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输液治疗,实验组依据凝血结果与血常规结果进行输血治疗,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ATPP、PT、PLT、Hct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依据凝血结果与血常规结果进行输血治疗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将5-10 u的蛇毒血凝酶加到冰的生理盐水中,让所有的患者口服1-3次,每间隔6-12 h再口服一次。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情况。比较不良反应产生的情况。结果在90例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治疗之后,有74名患者治疗显著,有15名患者治疗有效果,有1名患者治疗没有效果,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8.89%。结论蛇毒血凝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并且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止血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凝血功能改善作用显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差别。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76例中青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组)和51例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比较,均以男性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组的黑便率低于2组。1组与2组凝血四项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均以男性为主,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黑便率高,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则可能是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接受MH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肝素抗凝(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局部抗凝,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U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MH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既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同时可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加重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根治方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AC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101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64.00%;χ2=8.186,(P=0.004)。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3、C反应蛋白、C4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根治方案治疗AC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为理想,可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补体水平,并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无肝素透析滤过治疗的价值。方法 80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透析方法分为无肝素透析滤过治疗组(n=40)、局部枸橼酸抗凝透析组(n=4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血气分析、血生化指标、透析器与管路凝血发生情况。结果无肝素透析滤过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的动脉端ACT、APTT延长幅度、胃液p H值升高幅度均高于局部枸橼酸抗凝透析组(P0.05),静脉端ACT、APTT延长幅度均显著低于局部枸橼酸抗凝透析组,透析后较透析前的HCO~(3-)升高幅度和SCr、BUN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局部枸橼酸抗凝透析组(P0.05),但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p H值K~+、Ca~(2+)水平降低幅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透析器与管路凝血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无肝素透析滤过治疗的价值较局部枸橼酸抗凝透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15%,观察组有效率为96.9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较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6%,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有助于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辅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用富血小板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凝血系列、便潜血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组1效果优于治疗组2(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优于新鲜冰冻血浆。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吴凤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3,(16):3023-3026
目的 分析裸花紫珠胶囊结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102例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生长抑素结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肝功能指标变化与凝血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8%)比对照组(82.35%)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总胆红素(TBil)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TBil、AST、ALT、PT、APTT、FIB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裸花紫珠胶囊结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治疗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刘煜 《中国医学创新》2013,(29):126-12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0月因反复鼻出血来本科就诊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点的25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4例,显效率96%;1例无效患者为鼻中隔高位偏曲,鼻腔极度狭窄,出血点位于嗅裂区,鼻内镜及双极电凝无法到达出血区行电凝治疗,改为医用胶涂布后治愈,有效率100%。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GI bleeding using high alkylester of a-cyanacrylate (V-I Gel). Experiments on dogs confirmed obvious hemos- tasis of submucosal arteriolcs in acute artifical ulcers. When the gel was sprayed on the ulcer, the surface showed a crowded fibrin-network structure under electronic scanning microscope. The spraying great. ly reduced blood coagulation time and clot retrac tion. The same phenomena were observed in clini- cal tests on 32 patients. The hemostatic rate per treatment was 84.4% in the 32 cases of upper GI bleeding from various causes. Follow-up of 16 cases (average 26.1 months) showed rebleeding in one cas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issue adhesive spray- ing are: there are no side effects, the applications can be repeated, costs are low, and the result is satis- factory.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eng K  Wu G  Cheng NN  Yao CJ  Zhou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387-3391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子,以指导神经外科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量表内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后有效病例1430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5.24%。分析结果表明神经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男性6.64%(54/813),女性3.40%(21/617);5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达9.88%(41/415),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达17.5%(14/80,术前GCS7~10)和20.9%(14/67,术前GCS3~6),以及20.25%(16/79,术后第1天GCS7~10)和23.75%(19/80,术后第1天GCS3~6)。择期手术中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79%(3/19),急诊手术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高达46.43%(13/28)。随着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数的增加,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男性;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病变位于脑干及第四脑室;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及脑室内出血的颅脑外伤;术后出现肺炎、脑水肿、颅高压、颅内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27例上消化道特殊部位溃疡出血的患者行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27例患者中,1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在术后第2天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在术后第1天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均经紧急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灶后在视野清晰下予氩离子凝固术处理后未继续出血;其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未再出血。2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因止血无效或穿孔转外科手术或死亡的病例。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机体的应激和炎症程度.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5例)和接受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47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效果、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有效止血、内镜治疗康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血清VitE水平[(23.17±1.98)μmol/L]高于对照组[(18.96±1.65)μmol/L],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抗利尿激素(ADH)、血糖(B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及1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低于对照组,IL-10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内镜下钛夹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止血效果,优化全身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白及粉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5例。生长抑素联合白及粉组(A组)持续匀速静脉滴注生长抑素,并间歇予以白及糊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胃内;生长抑素组(B组)持续匀速静脉滴注生长抑素;白及粉组(C组)间歇予以白及糊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胃内。每4小时抽取胃液查隐血,并比较3组止血率和止血时间。结果:A组止血率(96.47%)优于B、C两组(86.66%);止血时间也明显快于B、C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白及粉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有良好的止血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创面止血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取收治的9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两种方法.电凝组46例,缝合组45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并于术前、术后时、术后6个月抽血检测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判断卵巢功能.结果 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FSH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E2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LH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电凝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FSH≥12 U·L-1(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及FSH≥40 U·L-1(卵巢功能衰竭)的例数明显多于缝合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时缝合止血比电凝止血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4-2012年8月间进行诊治的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4例惠者运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治疗,观察组的24例患者运用生长抑素进行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所需止血时问。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用药12、24、48h的止血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惠者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运用生长抑制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止血速度快,患者的副作用轻,患者依从性较好,舒适度较高等诸多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刘忠强 《中外医疗》2011,30(15):33-33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9例患者,治疗组45例,采用奥曲肽与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立止血与泮托拉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平均止血天数2.14d,对照组总有效率84.1%,平均止血天数3.86d,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是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梁翠格 《医学综述》2012,18(12):1833-1835
甲状腺疾病患者可发生凝血参数异常和临床凝血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血栓或出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有关的大多数凝血异常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凝血参数直接作用的结果,自身免疫因素也影响甲亢凝血过程。甲亢患者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可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和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小板成熟和功能等,从而导致凝血状态改变并有发生血栓形成的倾向。因此,应评估甲亢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