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度用嗓及用嗓不当,特别是嗓音病变的早期,得不到合理的休息和治疗,使嗓音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1].嗓音疾病的防治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这类疾病常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为多见.我们这次选择对肥厚性喉炎(hypertrophic laryngitis)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利用嗓音声学分析进行治疗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的诱因.方法 通过追问病史,调查、分析诱因.结果 嗓音的滥用、误用是声带息肉和小结的常见诱因.结论 嗓音的滥用、误用是声带息肉和小结的常见诱因.减少嗓音的滥用与误用是预防和治疗声带息肉和小结的主要方法;声带息肉、小结可手术治疗,手术后仍要注意减少嗓音的滥用与误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反流性喉炎与声带白斑的关系.方法 2009年3月~2009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声带白斑同时合并反流性喉炎的8例患者,予以6~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抗反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频闪喉镜检查、嗓音主客观声学评估、嗓音障碍指数以及反流性喉炎症状评分量表和体征发现量表的评估.结果 8例患者反流性喉炎均治愈,频闪喉镜、主客观声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8例患者声带白斑完全消失,随诊3~5个月未见声带白斑复发.结论 反流性喉炎与声带白斑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其在声带白斑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临床中应注意对声带白斑患者进行反流性喉炎的评估,PPI治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嗓音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的疗效。 方法 选取92例接受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两组。两组患者均行喉显微声带息肉切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治疗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周起联合嗓音训练治疗3周,术后4周两组同时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 结果 脱落病例6例,86例完成研究。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改善(P<0.001);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显著改善。 结论 嗓音训练可促进声带术后功能恢复,提高嗓音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声带良性肿瘤包括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声带囊肿、乳头状瘤及声带白斑等,此类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此类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是嗓音外科学日益发展的需求。我科在支撑喉镜下利用铱激光治疗声带良性肿瘤的17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治疗单侧声带息肉患者发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确诊为单侧声带息肉并伴有发音障碍的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训练,每周1次,训练次数共6次。治疗前后应用电子喉镜、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和计算机嗓音分析仪进行主客观嗓音障碍程度评估,以嗓音嘶哑指数(RAP%)、最长发声时间(MPT)、基础音频范围(Hz)和息肉大小等指标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应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发音均有改善,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86.3%。① 治疗后复查电子喉镜有9例患者声带息肉消失,11例声带息肉较治疗前缩小,12例声带息肉无明显改变患者因声嘶等症状明显缓解达到日常用声需求,从而避免了手术治疗;② 治疗后VHI评分(功能、生理、情感和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 嗓音分析结果提示,嗓音嘶哑指数(RA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最长发声时间(MPT)训练后较前显著延长(P<0.01),基础音频范围(Hz)和音强(d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ABCLOVE嗓音训练法可针对声带息肉等临床常见喉部炎性病变造成的发音障碍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发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常规手术,达到减少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交往的频繁,人们对如何保留和提高发声功能越来越重视。虽然嗓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还缺乏有效评价发声功能和嗓音障碍程度的方法,原因在于嗓音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现象,它既是一种在呼气流作用下的声带振动和产生声音的声学现象,又是一种主观心理听觉现象。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嗓音障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欧洲喉科学会嗓音外科委员会在对嗓音外科手术概念及有关操作方法的描述进行回顾后提出了(临床)工作分类指南。本指南仅限于与嗓音外科相关的声带手术。声带手术以病理学特点及治疗目的为基础,分为:①声带振动减弱的病变:需要切除的病变(例如,声带小结),需要切开及吸引病变(例如,任克水肿),  相似文献   

9.
咽音法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样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音法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样变卢美琼1汪雅清2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样变性是常见的嗓音病,大多由于发声方法不正确,用嗓过度所造成。我院自1992年~1996年4月,用“咽音”练声法矫治,取得满意疗效。1病例选择声带小结咽音法治疗组共36例,男7例,女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喉亮音法治疗声带息肉术后嗓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嗓音病科的声带息肉术后嗓音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8例(接受金嗓散结胶囊治疗)和观察组35例(接受开喉亮音法治疗)。使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患者嗓音主客观评价指标(Jitter、Shimmer、HNR、MPT,VHI-10及GRBAS-G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itter、Shimmer、VHI评分、GRBAS-G分级均有降低(P<0.05),HNR、MPT升高(P<0.05),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嗓音中医开喉亮音法可有效改善声带息肉术后嗓音障碍患者嗓音质量。  相似文献   

11.
