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合并房颤的高血压老老年患者共11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应用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认知功能状态、社会支持度以及降压药服药依从性。根据依从性的不同分为依从性良好组与依从性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依从性不良预测因素。结果 107例患者完成问卷,41.1%的患者服用降压药依从性不良。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抑郁、认知功能损害为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 = 4.1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39-12.44,P<0.05;OR= 4.26,95% CI= 1.39-12.98,P<0.05],而焦虑、患者开展服药自我提醒以及社会支持评分>35分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素(OR= 0.23,95% CI= 0.08-0.69,P<0.01;OR= 0.17,95% CI= 0.04-0.62,P<0.01;OR= 0.16,95% CI= 0.06-0.45,P<0.01)。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总体不良。抑郁、认知功能损害为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而焦虑、开展服药自我提醒以及社会支持评分>35分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9-12月上海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710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患者710例服药依从性佳的比例为71.1%,血压控制率为6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后,与服药≥2次/d的患者相比,服药1次/d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更佳(OR=5.99,95%CI 2.46~4.59);自报药物价格越贵、自报服药越不方便,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相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OR=0.36,95%CI0.13~0.97)。患病年限≥20年(OR=0.48,95%CI 0.30~0.77)、自报服药不方便(OR=0.34,95%CI0.16~0.71)是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服药依从性佳(OR=1.33,95%CI 1.03~1.72)是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均P0.01)。结论患者对药物本身特征的认知可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8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估。焦虑组、抑郁组分别与非焦虑组、非抑郁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焦虑危险因素为:居住农村(OR=8.757;95%CI:3.114~24.623)、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OR=2.831;95%CI:1.353~5.924)、衰弱(OR=2.152;95%CI:1.046~4.427)。抑郁危险因素为:独居(OR=11.575;95%CI:2.459~54.489)、衰弱(OR=4.368;95%CI:2.128~8.969)、总蛋白降低(OR=2.998;95%CI:1.233~7.289)。结论居住农村、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衰弱是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而独居、衰弱、总蛋白降低是其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遂宁市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根据出院时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分为依从性好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6分,n=112)和依从性差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6分,n=88)。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并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其不同种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出院后12个月复发情况及预后;遂宁市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服用抗栓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者服药依从性均呈下降趋势(P0.05)。(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月收入、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心脏病发生率、吸烟率、饮酒率、疾病认知情况、药物认知情况、TOAST病因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0.545,95%CI(0.373,0.796)]、月收入[OR=0.589,95%CI(0.402,0.864)]、高血压[OR=6.985,95%CI(4.022,12.131)]、糖尿病[OR=3.563,95%CI(1.307,9.712)]、心脏病[OR=2.463,95%CI(1.727,3.514)]、吸烟[OR=2.195,95%CI(1.358,3.549)]、饮酒[OR=1.707,95%CI(1.312,2.221)]、疾病认知[OR=0.456,95%CI(0.213,0.975)]、药物认知[OR=0.561,95%CI(0.382,0.824)]、TOAST病因分型[OR=2.158,95%CI(1.237,3.763)]是遂宁市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4)出院后12个月依从性好组患者复发率、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随出院时间延长,遂宁市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抗栓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服药依从性呈下降趋势;文化程度、月收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疾病认知、药物认知、TOAST病因分型是遂宁市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且服药依从性差者复发率、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首发AIS患者223例,根据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服药依从性差组(评分6分)107例和服药依从性好组116例(评分≥6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1年后脑卒中复发和预后。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服药依从性好患者比例为50.02%(116/223)。