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某无机盐工业结晶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及标准k-ε模型,分析了桨型、转速、桨的安装高度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速度分布主要集中于内导流筒内部以及内、外导流筒之间的区域,相应地,结晶器被粗略地划分为对反应结晶过程具有不同作用的两个区域——内导流筒内速度较大的循环区和外导流筒外速度较小的沉降区。通过对循环区和沉降区的速度分布比较,认为推进式搅拌桨的流体流场速度云分布均一性要好于其他型式的搅拌桨,其最佳安装高度为3.5~5.7 m。在合适的搅拌速率下,结晶器沉降区的流体流动速率具有均匀向上的特点,可以有效带出部分小粒子,有利于获得大粒度产品。通过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详细的流场分布及操作参数,为结晶器结构和操作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表明:优化后的产品粒度显著提高,产品中大于0.2 mm的粒子从优化前的不足50%提高到优化后的90%以上,干燥产品的天然气消耗从优化前的22 m3/t降低到优化后的15 m3/t,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数值模拟是有效研究大型工业设备内部流场的手段。本文采用多重参考系和湍流标准kε模型对结晶器内部流场进行描述。利用激光粒子测速仪(PIV)测量的实验室小型搅拌槽的实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搅拌设备内部的流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搅拌桨安装位置及运行参数对流场的分布影响,优化了结晶器的结构与运行参数为:搅拌桨安装高度1 000 mm,导流筒柱段长度2 000 mm,搅拌经济转速70~80 r/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啶虫脒结晶釜进行了模拟与优化,考察了不同搅拌转速下的速度分布均匀性和晶体体积含量分布均匀性,结果表明高效轴流型桨SP306对晶体悬浮的效果较好,搅拌转速对晶体体积含量分布均匀性有显著影响,确定了90 r/min为优化后的搅拌转速。经工业应用,验证了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产品粒径分布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在搅拌桨设计和优化中的应用,阐述了PIV的实验测量基本原理及从平面PIV向三维PIV的发展趋势。目前,CFD数值模拟方法主要集中在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大涡模拟方法(LES),而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由于物性模型精度以及计算量等原因尚难以工程化直接应用。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和PIV实验方法验证,探究搅拌槽式反应器中速度场、剪切场、湍流动能耗散速率场等微观信息,进一步可以得到循环流量、平均剪切速率、搅拌功率、混合时间等宏观信息,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对搅拌反应器中的流动与混合过程的深入剖析。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CFD数值模拟方法将会得到更大的应用,其与先进的三维PIV技术的耦合,将成为搅拌反应器设计与优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搅拌桨叶间距,对50 L的气液搅拌生物反应器在指定转速、每升发酵液中每分钟通入空气1 L条件下的搅拌流场、剪切力、空气体积分率进行模拟,从流体力学角度对反应器进行了优化。将模拟优化结果用于实际肌苷发酵过程中,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优化后的搅拌桨位置能改善发酵罐内部的流场和气体分布,从而对菌体代谢和肌苷合成产生影响,使每升发酵液的产苷量提高了4.06 g。  相似文献   

6.
预处理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预处理一般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尺度条件下进行,并未考虑大尺度反应器内的搅拌及搅拌桨型式对混合、传热和传质及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在无游离水相存在的干式稀酸预处理反应器中,引入螺带搅拌桨强化混合和传递的可行性,对由固体玉米秸秆颗粒构成的固相体系进行了“拟流体”假设,针对木质纤维素吸水性强、流变学特性无法直接测定的特点,通过测定搅拌体系的扭矩值间接获得秸秆物系的表观黏度(ηa)和表观剪切速率(γeff),从而获得了表征秸秆物系虚拟流体的流变指数(n)和稠度系数(Kpl);建立了干式预处理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并通过比对秸秆物系冷模实验和CFD模型计算的功率消耗和混合时间,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CFD模拟和冷模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无游离水相存在的干式预处理反应器中引入螺带搅拌桨进行强化混合和传递是可行的,并为带有搅拌的预处理反应器的放大和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结晶法制备了六氨氯化镁,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六氨氯化镁晶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晶体粒度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反应得到的六氨氯化镁平均粒径大于间歇反应,反应器两侧同时加料时的粒径大于一侧加料的粒径;适当提高搅拌转速,可以提高产品的平均粒径,降低加料速率和减少搅拌时间均可以提高平均粒径,晶种的加入可以使粒度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准静态平面流场的灌注式新型生物反应器,以适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要求。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流场及培养支架壁面上的切应力,设计出一种能够层叠、低剪切力、均匀平面流场的生物反应器。结果模拟结果表明筛网状支撑物及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物表面处的最大切应力小于3×10-5N/cm2,且培养室中的流场是均匀的。结论新型生物反应器满足准静态平面流场的要求,有可能在未来的皮肤组织工程研究和生产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滑移网格法计算了六直叶Rushton涡轮搅拌设备内的流场。考察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搅拌设备流场的预测能力,分析了搅拌桨叶端及附近区域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CFD计算的时均速度与实验结果一致,CFD技术与实验手段可相互补充;搅拌桨叶片端部的速度分布并非关于叶片高度的中心位置严格对称,搅拌设备的流场结构并非完全由搅拌桨的行为决定;六直叶Rushton涡轮叶端附近区域最大径向速度点与最大切向速度点不在同一个位置,径向速度在叶端附近区域有一个流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主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微球VAe/DVB.重点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油水两相比例、NaCl用量等因素对交联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度的影响.使用甲醇对微球VAc/DVB进行醇解反应,制得了聚乙烯醇交联微球VA/DVB.结果表明:交联微球VA/DVB的物理形态决定于前驱体微球VAc/DVB的形貌与粒径.在悬浮聚合体系中,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与油水两相比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当分散剂用量太少(<0.3%)、搅拌速率太慢(<200 r/min)与油水两相体积比太大(>l:4)时,共聚合体系中均不能发生成球过程.控制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可调控的交联微球VA/DVB.影响醇解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适宜的温度是40℃,反应15 h醇解度可达9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59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产程进展正常、潜伏期异常,活跃期异常三组分别进行观察、处理和统计。认为潜伏期正常界限以12小时为宜,提出以8~9小时作警戒点,对进入潜伏期3~4小时而宫口无进展者应给予处理,并拟定出处理产程异常的常规。  相似文献   

