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浆D-二聚体与肺癌临床分期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Child-Pugh A级23例,B级56例,C级2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hild-Pugh各分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根据有无腹水和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别将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及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中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分别为(1.570±0.046)μg/L、(1.647±0.047)μg/L、(1.727±0.05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67±0.3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910±0.404)μg/L,无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890±0.036)μg/L,腹水组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561±0.372)μg/L,生存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97±0.548)μg/L,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应用价值,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60例其它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进行检测,观察D-二聚体对于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LDH水平为(248.3±8.4)U/L,对照组患者LDH水平为(227.2±10.3)U/L(P0.05);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1.56±0.19)mg/L,对照组为(0.59±0.14)mg/L(P0.01)。与上述患者的LDH检测结果相比,D-二聚体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说明D-二聚体在检测急性肠系膜缺血方面较LDH更为灵敏,与其它诊断指标比较特异性和有效性更强。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取97例肺癌患者和70例健康查体人员的静脉血,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97例肺癌患者78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80.41%,对照组均呈阴性反应,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TNM分期D-二聚体检测结果,Ⅲ期56例中51例呈阳性反应,Ⅳ期31例全部呈阳性反应,二者与Ⅱ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转移者占78.14%,均呈阳性反应。结论肺癌患者具有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纤溶亢进。按TNM分期,D-二聚体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预后显著相关。该方法迅速、简便、敏感性高,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2—12月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开展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1 256.89±135.83)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72.59+13.5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50.0%、100.0%、89.7%、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操作便利,具有无创性,能够动态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3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对血浆炎症介质、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无改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浆炎症介质及D-二聚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探讨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人院时即抽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检查分析,并于临床治疗后复查对比。结果:血浆D-二聚体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增高,且在临床治疗后得以明显改善,并与健康体检者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具有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倾向,且治疗后短期可以明显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监测COPD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速碧林治疗,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A、B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1天与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 (CPHD)患者血浆 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香丹注射液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 36例 CPHD患者应用香丹注射液治疗后的血浆 D-二聚体变化并与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 )对比.结果 CPHD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 D-二聚体水平又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 CPHD患者于香丹注射液干预治疗后,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 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 CPHD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香丹注射液具有良好抗血栓形成、改善肺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孟章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50-195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D-二聚体及CAT积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生素、解痉、化痰、平喘及对症处理、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从患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的能力方面评定CAT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及CAT积分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CAT积分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肝素可有效降低AE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及CAT积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二聚体的影响,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二聚体浓度分为升高组(治疗组)、正常组(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以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前不同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D-Dimer,D-D)行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以卡方检验对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对独立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比较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结果:1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D(≤0.55μg/mL)生存期明显高于D-D(0.55μg/mL)的生存期(P0.05);在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方面,T分期(P=0.020)、N分期(P=0.003)显著差异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在预后方面,T分期(HR=1.852,P=0.001)、N分期(HR=2.146,P0.001)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明显降低D-二聚体浓度,抑制恶性肿瘤血道侵袭转移,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D-二聚体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段昕  贾春芳  段敏 《河南中医》2014,(3):554-55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采用益气化瘀法(血栓通粉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单纯化疗。观察治疗4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凝血系列、D-二聚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疗程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43.2%,高于对照组的27.0%,但两组对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凝血状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厦凝血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恩萍  吴家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F0002-F000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50岁急性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测定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患者损伤后24h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损伤程度相关。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早期、快速判断伤情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过检测不同临床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进一步来研究其鉴别诊断的意义和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检测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来检测样本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A、B、C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非出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HBsAg阳性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HBsAg阴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病情及肝功能损害越重,血浆D-二聚体含量越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在肝硬化各临床分级的患者血浆中明显增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肝脏功能越差则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为(4.30±0.26)mg/L,对照组为(0.43±0.07)mg/L;观察组D-二聚体测定阳性率94.00%,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100.00%。结论 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突出,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204-206
目的:观察研究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疗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分别为(284.61±54.19、35.95±14.76)U/ml,均优于对照组(576.49±46.31、50.49±15.41)U/m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EA、糖分解烯醇酶NSE、细胞角质素片断抗原CYFRA21-1指标分别为(209.75±25.18、42.05±10.47、30.16±9.92)ng/ml,均优于对照组(274.28±28.46、51.35±13.25、42.84±11.32)ng/m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分别为(4.06±1.21、4.87±1.38)mg/L,均优于对照组(5.22±1.27、6.14±2.35)mg/L(P0.05)。4观察组治疗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比例分别为(16.67%、26.67%),低于对照组(30.00%、56.67%)(P0.05)。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为(29.6±3.2)分,优于对照组(22.5±3.1)分(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确切,无明显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59例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肿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P〈0.01);在胃癌及大肠癌无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三组患者之间,血D-二聚体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以原发性肝癌、胃癌、胰腺癌阳性率较高。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