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75%,对照组有效率为63.2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2例,临床给予胺碘酮治疗,根据疗效评估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32例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患者用药后心率、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及心功能较用药前明显好转。结论: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42例。比较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以及PR间期。结果研究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均低于比较组,但PR间期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其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的10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用药,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和6.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心律失常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结果:两者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69%,72.35%,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组)与观察组(胺碘酮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性指标,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过程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给予利多卡因,30例使用胺碘酮。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于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转复心律失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有效率方面,试验组(92.5%)高于参照组(67.5%,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心率、LVEF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不良反应率为8.2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胺碘酮治疗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367±74)s显著短于对照组(984±1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9,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短及安全性高,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但用药要个体化,在用药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心律和血压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邓轩宇 《大家健康》2016,(4):176-177
目的: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有效率方面,试验组(92.5%)高于参照组(67.5%,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示为6.67%。显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最佳药物,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