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高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高温处理或常温处理细胞对榄香烯的敏感性。采用15μg/mL榄香烯或60μg/mL榄香烯联合42℃高温处理1.5h或常温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高温作用后,榄香烯对A549细胞的IC50从35.43μg/mL降低至28.68μg/mL;MTT法检测显示低浓度榄香烯联合高温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作用,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可见凋亡小体,同时有细胞坏死。结论:低浓度榄香烯联合高温对A549细胞有协同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常常会有发热、畏寒等临床表现,其常见原因有感染、热原反应、输血反应、高温透析等,有些则  相似文献   

3.
高温处理补骨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温处理补骨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体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微量法,测定高温处理补骨脂后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除低浓度和30 min中浓度外,同一浓度和高温处理时间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逐渐增大;同一浓度和温度下,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大,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未呈现规律性的增强或减弱的趋势,其中,在2 g·L-1浓度下,121 ℃加热40 min和20 min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最高,分别为135.45%±4.29%和106.97%±3.21%。 结论: 控制合适的高温处理时间和温度可以增强补骨脂浸膏对酪氨酸酶的激活活性。  相似文献   

4.
膏药工艺质量研究——4.炸料对某些药材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已知成分较为明确的黄连、黄芩、大黄、马钱子、川乌作为膏药的药料,研究在高温炸药后有机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350℃高温下炸药,马钱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仍可检出,200~300℃高温下黄芩中黄芩甙均未检出,但仅黄芩甙元一直存在。黄连、大黄、川乌在200℃以上炸药可检出与生药相同的成分,但在300~350℃高温下主要有机成分发生了变化或产生新成分。200℃或100℃以下炸药,不能或很少浸出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正> 中药制炭系指将原药材或生饮片经高温(220~240℃)处理,使药材外部炭化、内部保留固有性能(存性)的一种炮制方法。制品统称炭药。其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止血、止痢作用,或缓和药  相似文献   

6.
柴胡注射液的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柴胡注射液是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以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成的挥发油注射液。临床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热症。多年来,该品种在高温灭菌或贮藏一定  相似文献   

7.
<正>烫伤是指由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或高温蒸汽等所导致的损伤。传统治疗烫伤是外用湿润烧伤膏,老年人因代谢能力差,组织更新减慢,免疫力低下导致烫伤后创面修复过程延长[1],往往伴有轻度感染。通过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15例老年烫伤病例使用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老年烫伤患者15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莱菔硫烷水溶液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最适保存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溶液中莱菔硫烷的含量,考察了高温、pH值、光照对莱菔硫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HPLC测定溶液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1.02%。若高温加热时间较长或pH偏高,莱菔硫烷含量有明显降低,降解产物含量增加。结论莱菔硫烷溶液对热不稳定,随温度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分解,对光线的稳定性好。pH3.0条件下最稳定,不适宜在碱性环境中存放或使用。  相似文献   

9.
烈日炎炎,连日高温天气,老人、儿童、孕妇更需预防中暑。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主任杨立沛介绍说,如果在阳光下曝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都可能引起中暑。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或过度疲劳的人,更易发生中暑。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主要表现为:1)高温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产生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环境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以高热为特点,体温最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高温多雨,暑热夹湿邪,使人的脾胃容易受困,常常会显得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困倦乏力,大便稀薄,舌苔厚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很容易出现中暑症状,临床表现为高热、晕厥或神志改变等,需要积极救治,以防病情恶化,危及生命。现在的防暑降温措施很多,空调已很普及,在室外活动出汗较多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喝一些淡盐水、茶水、绿豆汤等,避免在正午日照强烈时外出活动。如果出现伤暑的症状,如恶心胸闷、头  相似文献   

12.
对止血中药炮制中钙作用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止血中药众多,其中有些草药炒炭入药,矿石介壳药煅用。有些药已找到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阐明了止血作用的机理。也有些草药,认为其中含难溶性草酸钙结晶,经炒炭高温分解成氧化钙或碳酸钙;或钟乳体分解成氧化钙;矿石介壳药(由碳酸钙等钙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马莉  马琳  王曙宾  王玄  岳琳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894-3898
动物药主要含蛋白质,蛋白质是具有四级结构的有机大分子,具有热变性的属性,在高温条件下持续作用时,蛋白易变性而致其生物活性丧失、某些理化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改变。水蛭是经典的破血逐瘀类动物药。炮制入药历史悠久,其传统的炮制方法,无论是《中国药典》收载的滑石粉烫炒法还是北京地区的特色炮制工艺酒炙法,基本都需要高温处理,其炮制目的多局限于当时技术条件。该文从水蛭现有炮制工艺及其特点出发,对高温炮制前后水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变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炮制会使水蛭中的蛋白质变性;活性多肽水蛭素会被部分或完全破坏;炮制过程会使水蛭中铅(Pb)、汞(Hg)、镉(Cd)等有毒无机元素含量下降;加热也会促使水蛭中某些物质转化为具有降压、平喘、镇痛作用的次黄嘌呤,进而实现减毒和缓和药性的目的。高温对水蛭药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抗凝活性、抗血栓活性等方面。该文在了解动物药水蛭炮制研究现状的同时,对水蛭高温炮制科学合理性未来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山红景天2.8、1.4、0.7g/kg、人参茎叶皂甙200mg/kg灌服,能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和游泳时间;延长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小鼠存活时间;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促进以鸡红细胞为免疫原小鼠抗体产生;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痱子痱子又称汗疹、痱疮,多发生于气温高、湿度大的夏季。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皮肤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而形成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常见于颈部、胸口、肘窝、腘窝等多汗部位。临床可见皮肤粟米样的红色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灼热感。仁丹酒  相似文献   

16.
煅制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利用高温煅烧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矿物类和动物骨骼贝壳类以及某些植物药。其目的就在于增效,其增效机制浅议如下:1 煅制可以增效1.1 本法是经高温煅烧,改变原有性状,除去结晶水和杂质,使其更加纯净,并且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菌作用。如明矾、石膏。 经高温煅烧或煅淬,改变固有结构,使其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并且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如龙骨、牡蛎、磁石、自然铜。  相似文献   

17.
8月,正值夏末秋初的季节,气候变化多端,或持续高温,或阴雨连绵,药市进入淡季,生意冷清。总的销售走势是销势未见起色,销量小幅下滑;未见大货走动,批量交易较少;零星交易频繁,多数品种价低,少数品种价升。黑龙江新产道地药材正值采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湿对黄芩、牡丹皮饮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高温、高湿对黄芩、牡丹皮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黄芩、牡丹皮药粉分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5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皮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存5d,含量明显降低。黄芩苷在高湿条件下,其含量明显降低;高温情况下,含量反而有所增加。结论:高温、高湿影响中药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为延缓半夏倒苗提供信息。方法:在半夏植株高15 cm左右时,给予(30±1) ℃的高温胁迫,于不同的胁迫处理天数分别测定半夏叶片、叶柄和块茎中内源激素(ABA,JA,GA3,ZR,IAA)的含量。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叶片、叶柄、块茎中ABA和JA的含量明显增加。半夏叶片、叶柄中IA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块茎中IAA的含量降低却不明显。高温胁迫后,ZR的含量逐渐下降。半夏叶片中GA3含量明显上升,但是叶柄、块茎中GA3含量却下降。结论:在高温胁迫下,内源激素ABA,JA,IAA,ZR和GA3在半夏倒苗前后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七月份,就进入到酷暑阶段,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五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损害健康。中暑是炎夏的座上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