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患者共76例,其中胺碘酮治疗组38例,利多卡因对照组38例,比较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显效3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与对照纽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2例,临床给予胺碘酮治疗,根据疗效评估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32例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患者用药后心率、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及心功能较用药前明显好转。结论: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75%,对照组有效率为63.2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邓轩宇 《大家健康》2016,(4):176-177
目的: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有效率方面,试验组(92.5%)高于参照组(67.5%,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剂量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和对照组26例(应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5%,死亡率为7.7%,对照组总有效率65.4%,死亡率为23.1%。经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胺碘酮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胡鸿妍 《中外医疗》2014,(15):115-1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中使用胺碘酮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的10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用药,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接诊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房内径大小、心室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结果:两者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和6.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心律失常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来我科行急诊抢救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短期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7d后室性心律失常24h内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结果:治疗7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作次数、QRS时间明显缩短,PR间期明显延长,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短期预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6.
陈岚  徐进 《华夏医学》2011,24(3):261-262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9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结果:治疗组28例中,有效25例,有效率82.29%;对照组29例中,有效18例,有效率62.07%。两组在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老年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8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79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分别为97.92%、90.32%,均高于利多卡因组的93.88%、83.33%;胺碘酮组的总有效率为94.94%,高于利多卡因组的89.87%;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低于利多卡冈组的2.53%,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作为老年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药物,适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后QTd、PR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给予患者一定的胺碘酮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和对照组(30例,利多卡因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以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畅  赵靖凯 《中外医疗》2023,(6):140-143
目的 通过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来为临床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5—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接收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给药下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P=0.0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胺碘酮相比于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