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方辅以耳穴及恬淡疏息法对肥胖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伴早期肾损害的肥胖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均进行健康宣教,治疗组则予活血潜阳方辅以耳穴及恬淡疏息法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早期肾损害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体重、腰围、BM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降压有效率7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8例对照组患者及17例治疗组患者完成了动态血压监测,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尿MA/尿肌酐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有效率为76.7%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活血潜阳方辅以耳穴及恬淡疏息法治疗3个月可显著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剂量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的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缬沙坦导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缬沙坦,对照组维持原导入剂量.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大剂量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徐宏生 《吉林医学》2013,(27):5620-5620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影响。方法:将5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且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加缬沙坦治疗,疗程24周。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mALB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控制良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减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mALB水平,改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燕麦片对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90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舒尼亚40mg/d及燕麦片80g/次、3次/d予以治疗;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12.5mg/d予以治疗。结果:经6周治疗后,燕麦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组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患者SBP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DBP亦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SBP及SBP下降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腰围、BMI、WHR、TG和TC的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结合营养疗法通过双重干预机制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及降体重指数(BMI)疗效。方法:将8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二甲双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缬沙坦,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测定血压及体重指数(BMI)、腰围(WC)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较治疗前下降(p<0.05), 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作用而且能降低体重指数(BMI), 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联合降压药治疗能收到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栋  苏慧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95-49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氨氯地平组(A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组(B组),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A组MAU、血(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下降;B组MAU、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不但可以有效降血压,同时,可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将体检发现的80例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12周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PAPP-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PAPP-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可以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及PAPP-A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彦熹 《中国医疗前沿》2013,(21):31-31,11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降压药物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血清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IRI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观察组TG、LDL-C较前治疗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G、LDL-C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替米沙坦良好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代谢,可作为本病首选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75-1676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8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片,观察组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C、TG、LDL-C降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L-C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连用4周;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连用4周.每周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各1次,观察期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尿酸(U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SBP、DBP治疗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调脂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4例合并高血压的低危、中危患者分为高甘油三酯组和高胆固醇组,调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变化。结果调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用辛伐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组血压治疗前后下降有显著差异。高甘油三酯组26%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调脂治疗对血压有重要影响,合并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可同时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爽  周强  顾学林  胡晓琼  肖建香 《医学综述》2013,19(12):2227-223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微量尿白蛋白(MAU)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00例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的肥胖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各50例。患者入组后每2周随访1次,观察周期为2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变化、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CRP水平变化及MAU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①观察组平均收缩压(130±8)mm 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135±9)mm Hg;观察组平均舒张压(82±6)mm Hg,对照组平均舒张压(85±6)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腰围(93.2±3.8)cm,对照组腰围(94.7±3.6)cm;观察组BMI(29.8±3.2)kg/m2,对照组(31.4±3.1)kg/m2,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CRP降低至(17.52±6.48)ng/L,对照组降低至(20.47±7.08)ng/L;观察组MAU水平降至(20.86±13.87)mg/L,对照组降低至(26.82±14.63)mg/L,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肥胖性高血压比氨氯地平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肥胖相关指数,降低CRP和尿MAU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加盐酸二甲双胍0.85 g/次,2次/d 餐前服。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自拟益气固本汤方治疗,100 mL,3次/d,2 d 1剂,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脂及血清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脂、CRP、IL -6、TNF -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体重、体质指数均有所下降(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腰围较对照组减少(P <0.01)。两组 CRP、IL -6、TNF -α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 <0.01)。结论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减肥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但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肪组织中瘦素(leptin)水平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腹部手术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肥胖高血压患者及单纯肥胖组各24例,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血清和大网膜脂肪组织leptin水平。结果:肥胖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leptin、TG、INS、FB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SI、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高血压组大网膜脂肪组织leptin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leptin与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INS、FBS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leptin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leptin抵抗、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脂肪组织leptin水平与血清leptin水平及肥胖高血压病人的代谢紊乱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41-642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研究组68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分别于4周和8周后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降压效果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8周血压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可明显控制血压,降低Hcy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对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超重或肥胖的(BMI≥24)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降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降低体重指数后血压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临床意义(P<0.05)。结论降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可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应注意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7.
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及降体质指数(BMI)的效果.方法 将8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给予二甲双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缬沙坦,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测定血压及BMI、腰围(WC)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及腰围(WC)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作用而且能降低BMI,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联合降压药治疗能收到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超重或肥胖的(BMI≥24)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降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降低体重指数后血压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临床意义(P〈0.05)。结论降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可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应注意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9.
朱健 《中医学报》2016,(7):1076-1078
目的:观察腰腹部群针灸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给予腰腹部群针灸治疗,以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体质量、腰围及腰臀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体质量、BMI及WHR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腰围、腰臀比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90.00%,对照组患者体质量、腰围、腰臀比有效率分别为80.00%、83.33%、76.67%,观察组较对照组体质量、腰围及腰臀比疗效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腹部群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储辉  赵美华 《当代医学》2016,(26):121-12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FBG、2h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 FBG、2hPG 和 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腰围和 BMI 治疗后均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腰围和 BMI 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后,患者血糖显著下降,达到与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在患者体重控制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