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41-1944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17年7月本院脊柱骨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4 770例,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内置物使用情况患者再手术原因。[结果] 14 770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中共有109例发生非计划再手术,其中19例属于出院后再次入院进行再手术,再手术发生率为0.74%。其中因切口并发症再手术41例,因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再手术34例,因血肿形成再手术13例,因内置物位置异常再手术10例,因脑脊液漏再手术6例,因引流管残留再手术5例。在初次手术后超急性期(0~1 d)内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首要原因为血肿形成,急性期(2~10 d)内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首要原因为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亚急性期(11~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首要原因为切口并发症。[结论]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切口并发症、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血肿形成,应注意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和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普外科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再手术患者以1∶3的比例为其选择相似病例作为对照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和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开展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588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33例(5.6%),8例(24.2%)再手术后死亡。患者术前有慢性基础疾病、既往腹部手术史、ASA分级3~4级、术前存在贫血、初次手术时间≥4 h和术中出血量≥400 mL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再手术有关(P0.050),且其中有基础疾病、有腹部手术史、有术前贫血、手术时间≥4 h及术中出血量≥400 mL是影响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患者初次手术前有基础疾病、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及非计划再手术中出血量≥400 mL与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死亡有关(P0.050),且其中患有基础疾病、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及非计划再手术中出血量≥400 mL是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通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日后临床工作中消化道恶性肿瘤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股骨假体翻修术的原因及其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2007年11月于本院行股骨翻修手术并且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40例(42髋)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分析假体稳定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获得随访者共23例(25髋),其中采用骨水泥固定8例(8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的15例(17髋),平均随访41.7个月(25~71个月)。翻修的原因包括感染2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例,假体松动17例(19髋)。按Paprosky分型:Ⅰ型2髋;Ⅱ型11髋;ⅢA型8髋,ⅢB型3髋;Ⅳ型1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2.9分,其中优良14例(15髋),一般6例(7髋),差3例(3髋),其中1例为再翻修病例。骨水泥固定假体中可能松动的有3例,其余均无松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中1例为纤维性固定,其余为骨性固定。术后2例患者发生伤口渗液,考虑为异体骨反应,无感染、骨折、脱位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股骨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松动,其近期随访结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64例中23例(29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9种),发生率为35.94%.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并发症为:肺部感染8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食管瘘1例;术后低血压4例;低钠血症6例;脑脊液漏2例;椎动脉损伤1例;尿路感染4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并发肺部感染和低钠血症及尿路感染.除2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外,其余发生并发症患者均康复.结论 颈椎创伤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主要与伤情严重程度及术者操作水平、围手术期处理相关,严格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并发症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需手术探查的腹部外伤病人 6 85例 ,其中再手术 17例 (占 2 4 %) ,外院转入再手术 2例。现就再手术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再手术 19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5 3岁 ,平均 2 8 85岁。一次再手术 17例 ,二次再手术 2例。急诊再手术 18例次 ,择期 3例次。再手术原因 :继续出血 11例 (其中后腹膜血肿出血 6例 ,脾切除术后脾窝渗血 2例 ,脾动脉结扎线脱落合并遗漏胃后壁破口 1例 ,胰尾损伤缝扎处仍出血 1例 ,遗漏肝破口 1例 ) ,遗漏胃、十二指肠破口各 1例 ,胰腺假性囊肿 3例 ,腹腔脓肿 2例 ,肠梗阻 …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 ,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发生损伤时不仅诊断困难 ,易漏诊 ,且处理困难 ,复杂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我院自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 32例 ,对其诊断、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 ,进行临床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7岁 - 73岁之间 ,平均 4 0岁。手术治疗 31例 ,保守治疗 1例。1 .1 损伤原因  腹部闭合性损伤 2 9例 ,其中车祸 18例 ,井下作业挤压伤 6例 ,坠落伤 5例 ,腹部开放性损伤 3例 ,其中刀伤 2例 ,车祸 1例。1 .2 损伤部位  …  相似文献   

7.
