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1病例报告 例1,男,16岁,战士,病案号:188493,患者以左膝肿痛伴活动受限一月加重一周入院。一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膝肿痛,呈间歇性发作,夜间明显,伴站立及行走受限,在当地卫生院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一周前症状加重,即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股骨下端骨肿瘤于1998年2月6日收住院。查体:T36.8℃,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7岁。因腰痛3月余,加重1个月,咳嗽、气促、少尿1周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以腰部正中疼痛为主,伴活动受限,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腰肌劳损”,给予止痛、物理治疗,症状均无缓解。近1个月患者腰痛逐渐加重,有时难以忍受,行走困难,再到当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3.
对注射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胸椎管狭窄症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4岁。主因双下肢麻木不适、无力、活动受限15 a,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缘于1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不适、无力、活动不便,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病程中无低热、盗汗、夜间静息,患者以行走路程长短症状轻重不一,约行走100m出现间歇步态,于2001年在我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病例 男,24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包块,呈渐进性增大,伴有明显傻间痛;劳累后加重,未于重视;近20天来,左臀部酸痛加重,活动行走时疼痛明屁,休息后减轻,无恶寒、发热,无午后低热及夜间盗汗等。曾就诊当地医院,予输液抗炎止痛药处理后疼痛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51岁,右膝关节疼痛行走不适4年,加重1年。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不适、无力、行走障碍,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近1年来症状加重,经中药及针灸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行走运动时疼痛加剧。体检:右下肢跛行,右小腿近端稍肿胀,局部皮温正常,无明显感觉障碍及压痛。X线平片表现:右胫骨近端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不清,周围骨皮质不光整(图1)。CT表现:右胫骨近端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局部骨皮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2岁,山东省青岛人。2007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下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步态不稳,行走200m后即需要休息片刻,7月初曾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7月巾旬在外院行腰椎MRI提示:胸髓及腰髓未见明显异常,L1-S2椎间盘膨出。先后理疗、中药及维生素B族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仍进行性加重,近半月来需扶楞行走,休息后症状也无明显缓解,于8月4日来本院进一步诊治。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先证者(Ⅱ11),男,65岁,教师;因“双眼睑下垂伴听力下降15年,双下肢乏力6年,加重伴饮水呛咳、四肢抖动2年”于2007年5月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下垂,无晨轻暮重,伴有眩晕、耳鸣、双耳听力下降,无明显复视、肢体麻木或瘫痪,于院外按“重症肌无力”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并伴眼球活动受限。6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距离缩短。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23岁。于1998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两侧臀部肌肉疼痛,并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及膝关节,行走困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风湿性关节炎”。间断用“泼尼松”、“布洛芬”及中药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双下肢疼痛明显加重,不能行走。于1999年10月入院。查体:体温37.4℃,满月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无出血点,无皮下结节。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关节无红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3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5年,加重1年于2004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肺栓塞。近1年症状明显加重,2004年lO月在当地医院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具体药名不祥)抗凝治疗,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降至2.9万/mm^3,停用低分子量肝素后血小板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以咽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62岁。因咽痛5d,加重伴头晕、头痛4h于2004-08-20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呈持续性,与吞咽、进食无关,劳累时加重,无咳嗽、咯痰、咯血、发热.无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耳鼻喉科.间接喉镜检查示咽部无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予新磺片、银黄含化片等治疗.症状无改善。入院前4h于行走时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大汗淋漓、恶心等症状,来院急诊,  相似文献   

11.
<正>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近日我科应用骶管注射疗法成功治疗1例红斑肢痛症患者,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2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底疼痛伴发红.呈灼热及针剌感,阵发性加重,夜间明显,站立、行走时间长及热水浸泡后症状加重,休息或将双足置于较冷环境可缓解,关节活动正常,无其他不适。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曾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针灸治疗无明显好转。无糖尿病、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朱正荣  刘诚  易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39-5639
现对骨肉瘤误诊为慢性骨髓炎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16岁.患者诉约4个月前曾摔伤过右小腿,当时感伤处疼痛,无活动受限,未行特殊处理,2 d后疼痛完全消失.于20 d余前患者又感右小腿疼痛,无发热、活动受限,行走时疼痛无明显加剧,休息后无好转且感症状逐渐加重.后在当地医院就诊,摄片考虑右胫骨骨髓炎,并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3.
成骨肉瘤的超声诊断少见报导现报告1例于下:患者×××,男19岁,农民,因左小腿上端疼痛逐渐加重8~+月于92—4—28入院。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上端疼痛、行走时加重伴轻度跛行,余无其他相关病史及症状。因症状加重来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 女,86岁。主因咽痛1个月余,渐进性加重来诊。患1个月余前,无任何明显诱因出现咽痛,无发热。在数家医院就诊,以咽炎、口腔溃疡、上呼吸道感染等治疗,疗效均欠佳。咽痛日渐加重,但仍无发热,来本院就诊时,患咽痛剧烈,发作频繁,大约5~10min 1次,每次大约持续5min。进食进饮明显加剧症状,有时甚至于高声刺激,一种无意间的活动,均可诱发出一阵剧烈咽痛。夜间入睡同样发作,已5~6d不能进食,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主因“右下肢无力半个月”于2004年9月21日收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出现右下肢无力,可行走、骑车,当天行走时摔倒2次,无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大小便失禁等不适,未医治。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于外院诊断“多发性硬化”。于2004年9月16日右下肢无力症状明显加重,伴右下肢肌肉跳动,无肌肉疼痛等不适。既往史无异常。入院查体:一般内科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性,57岁。因四肢关节肿痛8年,加重8个月来诊。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大关节痛,时有肿胀,寒冷季节加重,服布洛芬等症状可缓解,停药后症状复发,在当地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长期予抗风湿药物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关节变形,影响活动。查体:右...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女,17岁.因双下肢乏力8个月,加重伴不能独自行走3个月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时脚尖不能抬离地面,上楼困难.3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扶物方可勉强行走,下蹲后双手支撑可站起.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正常,未明确诊断,给予高压氧及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0 a来我院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13例,饮食治疗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13~26岁 ,平均22.3岁 .其中6例症状较轻,无明显诱因而双手颤抖,双下肢活动无力,走动不灵便,快步行走时常跌倒,无见K-F环,无肝、肾异常症状;另7例年龄较大的均于3~5 a前出现类似的症状,都曾用硫酸锌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因双手颤抖加重,渐至持物不稳,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而收入院,体检角膜可见上下为宽,两侧为窄约1.5~2 mm呈棕灰色的K-F环.脾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四肢震颤明显,肝内出现不同程度弥慢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张莹  陈晓青  冯丽娟  骆金芝 《临床荟萃》2009,24(22):1957-1957
患儿,男,11岁,主因双下肢畸形8年,无力1年于2009年4月20日入院。8年前家长发现其双下肢呈“O”型畸形,并逐渐加重,活动正常,无疼痛,无乏力,食欲正常,尿量正常,学习成绩差,未治疗。近1年患儿出现双下肢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行走不稳,易跌倒,不能上楼和跳跃,病情逐渐加重,双上肢活动未见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对右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0岁。于四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加重当时未做特殊处理,休息后症状逐渐减轻。以后每年复发,经自行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于1d前下楼右侧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遂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