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菌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3月于该院耳鼻喉科就诊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鼻内镜Messerklinger微创手术,实验组患者在鼻内镜Messerklinger微创手术结束前将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对于鼻腔黏膜菌群的影响,依据术后3周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弯曲杆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以明显促进鼻黏膜上皮化,降低术后患者鼻腔内弯曲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国内外咽喉反流病(LPRD)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提出食管球囊扩张建模的新方法,并与国内外常见的食管内支架联合食管球囊扩张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生理状态相似的新西兰兔32只,以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编号,并将实验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A组(n = 11)、实验B组(n = 11)和对照组(n = 10)。实验A组采用球囊扩张食管上括约肌(UES)和食管下括约肌(LES)的方法制作LPRD动物模型;实验B组在LES处以球囊扩张,在UES处以金属支架进行扩张;对照组在UES和LES处分别置入食管球囊,但不对球囊进行扩张。定期观察实验兔的一般生长情况及生存状态,监测酸反流情况,取建模4周后声带组织行病理学染色,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A组和实验B组相较于对照组,在酸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和酸反流时间百分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A组和实验B组在酸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和酸反流时间百分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食管球囊扩张建模的方法可以完成LPRD动物模型,与食管内支架联合食管球囊扩张效果相近,但其操作简便,术后动物模型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1年1月在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支架引流组(n = 38)和鼻胆管引流组(n = 36)。支架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胆道支架引流,鼻胆管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胆管缝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引流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引流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支架引流组,术后总补液量多于支架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可降低LCBDE术后一期缝合的胆瘘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放置胆道支架引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更快,补液量更少。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个体化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3月该院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 = 46)行ESD,对照组(n = 46)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1、2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外科手术相比,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ESD,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L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氧化应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切胆时(T2),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1)(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气管拔管时(T3),对照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 h(T5)和12 h(T6),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h(T4)(P < 0.05);T4、T5和T6时点,观察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数字分级评分(NRS)的动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T5时点,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低于T1时点(P < 0.05),且观察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48)。结论 在酮咯酸氨丁三醇基础上辅以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纠正LC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紊乱,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留置导丝取石在胆管大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8例胆管大结石(1.2~1.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网篮组152例,气囊组42例,联合组38例,导丝组76例,分析不同取石方法的效果。结果 308例患者均成功取石或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导丝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导丝组结石嵌顿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导丝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8/76),低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低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患者术后胆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网篮组和联合组各有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经内镜止血后好转,4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孔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导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时间较其他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胆道导丝留置法联合网篮或者气囊取石,对于1.2~1.5 cm的大结石,能够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减少结石乳头嵌顿率,缩短ERCP操作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策略应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3例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根据不同胆管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组、胰管预切开组和胰管支架组。分析各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ERCP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总体插管成功率为96.8%。双导丝组、胰管预切开组及胰管支架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70.7±28.6)、(116.6±43.2)和(129.1±88.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总体发生率为39.3%,胰管预切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ERCP术后胰腺炎(PEP)总发生率为21.3%,胰管预切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ERCP出血发生率为6.6%。未发生重症胰腺炎和十二指肠穿孔病例。结论 导丝进入胰管后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上述方法插管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4”字体位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n = 36)与对照组(n = 34),观察组在“4”字体位下行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炎症指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8 h,观察组IL-6、IL-8和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P <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4”字体位行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术,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还有利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吴磊  王建  陈龙  王琛 《中国内镜杂志》2021,27(12):61-6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肝转移瘤应用于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可切除胃癌肝转移需行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 < 0.05),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降低(P < 0.05),观察组血清AFP、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 < 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低于对照组41.94%(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明显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尤其是高位胆道梗阻性疾病,研制出减黄效果好、反流发生率及梗阻率低、便于回收的单猪尾抗反流可回收塑料支架。方法对该院34例于2017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因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接受经十二指肠镜置入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共置入塑料胆道支架40个,24例患者仅置入1个普通塑料支架,4例患者仅置入1个单猪尾塑料支架,6例患者各置入1个普通塑料支架后发生梗阻,更换为单猪尾塑料支架。术后随访,比较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反流发生率及梗阻发生率。结果①采用新型单猪尾塑料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反流发生率及梗阻发生率与普通塑料支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一患者先后分别置入普通塑料支架及单猪尾塑料支架,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反流发生率和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猪尾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减黄效果好,反流发生率和梗阻率低,且支架更便于回收,是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支架置入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与ERCP胆道取石术治疗老年多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多发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支架组(n=75)和取石组(n=93)。支架组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取石组行ERCP+EST+胆道取石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5 d的WBC、CRP、ALT、TBIL、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术后胰腺炎、术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的反复胆系感染、再次ERCP手术发生率均高于取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取石组,住院费用低于取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和ERCP胆道取石术治疗老年多发胆总管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或硅酮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2021年7月诊治的13例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肌松下插入硬质支气管镜,在电子支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金属支架或硅酮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置入金属支架7枚,硅酮支架6枚(1枚直筒型,5枚Y型)。支架置入后,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经皮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P <0.05);气管狭窄程度较支架置入前明显改善,气促分级、呼吸困难博格评分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低于支架置入前(P <0.05);金属支架组和硅酮支架组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3个月生存率和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所致的中央气道狭窄,安全可行,能迅速解除气管狭窄,近期效果显著,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ERCP治疗,观察组术中留置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炎症指标、血淀粉酶值、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腹痛、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重症PEP和腹痛发生率降低,腹痛评分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症、PEP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剂逆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 RT-3D-HyCoSy)中发生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533例不孕症患者TVS RT-3D-HyCoSy中发生逆流者的声像图特征,比较不同输卵管通畅度患者的逆流发生率及造影剂推注压力。分析TVS RT-3D-HyCoSy中发生逆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533例患者中199例发生逆流(199/533,37.34%),包括原发性不孕59例(59/199,29.65%),继发性不孕140例(140/199,70.35%)。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与其他通畅度患者相比,逆流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输卵管通畅、双侧阻塞、双侧通而不畅患者中,无逆流与子宫肌层逆流者造影剂推注压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输卵管阻塞、双侧通而不畅患者中,无逆流与宫旁静脉丛逆流者造影剂推注压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孕类型、输卵管通畅性是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TVS RT-3D-HyCoSy可清晰显示逆流部位,逆流的发生与不孕类型、输卵管通畅度有关,宫旁静脉丛逆流影响压力指标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胆管双支架置入操作技巧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单支架、双支架及金属支架之间在胆道恶性梗阻引流减黄的效果,探讨双支架置入操作技巧与价值。方法88例患者根据显影情况分为3组,其中双支架治疗26例,单支架治疗35例,金属支架治疗27例。分别比较3组支架放置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变化情况、操作成功率、早期并发症。结果支架放置前后,3组患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双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下降明显,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支架放置组胆红素下降最少,明显低于前2组(P<0.05)。操作成功率双支架放置低于单支架和金属支架(P<0.05)。早期并发症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支架引流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