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但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异地就医现象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存在。与本地就医不同,异地就医在就医管理、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报销比例以及报销及时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异地就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对策,逐步改善异地就医患者的就医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优化分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21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3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指南N分期标准分为T1N1与T1N2+组,其中T1N1组140例,T1N2+组208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log-rank检验筛选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最优分类。结果:T1N1组3年总体生存率高于T1N2+组(83.9%vs.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N分期、肿瘤大小、脉管癌栓与早期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行微创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期较为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微创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中主要并发症定义为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者。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2例患者,其中65例(18.0%)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8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肿瘤长径≥30 mm、手术时间≥300 min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率≥3.7是...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深部X线的放射治疗单位,对较浅表区域进行照射时,需做一体膜来提高深度剂量。但体膜与体表间总会留有一定的间隙,其原因有:(1)做体膜的技术问题;(2)体表的凹凸不平;(3)病人的呼吸;(4)体膜的变形;(5)摆位的重复性;(6)放疗期间肿瘤的变化等。就这一间隙的体积对深度剂量的影响国内外尚未报道。我们以蜡膜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拓展思路.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1月至2020年10月行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8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系统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机...  相似文献   
6.
背景 高龄是胃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微创胃癌手术已成为高龄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但目前对于高龄患者微创胃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高龄胃癌患者微创胃癌根治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4月-2021年4月492例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  相似文献   
7.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输液发热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简称输液反应)最为常见,为探寻儿科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现将2001年~2005年间出现的62例输液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性外伤与开放性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比较两者在外科手术救治过程中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87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后有无腹部开放性伤口将患者分为闭合组(n=41)和开放组(n=46).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致伤因素中,闭合组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占46.3%,开放组主要致伤原因为刀刺伤,占56.5%。多发伤在闭合组和开放组中分别占58.5%、23.9%0闭合组与开放组相比,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3.31 vs.2.35)、住院时间(12d vs.9 d)、术中出血量(650 ml vs.400 ml)、伤口乙级愈合(34例vs.28例)、术中输血(38例vs.33例)、肠道-腹壁造痿(25例vs.37例)、术后并发症≤Ⅱ级(23例vs.36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闭合性外伤与开放性外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总体而言,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围手术期管理更复杂,闭合性外伤应当采取专门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经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0例, 女性31例, 年龄(52.1±9.9)岁(范围:30~84岁)。将完整切除后12个月内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短期复发, 超过12个月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非短期复发。对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以Kaplan-Meier曲线计算无复发生存时间,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91例患者中, 42例为短期复发, 49例为非短期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形态不规则、多种病理学亚型、病理评分>3分、多原发肿瘤是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χ2值为4.422~7.773,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多原发肿瘤是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18, 95%CI:1.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