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菊芦荟饮内服对黄褐斑小鼠皮肤及血液中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紫外线照射法构建黄褐斑小鼠模型,检测皮肤及血清中的SOD及MDA含量。结果:七菊芦荟饮给药组小鼠皮肤中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七菊芦荟饮对紫外线照射所致黄褐斑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白提取物(丹参、白芷、白附子、茯苓、白鲜皮、白及、僵蚕、白薇、蒺藜、防风提取物)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中的SOD活力、MDA含量及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肌注黄体酮及辅助紫外线照射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丹白提取物高、中、低3个浓度连续灌胃30天,分别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试剂盒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测试丹白提取物对小鼠皮肤和肝脏中SOD和MDA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及肝脏SOD活性明显降低(P 0.05),MDA含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白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和维生素C组小鼠的皮肤及肝脏SOD活性明显升高(P 0.05),MDA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丹白提取物可通过提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SOD活性,降低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MDA含量,改善模型小鼠皮肤病理变化,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归芍药散对黄褐斑模型SOD、MDA及病理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制剂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黄褐斑模型皮肤及血液中的MDA含量和SOD活力,以及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制作小鼠黄褐斑模型.分别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和过丙二醛试剂盒测试当归芍药散对小鼠皮肤中SOD和MDA的影响:用HE染色法制作组织切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皮肤形态学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的皮肤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增高且有显著差异;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的皮肤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以及有组织形态学改变等.结论:当归芍药散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黄褐斑病理模型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版:目的:探讨丹白提取物(丹参、白芷、白附子、茯苓、白鲜皮、白及、僵蚕、白薇、蒺藜、防风提取物)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中的SOD活力、MDA含量及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肌注黄体酮及辅助紫外线照射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丹自提取物高、中、低3个浓度连续灌胃30天,……  相似文献   

5.
建立小鼠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小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用黄体酮注射液(高、低两个剂量组)攻击雌性小鼠1个月,以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含量变化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作为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的依据。结果:酪氨酸、MDA明显升高,皮肤黑色素沉着增加。结论:黄体酮攻击雌性小鼠所致的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77-179
目的:观察四六汤对黄褐斑模型的影响,探讨四六汤防治黄褐斑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将动物按数字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六汤0.36g/kg,0.72 g/kg,1.44 g/kg剂量组、维生素C 0.1g/kg。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雌性小鼠复制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取其受试脱毛后皮肤组织标本,严格按酪氨酸、MDA(丙二醛)、SOD(超氧化歧化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指标测定。另外取小鼠去毛皮肤1块(1.0×1.0cm),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HMB45(melanoma黑素瘤)为第一抗体,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病理形态学的检测。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皮肤中酪氨酸含量和MDA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明显升高,睾酮(T)含量明显降低;靶目标内黑色素阳性细胞的个数、平均光密度和数密度均明显增多;黑色素阳性细胞平均灰度明显下降。四六汤1.44 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酪氨酸含量、MDA、P、E2明显降低,SOD活性、T含量明显升高,皮肤中黑色素细胞个数、数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黑色素阳性细胞平均灰度明显升高。结论:四六汤防治黄褐斑的作用可能是与抗氧化,减少皮肤组织中酪氨酸、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效抑制皮肤黑素细胞增殖,从而减少黑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祛斑汤对黄褐斑治疗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复制小鼠黄褐斑模型,检测全血粘度值和肝脏、皮肤组织中SOD、MDA、NO的含量,观察对黑素合成相关的自由基代谢途径和NO信号介导途径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对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影响。结果:验方祛斑汤能降低全血粘度,降低了MDA、NO的生成,升高SOD的活性,使黑素细胞的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下降。结论:祛斑汤防治黄褐斑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抑制黑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肝郁型黄褐斑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现有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并验证肝郁型黄褐斑小鼠模型,并与现有其他模型进行比较。方法:注射黄体酮同时,进行慢性束缚和紫外线局部照射。结果:黄体酮+紫外线+束缚复合法造模较其他方法更能导致皮肤丙二醛(MDA)升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以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增加,并且具有肝郁证的行动学表现。结论:黄体酮+紫外线+束缚法建立的肝郁型黄褐斑小鼠多因素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服绞股蓝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影响。方法:昆明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A)、模型对照灌胃组(B)、低剂量灌胃组(C)、中剂量灌胃组(E)、高剂量灌胃组(F)。模拟UV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给药组照射同时灌胃绞股蓝提取液。采用病理组织切片制片技术,HE染色以40倍光镜观察真皮结构改变,并以生化分析方法测定SOD活性,HYP及MDA含量。结果:绞股蓝C、D、E组对SOD活性均有提高作用(P〈0.05)。D、E组可提高羟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绞股蓝提取液具有拮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诗晗 《中医药学刊》2006,24(4):718-719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黄芪提取液是否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元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拟UV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给药组照射同时分别灌胃高、中、低荆量的黄芪提取液,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对其皮肤组织HYP含量、MDA含量、SOD活力进行测定,以40倍光镜观察真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病理切片呈现光老化状态。模型+黄芪高剂量组的皮肤羟脯氨酸及MDA含量与正常组元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黄芪高剂量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模型+黄芪中剂量、模型+黄芪低剂量组可提高羟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分别是P〈0.05,P〈0.01)。