声带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发声障碍,严重者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均可造成很大影响。本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科学的组织学分型对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声门闭合不全,恢复声带黏膜振动功能,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此外还有药物治疗、嗓音行为治疗等多种选择,但迄今为止疗效均欠佳。随着人们对声带沟的认识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嗓音医学、组织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未来有望对本病获得更加规范和精准的治疗,从而开辟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克森疗法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电子喉镜检查并在支撑喉镜下显微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声带息肉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阿克森疗法进行嗓音恢复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仅行常规护理治疗.随访1年后,有完整嗓音资料的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将对两组在3个月及1年后均行嗓音障碍指数(VHI)评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3个月和1年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随时间延长有正相关性.结论 阿克森疗法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并且方便, 适合在声带息肉术后恢复中推广阿克森疗法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倍他米松声带注射术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声音嘶哑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7月—2002年12月底,用倍他米松(得宝松注射液)对46例长期声音嘶哑的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进行声带注射术治疗,并用嗓音疾病评估仪进行术后疗效观察。对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声门噪声能量声学参数进行自身对照的t检验,对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嗓音质量评估综合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8例在门诊表面麻醉后间接喉镜下注射,38例是在全身麻醉显微喉镜下注射。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患者自觉声音嘶哑明显改善,检查见讲话较前轻松;检查见声带充血或水肿明显减轻,声带边缘变锐。嗓音质量明显改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能量和嗓音疾病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注射后6个月时有效8例(17.39%),显效22例(47.83%),治愈10例(21.74%),无效6例(13.04%),总有效率40例(86.96%)。结论得宝松声带内注射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声音嘶哑的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科用激素类药物得宝松,对66例声带息肉伴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行声带息肉切除加声带注射术,并对60例声带息肉伴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行单纯声带息肉切除术作对照,发现行声带息肉切除加声带注射术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远期疗效。方法  2 0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将取自体腹部的脂肪颗粒注射到麻痹侧声带 ,使声带隆起 ,声门闭合 ,恢复嗓音功能 ;所有病例均随访 12个月以上 ,并按术前及术后即刻、近期 (3~ 6个月 )、远期 (>12个月 )通过电子喉镜以计算机软件测得患侧与健侧声带上表面面积比为参数代表患侧声带大小变化指标 ,并用嗓音疾病评估仪进行嗓音声学测试分析。按术前嗓音声学测试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3组 ,采用自身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注射后麻痹侧声带相应体积较术前明显增大 ,但随时间推移 ,麻痹侧声带内的脂肪部分吸收 ,麻痹侧声带体积逐渐减小 ,而术后近期各组及远期中重度声嘶组测得的麻痹侧声带相应体积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轻度声嘶组远期测得的麻痹侧声带相应体积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声学测试客观分析 ,注射后较注射前嘶哑程度明显好转 ,随时间延长嘶哑程度有所下降 ,但术后近期及远期嘶哑程度接近。直接反映声门闭合程度的噪声能量在注射脂肪后较注射前明显下降 ,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随时间延长噪声能量稍升高 ,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且术后近期及远期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是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其远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金喉雾化剂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声带息肉术后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金喉组)与对照组(西药组)行雾化吸入治疗,术后2周作客观嗓音声学分析及主观嗓音心理听觉评价。结果根据嗓音声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嗓音数据(Jitter、Shimmer、NN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嗓音心理听觉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嗓音恢复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金喉雾化剂在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方面与西药有相同的治疗效果,能促进嗓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联合口服甘桔冰梅片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采用单纯口服甘桔冰梅片4周;B组34例,采用嗓音训练联合口服甘桔冰梅片治疗4周。治疗前后行电子动态喉镜检查,并进行最大音量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loudest phonation time, MLPT)和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 MPT)测试及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 VHI)评估,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 A组治愈11例,好转16例,无效7例;B组治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3例;B组治愈率(50.00%)高于A组(32.35%)(P<0.05)。治疗后B组MLPT和MPT均长于A组(P<0.05),VHI评估各项得分及总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嗓音训练联合口服甘桔冰梅片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甘桔冰梅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早期声带癌诊断率的提高,更有利于手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嗓音显微外科治疗日益普及,本文对嗓音显微外科基础理论、手术方式及疗效等作一综述,并简述其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对声带小结患者发声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声带小结患者进行嗓音训练,包括嗓音教育和发声训练,根据"呼吸-发声-共鸣"平衡原理,采用喉部按摩、无声练习及发大开口咽音的训练方法,每周训练一次,每次1~2小时,共5次。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估、GRBAS评估、动态喉镜检查、空气动力学检测、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评估结果。结果 21例患者治疗后VHI评分总分(29.48±21.2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52.95±24.30分)(P<0.01);GRBAS评分中总嘶哑度G(0.67±0.76)明显低于训练前(1.88±1.05)(P<0.01),粗糙声R(0.52±0.58)明显低于训练前(1.36±0.55)(P<0.01);治疗后动态喉镜检查患者声带闭合、运动的对称性、粘膜波、振动规律性均改善(P<0.01);3例患者声带小结完全消失,13例患者声带小结缩小,5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最长发声时间也由治疗前的8.87±3.75秒变为治疗后的12.54±3.68秒(P<0.01);治疗后嗓音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分别为0.18%±0.08%、2.10%±0.98%、0.0034±0.0022d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0.43%±0.31%、4.55%±1.80%、0.0184±0.028dB)(P<0.01或0.05)。结论嗓音训练对声带小结患者发声障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嗓音显微手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1989-1997年采用嗓音显微外科技术对44例声带早期癌(T1a)进行了手术治疗.声带早期癌按病变的侵袭深度分为:原位癌(5例)、低侵袭癌(33例)和侵袭癌(6例).原位癌和低侵袭癌采用微瓣切除技术;对侵袭癌则采取激光切除声带,切缘经过微波或激光处理的方法.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录像,术后常规病理送检,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最长时间为11年,最短时间5年.结果应用微瓣切除方法的38例原位癌和低侵袭癌中有6例在手术后随访的2~3年内发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15.8%.6例复发患者再次行微瓣切除,其中1例在10年内经历3次微瓣切除手术.1例失随访后1年再次因肿瘤复发就诊,后改喉全切除手术.微瓣切除术病例失访4例,其余随访5年以上均存活,5年生存率为89.5%(失访以死亡计).应用声带切除术的6例早期侵袭癌中2例于术后2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而行喉切除术,1例失随访后3年复发改喉全切除术,1例梭型细胞癌术后采用局部放射治疗.声带切除术局部复发率为4/6;3例在3年内死亡,1例3年后失访,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对病变局限的早期癌,嗓音显微手术不仅能有效地治愈疾病,同时能保护和维持正常的发声功能.对于病变局限在黏膜表面的声带早期癌,嗓音显微手术的微瓣技术不仅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措施,同时微瓣切除的病变标本经连续切片的病理诊断也成为了早期声带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