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了解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酒精性脑病的症状,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经过鉴别诊断达到早期诊断目的。结论: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纳洛酮、维生B1等营养治疗方案对该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泌尿道感染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致病菌入侵泌尿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并且致病菌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需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进行鉴别、确诊,病情反复发作[1]。早期通过实验室检查等手段配合临床表现及时确诊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疾病恢复[2]。我院对泌尿道感染的全科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萍 《大家健康》2016,(1):16-16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更新,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很多,综合患者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诊断,并针对检查结果实施相应的治疗手段。本文笔者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报道提高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通过头颅CT、MRI、胸部CT等高科技设备检查,做出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手术等合理的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射性疗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临床上对星形细胞瘤与其他转移性肿瘤行早期诊断,对原发病灶早发现,早期采取手术治疗以及其他合理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治愈率为100%。随访1个月后无复发病例。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早期肠梗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确诊后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治愈率高。病情恶化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文玉平 《海南医学》2011,22(24):64-65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以及相互关系等。方法对2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直肠癌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寻胸痛与直肠癌之间的关联以及发生漏误诊的原因,并统计分析该组病例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虽经历曲折,但均得以确诊,病理类型均为低分化腺癌,胸痛原因是转移性肺癌所致,因患者对少量便血等消化道症状的忽略,加上医师的粗心而导致了早期漏误诊。13例根据各自具体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治疗后患者与未采取针对肿瘤治疗的12例患者,生存期均无明显差异,但是生存期内生活质量各有不同。结论对于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肺部CT发现多发点片状阴影(转移病灶)者,应高度怀疑直肠癌;肛门指检是初诊最有效的手段,结肠镜检查并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同时,提示我们基层医师在询问病史时一定不要遗漏大小便情况的问诊和认识到基础体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简称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其危险性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因并发胎盘绒毛植入而发生术中大出血或子宫破裂的可能性.CSP可能是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通过hCG检测、超声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CSP的诊断并不困难,但CSP早期需要与早孕、早期流产、滋养叶细胞肿瘤及子宫颈妊娠等进行鉴别.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动脉栓塞、病灶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大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诊断,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以取得较好疗效。方法对63例CS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保守或积极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总症状缓解率达90%。胸闷、气短;头晕、头痛;颈肩痛缓解率分别为94%、94%、85%。结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及MRI即可做出CSM早期诊断,但需和心血管、腰椎管狭窄、神经内科等疾病鉴别。采取适当的保守或积极的手术治疗,CSM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袁晖  黄波  李伟明  冯智毅  全天一 《河北医学》2009,15(11):1310-1312
目的:回顾性分析153例结直肠癌的误诊原因,以便减少误诊,尽量做到早期正确诊断。方法:按患者在外院和我院门诊就诊,3次以上就诊未做出诊断为误诊。结果:本院同期收治结直肠癌462例,误诊153例,误诊率为33.1%。误诊时间最长达29个月,最短为2个月。误诊疾病为内痔、慢性结肠炎、菌痢、肠梗阻、阑尾炎、阑尾脓肿、胆囊炎、胆石症、消化道溃疡、肝肿瘤、附件炎和卵巢囊肿等。结论:对有肠道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应想到结直肠癌的可能。应重视直肠指检和大便常规加潜血检查。对怀疑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应及时做肿瘤标志物、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33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出现腹痛、上腹不适、厌食及黄疸等症状的病例,要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结论: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要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起病较为隐匿,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中晚期,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影像学的迅速发展,早期并及时成功诊断结直肠癌已成为现实。目前,结肠双对比造影仍然为有价值的常用安全检查方法,超声、CT、MR对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结肠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梁晶  原晓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25-1226
目的研究p15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p15在大肠黏膜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10例,再随机取距病变组织大于5 cm的正常大肠黏膜10例,采用SP法,检测p15在不同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 p15基因的失活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3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范围,有3例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3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术后有1例并发吻合口瘘,保守治疗后治愈;3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储袋肛管成形术,术后1例并发储袋炎再次手术切除储袋改回肠造瘘;4例行全结肠直肠肛管切除回肠造瘘术。术后均随访,有2例肝转移死亡。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癌前病变,需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根据病人具体选择相应手术方式,术后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复发。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大肠癌(附2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3例30岁以下青年人大肠癌病人临床特征的统计分析,结合文献,指导早期诊治。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分化较差,晚期病人比例高,病程短,手术根治率低,术后5年生存率低。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青年人大肠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结直肠癌的表型演变经历了腺瘤-腺癌两个阶段,其发生、发展是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积累的过程。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在结直肠癌的启动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表观遗传调控的异常改变通常发生于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表观遗传治疗除了在初治以及难治复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也在广泛开展中。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的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发病的特点,以早期发现和诊断大肠癌。方法回顾12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病例资料,就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确诊时间、病情延误原因、肿瘤部位、病理结果、血CEA、大便潜血、Duke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5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占80.3%);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粘液)血便、腹痛是最常见症状;平均确诊时间为5.1个月,因患者自身因素及因误诊而导致病情延误者分别有50例(占41%)及37例(占30.3%);腺癌仍为大肠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91.9%);Duke分期与血CEA结果相关(Duke A、B期合计阳性率29.4%,DukeC、D期合计阳性率49.1%,P〈0.05),与大便潜血结果不相关(P〉0.05)。结论50岁以上为大肠癌高发年龄,早期大肠癌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或不典型,应加强群众的防癌知识教育,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血CEA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大肠癌益处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异位妊娠的诊断思路与中西药疗法。方法:通过查阅专著、检索文献、临床实践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思路与中药疗法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病史及辅助检查等全面分析,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进行鉴别诊断,可对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做出明确诊断,结合中西医及相关疗法及时予以治疗。结论: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并综合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疗法,可显著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里程碑,为许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肿瘤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在过去十年中,由于对分子水平适应性免疫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开发。以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化疗或分子水平精准治疗的靶向治疗,其通过对自体免疫细胞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促使自体免疫细胞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在众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都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明显的生存获益、更低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接受治疗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使其成为众多晚期实体瘤治疗中的一颗新星,为多种类型的实体瘤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是众多晚期肿瘤患者的新福音。但随着其使用的普及,有临床医师发现部分患者在免疫治疗中非但没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反而出现了短时间内肿瘤快速进展,甚至迅速死亡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治疗超进展。目前,关于超进展现象出现的机制和临床应对策略的研究相当有限。本文拟从定义、临床特征、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及患者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使临床医师在治疗中尽早识别超进展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预后,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9.
杨丽华 《中外医疗》2013,32(7):28-29
目的探讨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该次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都采用保肛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形式。结果该组200例患者肿瘤下部分边缘与齿状线的距离在2~8cm之间,手术治疗时间平均值为106.73min,平均出血量控制在100mL以内,其中与肛门边缘距离在5cm之内直肠癌的肛门保留机率高于70%。手术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完成治疗后无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症状,大部分患者排便及性功能在1年左右获得恢复。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手术理论知识及配合措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给予治疗全力支持,才能持续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手术护理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何江  吴季婷  朱红星 《吉林医学》2010,(33):5950-5951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32例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患者,对其临床症状、检测方法、病灶情况、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的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情况。结果: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结论: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因为症状与煤工尘肺病类似,导致检测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早期准确的对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进行检测是治疗煤工尘肺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