结论:黄芪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黄芪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黄芪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消癥丸对小鼠黄褐斑模型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消癥丸对肌肉注射黄体酮复合紫外照射致小鼠黄褐斑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消丹组(3 g·kg-1,ig)、消癥丸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ig),采用黄体酮(20mg·kg-1,im),同时配合320 nm的中波紫外线照射,每天1 h,连续36 d,造成小鼠黄褐斑模型。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肝脏和皮肤中的酪氨酸酶(TY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另取照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皮肤黑色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和皮肤中TYR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予百消丹、消癥丸后肝脏和皮肤中的TYR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皮肤中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皮肤和肝脏中的SOD以及肝脏中的MDA则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消癥丸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形成的功效,其作用与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细胞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祛斑霜对雄性棕黄色豚鼠皮肤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黑素颗粒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棕黄色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祛斑霜组4组,每组10只。在各组豚鼠背部取3 cm×3 cm皮肤进行隔日脱毛1次。除空白组以外,其他各组以波长为320 nm的中波紫外线每日照射1次,每次照射时间为60 min,动物与光源的距离为10 cm,连续照射4周,连续观察各组豚鼠背部脱毛部位皮肤变化情况。造模成功后,中药祛斑霜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予相应药物外涂于各豚鼠皮损处,每日1次,每次按摩5 min。连续给药4周后,动物断颈处死,迅速取其脱毛后皮肤组织。检测皮肤中SOD活性和MDA值,通过HE染色对黑素颗粒进行镜下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黑素颗粒并测定其阳性表达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分析黑素颗粒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祛斑霜组SOD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而MDA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并且中药祛斑霜组黑色颗粒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祛斑霜可以提高黄褐斑豚鼠模型皮肤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和减少皮肤中黑素颗粒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抗白汤对实验性白癜风豚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5%氢醌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以白癜风胶囊(0.24 g·kg-1)作对照,分别用低、中、高剂量(3.1,6.2,12.4 g·kg-1)抗白汤灌胃,每天1次,连续50 d,相当于造模时间5倍治疗。肉眼观察各药物组治疗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的疗效,并观察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黑色素分布以及对豚鼠模型血液中胆碱酯酶(CHE)、单胺氧化酶(MAO)、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各药物组对豚鼠模型黑色素吸光度及酪氨酸酶含量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 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CHE,MAO,MDA含量明显升高,毛囊中黑色素数量、吸光度以及酪氨酸酶含量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白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增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黑色素分布和皮肤毛囊中黑色素(P<0.01),能显著增强黑色素的吸光度以及增加酪氨酸酶的含量(P<0.01),能显著降低血液中CHE,MAO,MDA含量(P<0.01),能显著改善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P<0.01),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与白癜风胶囊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抗白汤对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CHE,MAO,MDA含量和增加酪氨酸酶含量,增加毛囊中黑色素数量,增加其吸光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抑制黄褐斑形成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镰形棘豆总黄酮霜防紫外线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X  Lan ZH  He XR  Zhang RX  Jia ZP  Du QY  Hong JN 《中药材》2011,34(3):415-420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霜对中波紫外线(280~320 nm,UVB)致大鼠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涂霜(10 mg/cm2)后再照射5 min的方法,连续照射1 w;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进行外观和显微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大鼠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和羟自由基(.OH)的活力或含量。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霜能有效防止紫外线照射对皮肤造成的外观和病理学损伤,提高皮肤组织中SOD(P<0.001)、GSH-Px(P<0.001)、GST(P<0.05)、CAT(P<0.01)活性及Hyp含量(P<0.001),降低MDA、.OH的含量(P<0.001)及GSH的活性(P<0.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霜能有效防护紫外线,防止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临床观察验证蝴蝶霜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黄褐斑病人静脉血血清的SOD酶活性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黄褐斑病人治疗前血清SOD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SOD酶活性明显增加 ,运用t检验对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数据分别进行比较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SOD酶活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与治疗后相比无显著差异 ,临床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的比较 ,经t检验 ,P <0 .0 5。结论 :蝴蝶霜能渗入皮肤组织液 ,并由毛细血管吸收 ,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提高局部皮肤和全身的SOD酶活性 ,从而调节细胞内超氧自由基的产生 ,消除多余自由基 ,使黑色素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对黄褐斑产生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精多糖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法测定正常小鼠和东莨菪碱诱导的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急性脑缺血模型法观察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①黄精多糖使正常小鼠在安全区(跳台)停留时间延长,并显著降低了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受电击后的错误反应次数;②黄精多糖显著抑制小鼠脑组织MDA的生成,提高小鼠脑组织GSH-PX和SOD的酶活力;③黄精多糖显著延长急性脑缺血小鼠的张口呼吸次数和持续时间。结论黄精多糖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脑缺血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并探讨益母草对紫外线所致皮肤光老化的防护作用。方法:采取高剂量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短期联合照射的方法,建立皮肤光老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每天每次紫外线光照后的间歇,在紫外线照射区域的皮肤上外涂益母草赋形剂。结果:正常皮肤、紫外线照射和外涂益母草赋形剂皮肤区域的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CAT、MDA、SOD、HyP、GSH-Px的含量均有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期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能够引起皮肤光老化的表现;益母草对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光老化的损害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