腰椎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应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的再手术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15年7月,29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减压及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再手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再手术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对所有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再手术效果。结果:295例患者中,再次手术患者共16例,再手术率为5.4%。所有再手术患者二次手术时间距离首次手术15.1±23.4个月(0.1~60个月)。16例再手术患者中,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者6例(37.5%),其中切口感染2例、伤口深层血肿形成4例,均采取感染清创或血肿清除(1例因行棘突切除取出Coflex)治疗后痊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者10例(62.5%),其中2例Topping-off术后患者再手术原因为融合节段内固定松动或神经根粘连,更换内固定及神经根松解后症状缓解;另8例单节段Coflex置入患者主要原因为原手术节段或邻近节段退变,接受再次探查减压、融合后症状缓解,其中1例为新发节段症状,予以减压融合后症状缓解。本组所有再手术患者中,无1例因Coflex内固定直接相关并发症(内固定移位、松动、脱出或棘突骨折)再次手术。所有再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8.6±12.6个月(6~4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总体优良率为93.8%。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再手术原因与Coflex装置无直接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与切口感染、深层血肿及原手术或邻近节段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43������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再手术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4年间43例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病人的资料。结果 再手术病例占同期1126例创伤剖腹术病人的3.8%。钝性伤31例,穿透性伤12例。再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漏诊(13例)、处置失误(12例)、并发症(15例)、阴性再手术(3例)。43例病人共行再手术50例次,其中2例经受4次手术。病死率为11.6%(5/43),主要死因为再手术后消耗性凝血病或(和)严重感染并发症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 剖腹术时坚持全面探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和重视腹部创伤的充分引流,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2年9月,共收腹部外伤需急诊手术病人712例,其中再次手术26例。再手术原因复杂,教训深刻,本组分析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性23例,女性3例;年龄9~62岁,平均41.2岁。1次再手术18例,2次再手术6例,3次再手术2例。1.2再手术原因:术中漏诊10例(空腔脏器破裂4例,腹腔内出血6例);操作不当6例(胆总管损伤2例,胃肠吻合1例,阑尾手术出血1例,肝切除创面出血1例,脾切除胃短动脉出血1例);医源性损伤5例(脾蒂处理不当1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肝破裂1例,结肠破裂1例);阴性再手术2例(脾窝引流,胃术后胃瘫…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近 11年来收治的 3 8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3 0例 (78.9% ) ,误诊 8例 (2 1.1% )。 3 8例均经手术治疗 ,术后发生并发症 9例 (2 3 .7% ) ,十二指肠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治愈 3 6例 (94.7% ) ,死亡 2例 (5 .3 % )。结论 对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应警惕存在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 ,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性外伤与开放性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比较两者在外科手术救治过程中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87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后有无腹部开放性伤口将患者分为闭合组(n=41)和开放组(n=46).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致伤因素中,闭合组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占46.3%,开放组主要致伤原因为刀刺伤,占56.5%。多发伤在闭合组和开放组中分别占58.5%、23.9%0闭合组与开放组相比,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3.31 vs.2.35)、住院时间(12d vs.9 d)、术中出血量(650 ml vs.400 ml)、伤口乙级愈合(34例vs.28例)、术中输血(38例vs.33例)、肠道-腹壁造痿(25例vs.37例)、术后并发症≤Ⅱ级(23例vs.36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闭合性外伤与开放性外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总体而言,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围手术期管理更复杂,闭合性外伤应当采取专门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458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病人26例,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结果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26例病人中,腹腔出血11例(42.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10例(38.5%),其中吻合口漏6例,吻合口梗阻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3例;切口裂开5例(19.2%)。25例(96.2%)病人经再手术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3.8%)吻合口漏病人再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漏以及切口裂开;规范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支持是减少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烧伤外科病人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以提高烧伤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02例烧伤外科手术病人再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行再手术91次,包括计划再手术54次和非计划再手术37次。