服药依从性好组相比服药依从性差组医保报销、月收入≥1 500元、城市户口、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患者比例高,农民、文化程度较低、1年后脑卒中复发和改良Rankin量表3分患者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医保报销(OR=0.289,95%CI 1.326~9.002;P=0.011)、服用降压药(OR=2.451,95%CI 1.064~5.646;P=0.035)和降糖药(OR=9.515,95%CI 1.949~46.452;P=0.005)是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而农民(OR=0.320,95%CI 0.146~0.702;P=0.004)、月收入1 500元(OR=0.471,95%CI 0.238~0.932;P=0.03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0.376,95%CI 0.168~0.844;P=0.018)是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1年后脑卒中复发率低,预后更好,应积极管理无医保报销、月收入1 500元、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未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可能影响因素,以便通过对部分相关因素的早期干预,减少、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方法: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我院老年科202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为认知功能减退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202例患者中认知功能减退组142例(70.3%),认知功能正常组60例(29.7%)。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比值比(OR)=4.407,95%可信区间(CI):2.084~9.320]、高血压(OR=7.597,95%CI:2.478~23.297)、糖尿病(OR=2.975,95%CI:1.191~7.428)、高脂血症(OR=8.977,95%CI:2.913~27.659)、颈动脉粥样硬化(OR=4.400,95%CI:1.636~11.836)、房颤(OR=3.183,95%CI:1.059~9.566)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OR=0.305,95%CI:0.153~0.607)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人群中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均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晋江市罗山街道某社区内高血压患者96例,对其进行面对面访问调查,根据服药依从性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72例,依从性差组24例。单因素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晋江市罗山街道某社区内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9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的为72例(75.00%)。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血压频率、基础疾病、职业、医保类型、病程、共服用降压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依从性好组高血压患者年龄范围、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焦虑状况、睡眠质量评分与依从性差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3.370,P<0.0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6.178,P<0.05)、家庭收入≤5 000元/月(OR=3.435,P<0.05)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晋江市罗山街道某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研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干预措施,为促进合理用药和实施优质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对国内多地区共15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用药认知情况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估,分析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4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用药认知水平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OR=0.653,95%CI 0.454~0.941,P=0.022;OR=0.740,95%CI 0.550~0.994,P=0.046;OR=0.591,95%CI 0.438~0.797,P=0.001)。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整体水平较差,导致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复杂多样,可通过开展用药宣教、加强随访等提高老年患者用药认知水平和治疗重视程度,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地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第十五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1322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728例,女性594例,年龄60~98岁,平均(67.4±6.9)岁。收集患者病历资料;他汀治疗1年后随访,参考Mofisky-Green(MG)测评表进行依从性评判,分为依从性好(990例)和依从性差(332例)两组。结果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比较,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高中及以上、非自费、医患关系良好、发病次数≥2次、对疾病和他汀药物知识了解、护士随诊、居住在城镇、汉族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文化程度(OR=0.08,95%CI:0.016~0.429)、医疗费用(OR=1.27,95%CI:1.123~4.748)、医(护)患关系(OR=16.13,95%CI:6.575~39.580)、发病次数(OR=0.87,95%CI:0.001~0.976)、对冠心病的了解(OR=9.49,95%CI:3.637~24.750)、他汀类药物知识的了解(OR=0.90,95%CI:0.0~0.931)、护士随诊(OR=0.16,95%CI:0.134~0.620)、居住地(OR=23.61,95%CI:11.120~50.090)、民族(OR=0.01,95%CI:0.001~0.014)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塔城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差者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心衰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年内再住院进行治疗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治疗的129例老年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1年内有无再次住院分为未再住院组(n=72)和再住院组(n=57)。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值,筛选出心衰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结果,构建综合的诺莫图风险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单一模型及综合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进行风险因素评估。结果 根据单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筛选显示,BMI(OR=1.419, 95%CI:1.165~1.729,P=0.001)、出院后服药依从性(OR=4.604, 95%CI:1.165~19.484,P=0.038)、高血压(OR=3.380, 95%CI:1.230~9.290,P=0.018)和NT-proBNP(OR=2.956, 95%CI:1.781~5.085,P<0.001)为心衰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NT-proBNP和BMI...  相似文献   

11.
