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木贼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木贼配方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制备合格的中间体,以利于后续干法制粒工序的开展。方法:以出粉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种类;利用Minitab 16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以出粉率为指标,筛选影响喷雾干燥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风温度、固含比、进料速度),并确定非主要影响因素的水平。以山柰素转移率、细粉吸湿率和出粉率为指标,利用Box-Behnken优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3%微粉硅胶加入固含量20%的木贼浸膏中,料液温度65℃,进风温度151℃,进风量4 m3·min~(-1),进料速度33 m L·min~(-1)。山柰素转移率94.2%,喷干粉吸湿率20.6%,出粉率85.0%。结论:优选的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为木贼配方颗粒的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沙棘果粉喷雾干燥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辅料含量3个因素对沙棘果粉的营养特性的影响;随后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量、辅料含量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出粉率、总黄酮含量进行综合评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应用Design-Expert.V12.0程序分析所得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干燥工艺条件,改良沙棘果粉的生产过程。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为130℃、进料流量为15 mL·min-1和辅料含量100%时,得到的出粉率和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结论 优选的沙棘果粉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复方沙棘颗粒剂的喷雾干燥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复方沙棘颗粒剂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以含水率和吸湿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辅料种类及用量;以其总黄酮含量、含水率及出粉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取相对密度、进风温度、进料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沙棘颗粒剂的喷雾干燥工艺.结果:浸膏相对密度和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工艺影响极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相对密度1.02(25℃),进风温度100~110℃,进液速度22 mL·min-1,颗粒成型率32%.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仙草方提取液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并结合中心复合-响应面法,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压缩空气为自变量,喷雾干燥得粉率和水分含量为因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应用Minitab 17软件对工艺参数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为170℃、压缩空气比为84%、进料速度为17%时,喷雾干燥得粉率和水分含量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小于3%。结论:优化的仙草片提取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为工艺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茵杖舒胆颗粒的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方法以干粉得率为指标,筛选了加入浸膏的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干粉得率和水分含量为指标,确定了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和雾化压力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在茵杖舒胆浸膏中添加50%的糊精可明显改善喷雾干燥情况。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20℃,进料速度9 mL/min,雾化压力1.05 bar。结论建立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能够满足颗粒剂制备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逍遥软胶囊中白芍、茯苓、甘草三味药材提取物的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优选合适辅料,采用正交实验,以水分含量、吸湿百分率和得粉率为指标优选喷雾干燥条件。结果:喷雾干燥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浸膏中加入的辅料为5%的β-环糊精(β-CD),浸膏相对密度1.04,进风温度180℃,进料量3%,空气流量500-600L/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三子提取物喷雾干燥的可行性,优化其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进风温度、进样速度和雾化空气流量为自变量,以喷雾干燥粉末得率和水分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三子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并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三子提取物喷雾干燥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20℃,进样速度478 mL/h,雾化空气流量7.88 L/min,生药量为1.4 g/mL。结论:三子提取物喷雾干燥法稳定可行,且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柳兰  李雅  郭志华  易丽娟  邹苏兰  郭紫妍 《中草药》2019,50(11):2560-2566
目的优选理气活血复方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并对浸膏粉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药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空气体积流量为自变量,以阿魏酸、丹参酮II_A、丹酚酸B、葛根素含量与出粉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试验数据进行2项式拟合,建立综合评分指标与各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G1-熵权法优化理气活血复方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药液相对密度1.08,进风温度140℃,空气体积流量40 m~3/h。在此条件下,浸膏喷雾干燥的平均阿魏酸质量分数为0.3004mg/g、丹参酮II_A质量分数为0.3380mg/g、丹酚酸B质量分数为18.526 0 mg/g、葛根素质量分数为7.508 8 mg/g,出粉率为81.49%,综合评分为94.69,RSD为0.99%。结论优选的理气活血复方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药液比重为自变量,以五味子醇甲和牛蒡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试验数据进行二项式拟合,建立综合评分指标与各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对鼻鼽颗粒醇提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选。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温度175 ℃,进料速度32 mL·min-1,药液比重1.10,在此条件下,鼻鼽颗粒醇提浸膏喷雾干燥的综合评分为92.68,与模型预测值(93.03)接近。建立的鼻鼽颗粒醇提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为工业化的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步制粒法制备热痹消颗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刘志辉  刘汉清  陈晓斌 《中成药》2011,33(12):2180-2183
