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颅底部脊索瘤的CT 及MR 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5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鼎底部脊索瘤的CT及MR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男性34例,女性26例,全部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同时做了CT扫描及DSA检查。结果 其影响像学表现如下:①发生部位主要位于斜坡,鞍旁,产可见周围结构联合受累者;②肿瘤的形态为不规则形、分叶状70%;③MR影像上主要为长T1,长T2信号,内部结构以不均匀为主;④CT上主要为不均匀稍高密度影,肿瘤内可见不  相似文献   

2.
颅底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分析12例颅底转移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转移瘤。男性7例,女性5例。9例MR检查;2例CT,MR检查;1例CT检查。结果 单发10例;多发2例。8例转移瘤位于中颅窝;2例位于前颅窝;2例位于后颅窝。8例有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结论 颅底转移瘤在CT和MR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但必须结合病史、年龄、是有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及颅骨受损情况及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内脊索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诊断颅内脊索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颅内脊索瘤大部分(本组16例,占88.9%)发生于颅底中线处的斜坡和/或鞍区,并广泛侵儿颅底的神经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在T1加权像上肿瘤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增强后(8例)均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织经。此外,有15例(  相似文献   

4.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底脊索瘤的MRI特征,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包括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并将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中12例发生于斜坡,4例位于斜坡以外,其中鞍旁、颈静脉孔区各1例,蝶窦2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分叶状).病变信号不均,均可见蜂窝状表现.T1WI呈明显低或稍低信号,其中8例可见局灶性高信号;T2WI均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其中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6例,缓慢渐进性强化6例.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16例中10例为经典型,6例为软骨瘤样型.两型之间T2WI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底脊索瘤MRI无论在发病部位、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单纯根据病变的信号强度无法确定脊索瘤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5.
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呈恶性,容易局部侵袭性生长并具有局部破坏性。内镜辅助下经鼻碟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微创性的特点,现已成为治疗颅底脊索瘤的主要手术方法。为探讨内镜辅助下颅底脊索瘤手术切除术后护理方法,现将我院1例内镜辅助下颅底脊索瘤切除手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底部脊索瘤的MR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颅底脊索瘤中,肿瘤局限于斜坡者9例,累及鞍内、鞍旁、蝶窦、鼻咽部者7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病变在T1WI呈不均匀长?蛐等T1信号软组织肿块影,T2WI 9例呈等或稍长T2信号,7例呈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5例术后复查肿瘤复发。结论:MR可明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CT和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和18例脊索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 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好发部位相似,以斜坡中线区多见,少数位于前、后颅窝底;其CT和MRI有共性征象:均伴颅底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T2WI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多呈"花瓣样"或"蜂房样"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软骨肉瘤可见明显粗大钙化,密度较高且边缘锐利,4例DWI呈低信号;16例脊索瘤无明显钙化或见细小条状残留骨嵴,仅2例DWI呈低信号。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有一定共性,肿瘤内钙化特点及DWI信号强度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胚胎期残留或异位脊索组织的脊索瘤,是一低度恶性肿瘤,几平都发生在脊索演化经过的颅底,脊柱及骶尾部。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15例,旨在探讨其影像学诊断。本组中颅底部脊索瘤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  相似文献   

9.
脊索瘤(chordomas)临床上罕见,文献报道仅见原发性肿瘤的2%~5%,系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常发生于颅底斜坡、鞍区和脊柱骶尾部.鼻咽脊索瘤属颅底脊索斜坡型范围,其位置深在,生长缓慢,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出现鼻塞、鼻出血、通气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故易误诊[1].现将笔者所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MR对海绵窦区肿瘤诊治的参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海绵窦区肿瘤的MR表现,探讨定侠、定性诊断对该肿瘤诊治的参考价值。方法 报告经手术证裨海绵窦区肿瘤24例。分析其MR表现。结果 MR免除了颅底骨质结构对观察肿瘤的影响,可从矢冠轴三维方向确定肿瘤形态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对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治重要依据。结论 MR可对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底软骨肉瘤CT、MRI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CT、MR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的CT、MR影像学资料,及与之相对应的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颅底软骨肉瘤中4例为高分化软骨肉瘤,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CT的共同特点是均有骨质破坏,但高分化软骨肉瘤钙化明显,MR共同点是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而T1WI上,黏液样软骨肉瘤多为均一的低信号,高分化软骨肉瘤则表现为不均一的低等信号,增强扫描上强化更明显。结论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表现与病理相关,不同亚型在CT及MR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术前正确诊断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CT、MR 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成人髓母细胞瘤的CT、MR影工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髓母细胞瘤工例。并与135例18岁以下锐利2髓母细胞瘤进行了对照。结果 41例中,15例(36.6%)发生在小脑半球,位于四 室者19例(46.3%),位于小脑蚓部7例(17.1%)。 肿瘤量大径大于5cm,31例肿瘤大小为3~5cm之间,9例肿瘤小于3cm。17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13.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lival chordomas in 1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s were evalua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as compared with skull series,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ification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lival chordomas. Although all examinations were highly sensitive for the detection of clival chordomas, MRI was the best single study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image in orthogonal planes, its excellent soft-tissue contrast, and its demonst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oplasm and regional vital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the brainstem, cavernous sinus, cranial nerves, and neighboring vessels. The deficiencies of MRI are poor visualization of tumoral calcification and osseous destruction--findings that are better identified on CT. In all 14 cases, MRI revealed the neoplasms to be black on inversion-recovery, gray on partial-saturation, and white on T2-weighted pulse sequences. Three chordomas had a speckled signal void pattern, typical of tumor cal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SNT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鼻窦MR平扫,其中5例接受增强MR检查,4例接受鼻窦CT平扫。结果 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和进行性鼻塞。影像学上,6例SNTCS均为鼻腔鼻窦单发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5个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及筛窦、1个位于颅底嗅沟;平扫CT均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区;T1WI上,5个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1个呈低信号,4个内见斑片状低信号,1个瘤周见不规则高信号;6个病灶T2WI均呈略高信号,4个内见条纹状低信号、3个伴小囊变;增强后5个病灶均呈明显不均质强化,3个内见条纹状强化,均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生于多部位的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多部位pPNET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结果发病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4.29岁。除2例发生于皮肤下软组织病灶较小外,其余病灶都较大,最大平均直径为8 cm,表现为侵袭性软组织肿块,以替代和(或)推移邻近结构方式生长,CT表现为肿块内密度不均,其内未见钙化,骨质破坏区未见骨质硬化、瘤骨形成和骨膜反应,增强后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MR表现为肿块T1WI与肌肉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在DWI上呈高信号,瘤内多发囊变坏死区及纤细低信号分隔,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pPNETs的CT和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CT与MR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发生部位、内部及周边结构关系及转移情况,对临床治疗和长期随访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瘤17个(17/21,81.0%),少见部位的脊索瘤为4个(4/21,19.0%);90.5%(19/21)的病灶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71.4%(15/21)的病灶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具有MRI T2WI“蜂房征”的病例为90.5%;随着肿瘤分期级别的提高,复发率也提高。结论:脊索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以诊断大多数脊索瘤,明确肿瘤范围,为手术切除及相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根据肿瘤的分期对肿瘤的复发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