非计划再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21次,手术未达到预期疗效16次。非计划再手术率在非烧伤难愈性创面病人中最高,达22.73%,在烧伤后畸形整形病人中最低,为0。非烧伤整形病人的非计划再手术率为20.90%,明显高于烧伤整形病人的10.18%(P<0.05),难愈性创面病人的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8.52%,虽高于非难愈性创面病人的10.3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防治并发症、重视创伤和难愈性创面的处理、提高术者诊疗水平、减少手术失误是预防烧伤外科病人非计划再手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腹部外伤再手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再手术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1992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20例腹部外伤早期再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共行再手术23次,其中,有3例行再手术2次。经再手术后治愈18例,死亡2例。结论行剖腹术时坚持全面探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重视腹部创伤的充分引流是减少腹部外伤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非计划再入院是导致患者负担加重和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目的是统计本中心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分析其原因,探究合适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1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4 770例患者病例资料,共筛选出92例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分析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内植物使用情况下患者再入院原因。结果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0.62%(92/14 770)。其中因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再入院46例,因手术部位感染再入院32例,因脑脊液漏再入院6例,因血肿形成再入院5例,因内植物移位再入院2例,因骨水泥渗漏再入院1例。结论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是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脊柱外科医生应注重提高手术质量以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普外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普外科发生的85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术后有关资料,分析影响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85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中治愈72例,死亡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死亡患者的年龄更大、手术时间更长,患有基础疾病、行择期手术、ASA分级高、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术后转入ICU、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多次进行再手术患者的术后死亡率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和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患者出院满意度明显低于治愈患者(P0.05)。结论高龄、非计划再手术前血红蛋白90 g/L和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为肠梗阻5例,腹腔脓肿4例,阑尾类癌2例,阑尾残端瘘、腹腔出血、阑尾残株炎、回盲部肿瘤、回肠憩室各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出现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中彻底清除腹腔残余感染、仔细探查、彻底止血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降低阑尾炎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为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04脊柱外科103例非计划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记录及医院病历信息系统查找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总结,找出导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9 279例手术中出现103例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为1.11%。非计划再手术距初次手术6 h~79 d,平均10.6 d。103例中治愈79例(76.7%),好转21例(20.4%),手术无效3例(2.9%)。术后血肿形成压迫神经、切口感染是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外科医师的专业化培训,规范手术操作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对减少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腹部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啸云  罗一民 《腹部外科》1997,10(6):279-280
腹部早期再次手术是腹部外科领域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本文就1991~1995年早期再手术的病例,分析总结了处理的经验教训。.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8例(30次手术),其中2例为3次手术。男23例,女5例;年龄5~60岁。前次手术在外院施行后转来我院者17例,在本院施行者11例。距前次手术时间1一15天,平均6天。二、再次手术原因及处理:(一)腹部创伤手术探查器官损伤漏诊8例,包括胃破裂4例,再次手术修补;胰腺损伤胰漏1例,予胰管结扎及引流;十二指肠穿孔1例,予修补引流;有肾旁血管损伤出血1例,予结扎止血;多处肝破裂只探查处…  相似文献   

20.
闭合性胰腺操作是最严重的腹部内脏损伤之一,其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多,病死高达20%。我院1980~1995年共收治24例,均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我院1980年至1995年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587例,其中胰腺损伤24例,占4%。男21例,女3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8岁。损伤原因:车祸14例,挤压伤7例,坠落伤2例,爆震伤1例。损伤程度:单纯挫伤2例,挫裂伤11例,横断伤6例,部分断裂2例,胰头十二指肠伤:1例。24例中23例为多发伤,21例有失血性休克,全组均手术治疗,并发胰疾2例,全部治愈。损伤情况及手术方式见附表。2讨论2.1胰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