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外关于舌苔丝状乳头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状乳头是舌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正常人舌丝状乳头的总体形态、上皮组织及乳头内微血管结构、黑毛舌丝状乳头的病理特征目前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同种类动物的丝状乳头形态结构差别很大,它们与人舌的相似程度是中医制作舌苔动物模型时应当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利  刘萍  罗玉敏 《中医药研究》2011,(9):1102-1103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最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  相似文献   

3.
舌象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前人对舌象与疾病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熊明月  王怡 《陕西中医》2020,(9):1335-1338
舌苔是中医学中舌象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认为舌苔是正邪斗争结局作用于人体的表现,正常舌苔是人体胃气的反应,病理下的舌苔主要体现病邪作用于人体后的特点,但这一认识过于宏观和宽泛,囿于此,舌诊客观化、标准化成为一大难点。基于现代物质基础研究,舌苔是以丝状乳头为主的,包含食物残渣、唾液、微生物等多种成分的一种混合物,其形成受到口腔环境、体内代谢水平等多因素影响。文章从舌苔的形态结构、生化分析、部分基因和蛋白对舌上皮细胞调节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舌苔形成的微观机制研究成果,并结合口腔自洁作用、口腔理化环境和口腔微生态三个层次,归纳口腔环境对舌苔的影响,进而对舌苔本质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舌诊客观化、标准化提示思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把握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是中医辨证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厚、薄、腻、黄等变化主要与舌上皮的丝状乳头、覃状乳头等分泌有关,近年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舌苔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微观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态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众多研究类型中,研究舌苔形成的生物学过程,通过对细胞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观察来揭示舌苔  相似文献   

6.
舌苔是由脾胃之气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而生。舌苔是散布于舌背的一层苔垢,由舌背脱落细胞、唾液、细菌、食物碎屑以及渗出的白细胞等填充于丝状乳头角化树的间隙内组成。舌背微生态变化是影响舌苔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舌背微生态的组成与变化规律对于阐明舌苔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舌背微生态的研究方法及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舌背微生态变化、舌苔形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提供依据,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镜面舌也称猪腰舌,"舌上无苔,如去油猪腰,为亡液,名镜面舌。"即为舌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故名镜面舌,是异常舌象的一种,现代医学谓之光滑萎缩性舌炎。舌苔是由填充在丝状乳头间隙的脱落上皮及其角化物、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细胞组成,当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萎缩脱落,舌乳头萎缩、粘膜变平,即形成镜面舌[1]。对镜面舌的研究涉及细胞学、生物化学、舌微循环等多方面,但大多为单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对镜面舌的认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SD大鼠舌象表面的扫描电镜探讨黄连及其炮制品的寒热药性。方法:将生黄连、酒黄连、胆黄连分别制备成水煎液,分别对大鼠灌胃三周后,从根部剪下舌头,常规制造扫描电镜样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舌象表面超微结构。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舌体丝状乳头密度高,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重;酒黄连组、生黄连组、胆黄连组丝状乳头密度较对照组低,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也较对照组轻;酒黄连组与生黄连组比较,舌体丝状乳头密度高,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重;胆黄连组与生黄连组比较,舌体丝状乳头密度低,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轻。结论:酒黄连与胆黄连药性的差异可通过大鼠舌象形态学不同得以反映,该结果与传统的"酒炙黄连以热制寒,缓和黄连苦寒之性;胆汁炙黄连使寒者益寒,增强黄连的苦寒之性"的理论相一致。故舌象扫描电镜可作为研究寒热性药物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重要场合留影中,若是开心大笑下,竟是满舌黄腻,不仅让朋友感到惊异,当事人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究竟“舌苔”是什么?正常的舌苔,是由于舌头丝状乳头增生的结果,一般而言是薄薄、白白的,几乎不可见的一层,没有异味,也不会影响味觉;夜间睡眠时,舌头的自洁功能低下,早晨起床后,便会看到较厚的舌苔,但在进食之后,便会被食物刮除掉,这样的舌苔都属干正常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视频示波器观察舌体表面舌乳头的状态,舌乳头可分为四型,Ⅰ型乳头角化后顶端呈丝状树起的羽毛样,无平坦化,多见于健康人;Ⅱ型为轻度平坦化;Ⅲ型为中度平坦化;Ⅳ型丝状乳头几乎消失、完全平坦化。  相似文献   