目的确定热痹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热痹消颗粒,考察浸膏相对密度、干膏和辅料比、物料温度、喷雾压力、进风温度、风机流量、进液体积流量、干燥时间对颗粒合格率、松紧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20(60℃);干膏和辅料比(质量比)为1.2∶1;物料温度55~50℃;喷雾压力:0.12~0.10 MPa;进风温度:80~75℃;风机流量:90~80 m3/h;进液体积流量:35~30 mL/min;干燥时间:30 min。结论优选出的成型工艺制备的颗粒其颗粒平均合格率达93.18%,松紧适宜,水分平均含量为3.46%,其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 K-CoxB-JN)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醇提取物中皂苷、黄酮、木质素类成分含量;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安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多巴胺D2受体(DRD2),考察小剂量麦芽4个化学部位的催乳作用,初步探讨小剂量麦芽生物碱对产后缺乳模型大鼠泌乳素(PRL)分泌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ig甲磺酸溴隐亭方法制备缺乳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均ig给予相应的药物,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RL、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中泌乳素受体及DRD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RL、P及E_2水平、脑垂体PR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脑垂体DRD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麦芽总生物碱组大鼠乳腺小叶体积明显增加,导管明显扩张,且导管及腺泡内含有大量乳汁。麦芽总生物碱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血清中PRL、P、E_2水平及脑垂体PRL mRNA表达水平,降低脑垂体DRD2 mRNA表达水平。结论麦芽催乳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总生物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RL分泌,增加脑垂体PRL受体、降低DRD2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醇提物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总皂苷、总黄酮和总木脂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树脂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最大上样量、上样流速、洗脱溶剂等进行考察.结果:非极性D101型大孔树脂效果最佳,优选的纯化工艺条件为醇提液生药质量浓度0.5 g·mL-1,药材-湿树脂量1∶4,吸附流速2 BV·h-1,3 BV水洗除杂,4 BV 70%乙醇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总皂苷、总黄酮和总木脂素纯度分别由5.36%,0.3%,2.26%提高到53.82%,3.01%,22.87%.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醇提物,方法简便可行,纯化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4种川贝母的总皂甙、总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川西野生川贝母及川东的栽培太白贝母用重量法、两相滴定法、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了总皂甙、总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乙肝宁水提取物中糖类成分吸湿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乙肝宁中糖类成分的吸湿性.方法:以乙肝宁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分离纯化方法得到总多糖、总单糖、总低聚糖成分,干燥,粉碎,测定吸湿百分率及临界相对湿度.运用HPLC-ELSD测定糖类组成.结果:乙肝宁浸膏临界相对湿度为67.3%,总多糖、总单糖、总低聚糖的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8.4%,62.2%,68.3%.总单糖中主要含果糖,低聚糖中小分子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蔗糖.结论:糖类是乙肝宁吸湿性增大的因素之一,其中果糖吸湿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老鹰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鹰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3月至8月定期采集老鹰茶样本,分别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510 nm和753 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测定不同月份的老鹰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计算不同月份老鹰茶样品的EC50值,并用SPSS软件计算老鹰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EC50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3-5月份的老鹰茶总黄酮含量(17.96%-21.81%)高于6-8月份的含量(12.05%-13.64%),其中5月份的老鹰茶总黄酮含量最高;3-5月份的老鹰茶总多酚含量(8.03%-8.15%)高于6-8月份的含量(5.96%-6.16%),其中3月份的老鹰茶总多酚含量最高;3月份老鹰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EC50 5.293μg·m L-1),随着月份的累积活性降低;老鹰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黄酮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总多酚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总多酚是老鹰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建议老鹰茶的采集时间在每年的3-5月,其中以3月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根部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化学方法提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黄酮为治疗药物,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99.5?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粗叶悬钩子根部总多糖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β、IL-6含量(P〈0.01)减轻大鼠肝细胞坏死程度。总生物碱、总黄酮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叶悬钩子根部总多糖具有减轻炎症因子对肝细胞造成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独一味不同提取物中总环烯醚萜苷、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 方法: 独一味水提物经聚酰胺和大孔树脂通过串联及并联方法,分别富集得到水洗脱物、70%乙醇溶液洗脱物Ⅰ(70%乙醇溶液洗脱聚酰胺柱)、70%乙醇溶液洗脱物Ⅱ(70%乙醇溶液洗脱大孔树脂柱),采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分光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 结果: 建立的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252 nm波长处加样回收率为104.40%,RSD分别为0.64%;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总黄酮在268,363 nm波长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3%,104.48%,RSD分别为7.27%,3.61%;总苯乙醇苷在332 nm波长处加样回收率为100.26%,RSD 2.92%。 结论: 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比较并评价云南不同产地普洱茶的质量。方法:选择3年发酵的普洱饼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没食子酸、咖啡因与(+)儿茶素含量,采用NaNO2-A1(NO3)3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结果:5个产地普洱饼茶中,没食子酸含量差异较大,思茅产普洱茶含量最低为0.308%,大理下关产普洱茶含量最高为1.482%;咖啡因含量差异不大,含量均在2.366%~3.750%之间;(+)儿茶素含量均低于0.5‰,以思茅产普洱茶含量最低。5个产地普洱茶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也有一定差异,总黄酮含量以思茅产最低为2.93%,西双版纳产最高为5.94%;总多糖含量以思茅产最低为4.35%,大理下关产最高为6.18%。结论:不同产地普洱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已发表的半夏生物总碱(pinellia total alkaloid, PTA)与钩藤生物总碱(uncaria total alkaloid, UTA)联合抗惊厥和毒性作用数据,全面定量评价其相互作用和组方合理性。 方法: 采用等效图法(isobologram)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定量评价不同强度(0%~99%)有效剂量(ED)和致死剂量(LD)的相互作用,并综合计算其获益指数(BI)和治疗指数(TI)。 结果: 3个配比(PTA ∶UTA=1 ∶4, 1 ∶1, 4 ∶1)有协同作用趋势。由于最高剂量的有效率均低于70%,给参数计算和研究结论带来不确定性。PTA和UTA按4 ∶1联用的毒性呈现拮抗作用,其它2个配比毒性拮抗作用不明确。基于ED和LD参数的综合分析,3个配比的BI均大于1,其中4 ∶1配比的减毒增效作用明确,TI增大。 结论: PTA和UTA按4 ∶1给药后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呈现配伍优势。从方法学角度,本研究可对同类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