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胃炎复治疗胃癌前病变湿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胃炎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次20 mg,每天2次,饭前服用。以上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镜疗效、病理学改变。[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在主要证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方面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胃炎复能改善患者症状,并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逆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结合胃复春)35例,对照组(单用胃复春)35例,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Hp根除率94.3%,病理学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1%,Hp根除率91.4%,病理学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方胃炎汤加减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胃炎颗粒,对照组给予摩罗丹,口服,1月为1疗程,联系治疗观察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改善情况及病理学改变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胃炎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方面优于摩罗丹,在改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汤能够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改善胃镜下病变,逆转或者改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定标活检评价黄连素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CAG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标准三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4片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连素0.3 g,3次/d,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胃镜下胃黏膜病理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胃复春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胃黏膜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经胃镜及病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以养胃汤、维酶素片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病检,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复查两组总有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血瘀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胃炎灵治疗,对照组20例予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胃镜和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灵对CAG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复春片与丽珠胃三联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病理改变与Hp转阴相关情况。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胃复春与丽珠胃三联)33例;对照组(维酶素)30例,疗程均为3个月(丽珠胃三联服2周1个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P<0.01;病理复查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8%,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P<0.01;Hp转阴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3.3%,两组比较P<0.01。结论:胃复春与丽珠胃三联是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胃癌前期病变(PLGC)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00例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0例)和胃复春对照组(100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结果、幽门螺旋杆菌(Hp)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CAG、Im、Dys)结果、Hp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308~9.072,P<0.05)。结论中药复方是逆转PLGC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9.
孙立伟 《当代医学》2011,17(19):105-106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治疗组,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另选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单纯予西药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胃镜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胃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9.2%,对照组分别为58.3%、54.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舒煎剂联合西药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且改善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黄芪建中汤化裁方(黄芪15 g,桂枝12 g,白芍8 g,干姜3 g,党参15 g,大枣10 g,炙甘草3 g)治疗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6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中药黄芪建中汤化裁方,对照组服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 两组疗效治疗组36例,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胃镜病理检察,治疗组36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5%.胃痛症状,治疗组36例,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结论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胃镜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胃痛的缓解效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模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 CA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予中药(消萎方)序贯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为 6个月,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1.6%、95.8%、75.0%、71.4%,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PRO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试验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模式具有可行性及较好的临床疗效。#$NL【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 胃镜; 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癌前病变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汤剂和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Hp转阴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86.67%,胃复春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8.33%,胃复春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转阴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3.17%,胃复春组为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浊毒理论指导下运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除与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行气化瘀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加胃复春片口服。观察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健脾行气化瘀汤,方药组成:黄芪15 g,党参15 g,茯苓12 g,炒白术15 g,砂仁10 g,丹参10 g,陈皮9 g,三七粉(冲服)3 g,薏苡仁15 g,厚朴10 g,山楂10 g,甘草10 g,水煎服,日2次;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12 g,延胡索15 g;饱胀痞闷者加佛手15 g,玫瑰花10 g;嗳气纳差者加沉香6 g,旋覆花15 g;睡眠差者加炒酸枣仁20 g,制远志12 g;嘈杂反酸者加乌贼骨20 g,煅瓦楞子20 g;舌质暗红有瘀斑者加蒲黄10 g,五灵脂12 g。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表现积分及病理结果积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积分、病理结果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行气化瘀汤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胃肠舒汤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用自拟胃肠舒汤剂(由党参15 g、干姜9 g、法夏15 g、炒白芍20 g、佛手9 g、砂仁6 g、黄连9 g、无花果15 g、玄胡索15 g、炙甘草10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连续服2~5个疗程;对照组服用三九胃泰冲剂(南方制药厂生产)每日2次,每次1包.疗程同治疗组.结果自拟胃肠舒汤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与中药制剂"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对照组有效率77 %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胃肠舒汤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脾行气化湿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健脾 行气化湿方,对照组服用胃力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证侯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5.7%,两组比较有差异(P< 0.05).胃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健脾行气化湿方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脾虚气滞 湿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镜下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的108例VG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8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疣状病变治愈率及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7.4%和85.3%,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5.4%和6.6%(P<0.001).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42.5%,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胃镜下高频电联合Hp根除疗法治疗成熟型疣状隆起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p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先予抗Hp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呋喃唑酮0.1g,每日2次口服)治疗l周。l周后治疗组56例予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2次、龙血竭胶囊4粒/次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替普瑞酮50mg/次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口服。对照组54例予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2次,饭前半小时口服。2组均4周为1疗程,停药1月后判断疗效。复查胃镜、检测Hp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胃镜下疗效评分和胃黏膜炎症程度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胃脘痛、饱胀、烧心、泛酸、暖气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p根除率83.9%,对照组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替普瑞酮、龙血竭联合抗Hp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和中消痞汤联合西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铝碳酸锾、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和中消痞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烧灼性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积分和胃镜镜下所见黄绿色胆汁、胃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出血点等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差值及胃镜观察项目的 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13%,胃镜下形态改善总有效率为84.78%,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为71.74%,清除幽门螺杆菌(Hp)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药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胃镜下形态,清除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期间两组均停用其他一切治疗CAG的药物,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之品。治疗组采用健脾活血法治疗,口服健脾活血丸,15粒/次(约7g),3次/d;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4片/次,3次/d。均治疗12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包括胃镜象、病理学、血流变及Hp感染)的变化,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象、病理学及血流变方面,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Hp感染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络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关键,采用健脾活血法及应用健脾活血丸治疗,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改善血液循环、抗炎及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