背景出血转化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前预测患者出血转化风险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2019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治疗后24 h有无出血转化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7例和无出血转化组33例,根据溶栓治疗后3个月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39例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 2分)21例。收集所有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24 h收缩压> 140 mm Hg [OR=2.356,95%CI(1.337,4.151)]、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OR=3.525,95%CI(2.190,5.676)]、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 3 h[OR=4.773,95%CI(1.586,14.36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7分[OR=4.609,95%CI(2.258,9.407)]、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OR=1.241,95%CI(1.047,1.472)]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OR=2.394,95%CI(1.666,3.440)]、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OR=2.620,95%CI(1.173,5.851)]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溶栓治疗后24 h收缩压> 140 mm Hg、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 3 h、基线及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和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OH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7例,OH组57例,非OH组(NOH组)160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5,95%CI:1.125~1.584,P=0.002)、α受体阻断药(OR=1.582,95%CI:1.239~2.020,P=0.000)、降压药物≥3种(OR=1.452,95%CI:1.169~1.804,P=0.018)、心房颤动(OR=1.362,95%CI:1.206~1.538,P=0.008)和合并疾病≥2种(OR=1.485,95%CI:1.241~1.777,P=0.001)是O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OH的发生率与高龄、α受体阻断药、心房颤动、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联合应用≥3种降压药物有关,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OH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无卒中房颤病人的痴呆发病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无卒中房颤病人,按照随访其是否发生痴呆分为痴呆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用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无卒中房颤病人发生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113例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25~61)个月,6例病人失访,最终107例房颤病人发生痴呆者34例,发生率为31.77%。痴呆组持续/永久性房颤比例、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比例高于对照组,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永久性房颤(OR=33.534)、年龄(OR=1.127)、高血压(OR=10.605)是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OR=0.265)是痴呆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对于无卒中的房颤病人应高度警惕痴呆的发生,特别是持续/永久性房颤病人,而新型的口服抗凝药能够有效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于2016年11月~2019年11月连续入院的292名确诊AF的患者,根据临床分类分为两组:①阵发性AF组167例(发作后在7天内能自行或干预终止的AF);②非阵发性AF组125例(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AF)。以超声心动图为主要诊断标准,PAH采用三尖瓣反流法估算的肺动脉压值进行诊断。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对292例AF患者进行分析:阵发性AF患者167例,非阵发性AF125例,分别检出PAH100例(占59.9%)和111例(占88.9%),非阵发性AF合并PAH比率高(P<0.01);与阵发性AF组比较,非阵发性AF组年龄大,肺动脉压数值高(均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起搏器置入术后、D-二聚体升高(前3项均P<0.05)、非阵发性AF、左房直径、右房扩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后4项均P<0.01)与PAH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右房扩大(P<0.01)、非阵发性AF和LVEF(均P<0.05)是AF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非阵发性AF并发PAH比率较高,非阵发性AF、右房扩大、左室EF值均为AF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以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应用CT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类。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76.2%vs 18.2%)、复杂型左心耳比例(66.7%vs 45.1%)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均<0.01)。此外,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B型利钠肽、血尿酸、CHA2DS2-VASc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均<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型左心耳(OR=4.129,95%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CI:1.006~1.036)、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3.910,95%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评分(OR=2.580,95%CI:1.115~5.966)均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复杂型左心耳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 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 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 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体位性高血压会增加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而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是评估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故分析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有利于体位性高血压的诊治.目的 探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3,自引:3,他引:133  
Hu DY  Sun YH  Zhou ZQ  Li KB  Ni YB  Yang G  Sun SH  Li 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57-16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中国人心房颤动 (房颤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全国 1 8家医院共登记房颤患者 4 51 1例 ,其中风湿瓣膜性房颤 1 0 86例 ,非瓣膜性房颤 342 5例。通过比较房颤合并脑卒中与房颤无脑卒中患者 ,筛选房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国人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 2 4 81 % ,房颤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年龄≥ 75岁 (OR 1 76 ,95 %CI 1 0 8~ 2 98) ,高血压病史 (OR 1 52 ;95 %CI 1 2 8~ 1 80 ) ,糖尿病史 (OR 1 39,95 %CI 1 1 1~ 1 76) ,动脉收缩压升高(OR 1 71 ,95 %CI1 2 1~ 2 2 8) ,左房血栓 (OR 2 77,95 %CI 1 2 5~ 6 1 3)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左房血栓、动脉收缩压升高 ,上述因素对决定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心电图指标定量分析对新发房颤患者药物转复失败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发房颤患者112例,均接受药物转复,根据药物转复失败与否分为失败组(n=42)和成功组(n=70)。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定量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发房颤患者药物转复失败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早期心电图定量指标对新发房颤患者药物转复失败的预测价值。 结果 失败组糖尿病占比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血浆末端脑钠肽(NT-proBNP)、主频值(DF)、f波振幅(FWA)水平均高于成功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70,95% CI 1.079~11.160)(P<0.05)、NT-proBNP(OR=1.002,95% CI 1.000~1.003)(P<0.05)、DF(OR=3.449,95% CI 1.927~6.171)(P<0.01)、FWA(OR=6240.863,95%CI 1.439~27057328.72)(P<0.05)为药物转复失败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DF[AUC=0.871,95% CI(0.794~0.927)];FWA[AUC=0.670,95% CI(0.574~0.759)];NT-proBNP[AUC=0.698,95% CI(0.604~0.781)];糖尿病[AUC=0.626,95% CI(0.530~0.716)],DF的AUC显著高于FWA、NT-proBNP、糖尿病(均P<0.05)。 结论 早期心电图定量指标FWA、DF可提高预测新发房颤患者药物转复失败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