12.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其中11例单相扫描(平扫+普通增强扫描+延迟扫描);25例行多相扫描(平扫+动脉相+门脉相+延迟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胆囊癌可分为3型:第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第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第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明显强化多见,且门脉相强化明显,持续至延尺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此时,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与原发性肝癌不同;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可以明显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CT对胆囊癌的定位及分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小分子蓝相的研究现状及聚合物稳定的小分子蓝相和聚合物蓝相的研究进展.通常小分子蓝相温域较窄,仅1℃左右.聚合物稳定的小分子蓝相温域达66℃,而我们展现的聚合物蓝相宽达300℃以上,甚至低于室温也有蓝相存在.所有的蓝相全部展示可见光的布拉格反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背景期(n=54)与增殖期(n=41),另从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糖指标(FPG、2h PG)、凝血功能(a PTT、TT、Fbg)与血小板参数(MPV、PLT)。结果对照组FPG、2h PG均为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PG、2h PG均高于背景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 PTT最高、Fbg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a PTT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bg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PV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功能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患者凝血指标等的测定可有效发挥监测患者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蓝相小板块液晶单体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3HHV)和反式-4-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4HHV)同时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制备了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液晶单体及相应的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液晶行为及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单体3HHV显示蓝相镶嵌织构,液晶单体4HHV显示胆甾相油纹状织构,它们的介晶区间温度分别为30.6 °C和49.7 °C,且均在低于室温就显示出液晶性。相应的液晶聚合物显示向列相纹影织构,介晶区间温度为192.6 °C,在低于室温时也显示出液晶性,且热分解温度达到310 °C以上,比其他环芳烃类介晶基元接枝聚硅氧烷主链的液晶聚合物具有更优越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期及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2012年5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76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手术组91例,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后0~3 d内,非急性期手术组85例,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3 d后。两组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比较两组术前再出血率、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1)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前再出血率(1.10%)与非急性期手术组(9.41%)比较明显较低,术中完全夹闭率(92.31%)与非急性期手术组(81.18%)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手术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13.19%)、术后脑积水发生率(8.79%)较非急性期手术组(5.88%、4.71%)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期手术组预后良好率(73.63%)与非急性期手术组(69.41%)比较较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明显降低术前再出血率,提高术中完全夹闭率,明显降低患者由于再出血导致的死亡致残率,有利于疾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放射治疗病例的增多,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腹泻和腹痛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主要为口服药物、局部肠道内给药、内镜下及高压氧治疗等,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锤状指分期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8例51指锤状指患者,病程1-7d为急性期,7-21d为修复期,21d以上为陈旧期,对于急性期患者,局麻下用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固定后在关节处扳弯克氏针,使手指末节过伸位,3周以后取出克氏针(伴撕脱骨折6周拔出),然后加强锻炼;修复期不作处理,建议陈旧期手术;陈旧期在局麻下于中节远端切断伸指肌腱,逆行松解瘢痕至末节指间关节,保持肌腱与瘢痕的连续性,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然后折叠缝合肌腱,3周后拔出固定,再加强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7例急性期骨折愈合,2例陈旧期骨折给予摘除。48例中无1例出现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21例23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范围与对侧未受伤关节相同,患指无疼痛,患者对外形很满意。1例急性期患者,拔出克氏针1周后再发锤状指,1月后按照陈旧期处理,与另外26例27指有少于10。的主动伸展限制,屈曲正常,无疼痛,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急性期克氏针过伸位固定,陈旧期瘢痕松解、肌腱折叠缝合是治疗锤状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磁共振(MR)动脉期和门脉期动态成像对肝癌的检测价值,运用快速扰向梯度回波技术对3 4例患者进行了MR动态成像.在静脉团注GD-DTPA的时间内连续采集,分别在动脉期与门脉期成像并与平扫SE-T1像、SE-T2像对肝癌的检测数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4个得到证实的肝细胞癌(HCC)中,平扫SE-T1像发现56个(占88%)、SE-T2像发现54个(84%)、动脉期成像发现58个(90%)、门静脉期成像发现46个(72%).11个HCC仅在平扫SE列显示,8个HCC仅在动脉期得到确认,1个HCC仅在门静脉期得到确认.动态成像对非HCC肿瘤的检出率未增加.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成像能检测出某些SE平扫无法检出的HCC肿瘤,是对常规MR检查方法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汁汁的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探索胆石成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制备胆汁泡相和微胶粒相,提取蛋白,构建相应的蛋白质表达谱,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差异蛋白点信息,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总蛋门浓度分别为(1.5358 4±0.0682)mg/ml、(7.1222 4±0.2022)mg/ml(P<0.01).两组组内蛋白质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120 4±24和198 4±37,组间72 4±16个蛋白质点相互匹配,匹配率为45.30%.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成功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8个,泡相中6个点表达上调,2个点表达下调.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白蛋白(HSA)丰度差异为免疫印迹法证实.结论 初步建立了胆同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的胆汁泡相和微胶粒相蛋白表达谱,分析、鉴定了差异蛋白点,为筛选胆固醇结石形成关键调控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