11.
萎缩性舌炎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粘膜的萎缩性改变。在萎缩过程中,首先为丝状乳头的短缩,继之为菌状乳头,如病情继续发展,终至舌乳头完全消失,舌上皮变薄,色泽红绛光滑,故也称秃舌或光滑舌。光滑感取决于唾液的正常分泌,反之口腔粘膜无光泽,唾液呈泡沫或粘丝状...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舌苔是怎样形成的?答: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末梢分化成佛手样突起或树枝状分枝,在这些乳头的突起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和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薄润舌苔。病理情况下舌苔增厚。中医认为系由于邪实,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脑疲劳病症可重复性舌象表现,用以诊断脑疲劳。方法应用TLAG型舌象仪加专家知识系统和计算机舌象特征分别提取分析和舌象微循环,舌表面结构观察,对874例诊断明确的脑疲劳患者进行系统的舌象观察分析。结果脑疲劳组舌少神和失神为100%,舌乳头有病理改变为100%,舌纹变化为75.74%,舌形变化为58.55%,舌尖微循环观察,微血管形态迂曲等异常出现率为70%,血流瘀滞为66.66%。舌表面结构观察:舌乳头异常为100%,生理纹增宽为63.33%。对照组舌色变化为100%,舌苔变化为71%,舌形变化为68%,舌神变化为39%。结论脑疲劳舌象变化有较独特变化规律:舌神、舌乳头为主,舌纹、舌形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  相似文献   

14.
对36例住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舌象观察,结果发现该病舌面少苔甚至镜面舌明显增多,舌面丝状乳头的萎缩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系。经治疗心力衰竭纠正后,舌面丝状乳头增生分化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15.
舌苔"根"的本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苔诊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特色,舌苔形成的原理、舌苔“根”的本质以及舌苔指标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舌的基本结构、历代医学对舌苔有根无根的阐释、现代对舌苔及舌上皮细胞的研究,根据舌苔上皮细胞层结构与功能的退化导致舌苔剥落与镜面舌的根本原理,提出舌苔“根”的本质应从舌粘膜上皮细胞层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入手。同时,对舌苔“根”的本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现代科学方法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长期脾虚造模的舌扫描电镜变化。方法 :成年 Wistar大鼠 ,分为对照组和脾虚组 ,脾虚造模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时间 2 6周。另取幼年Wistar大鼠为幼年组。观察舌扫描电镜象。结果 :脾虚组与对照组比较 ,脾虚动物舌体丝状乳头角化上皮剥脱较明显 ,剥脱部位较高 ,丝状乳头表面纹理呈后移改变 ,同时细菌附着部位较低 ,细菌较暗 ,细菌间联系较疏松 ,幼年组动物舌丝状乳头表面比较光滑 ,角化上皮剥脱少 ,同时细菌附着部位向上延伸 ,细菌较亮 ,细菌间联系较紧密。结论 :脾虚动物的舌象呈现出趋于舌体后部的变化。与幼年组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阴虚光剥舌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舌脱落细胞学、病理学、微循环、微量元素代谢等方面综合探讨了阴虚光剥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阴虚光剥舌上皮细胞剥脱速率增快;丝状乳头消失,舌粘膜次级乳头缺如,舌上皮角质化过程障碍;微循环观察见蕈状乳头内微血管构形异常,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流速缓慢。微血管扩张瘀血,微循环呈瘀滞状态。患者唾液锌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提示体内锌含量变化也可能是光剥舌形成的一个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鼠长期热证造模的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小野  邹世洁 《广西中医药》1998,21(2):42-44,52
目的 :观察大鼠长期热证造模的活体舌象 ,舌组织病理和舌扫描电镜变化。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证组 ,热证组以热性药物造模。另取幼年大鼠为幼年组。结果 :热证组动物舌质偏红 ,舌面苍老 ;舌固有层乳头密度增加 ,基底层细胞核分裂相频数增加 ,颗粒层细胞嗜碱性颗粒粗大 ,丝状乳头软角质减少 ,角化上皮剥脱明显 ,丝状乳头颗粒层细胞核空泡变明显 ;菌状乳头密度增大 ;幼年组动物与对照组比较 ,舌的病理改变也以上皮增殖加快、代谢旺盛为其主要特征。结论 :上述改变显示热证组动物有火热亢盛、代谢加快为主的病理 ,并与其全身性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9.
腻苔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张程 《中医杂志》1998,39(11):655-657
舌苔中的腻苔极为常见。《舌诊研究》谓:“如以放大镜观察,可见腻苔之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增加。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腻苔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顽痰等病变。简言之即属水湿痰浊为患。津液失布,水湿停滞与肺脾肾肝诸脏有密切关系。肺为水之上源,宣发水津;脾主运化  相似文献   

20.
镜面舌,又称光舌,是舌面上丝状乳头全部萎缩退化而致,故舌面光滑如镜。一般教科书认为属于津液严重耗损。笔者从多年的临床观察体会,认为镜面舌的出现不仅体内津液亏耗,往往多伴有气虚,属于气阴两虚的复合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