 ,均获成功。随访 3~ 2 4个月 ,排尿正常。 结论 自制单J管和医用尼龙线治疗儿童尿道会师术后后尿道狭窄效果显著 ,具有取材方便、简单、实用的优点。患儿易于配合 ,能够很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镜于尿道外括约肌和前列腺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难治性BPH病例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寻求此类病例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具有手术指征但存在手术禁忌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BPH病例35例,经尿道镜于尿道外括约肌、前列腺多点注射BTX—A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各项尿动力参数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5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及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5~l3d治疗效果开始显现,平均7.2d。术后随访3~8个月,随访期未发生毒副作用。4例患者治疗后效果减退,准备行第2次注射。结论:BTX—A经尿道镜注射于前列腺治疗具有手术指征但存在手术禁忌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BPH病例。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膀胱内置尿管是低位结直肠手术前的常规操作 ,既可监尿量 ,又能防止术后尿潴留。经尿道置尿管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但在妇科手术 ,耻骨上置尿管较常应用 ,有报道此种方法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越性。  本文总结有关耻骨上置尿管 ( SPC)与经尿道置尿管 ( TUC)研究的文献 ,从尿路感染、尿潴留、对尿管的耐受度、疼痛以及病人对两种导尿术的比较选择等方面对二者作了比较。  结果 :有关二者的 5组前瞻性研究中 ,有 3组报道 TUC尿路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 SPC;1组报道TUC出现尿频较 SPC高 ,另一组报道二者无明显差异。拔除导尿管后 ,尿潴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