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流感染(BSI)细菌谱及其时间分布特点,以便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是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将1 330例ICU患者分为CVC组及无CV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比例、血流感染的细菌谱、构成比以及患者入住ICU不同时间段(第1周、第2周及2周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结果 CVC组971例,血流感染96例(9.89%);无CVC组359例,血流感染12例(3.34%);总体血流感染率为8.12%。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57株,CVC组141株,无CVC组16株。感染细菌构成比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为56.7%、32.5%和10.8%;前5位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16.6%)、鲍曼不动杆菌(15.9%)、肠球菌(14.6%)、铜绿假单胞菌(10.2%)和克雷伯菌(10.2%)。从时间分布上看,无CVC组第1周、第2周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3例、4例,第2周以后革兰阳性球菌5例,而真菌则未检出;CVC组在第1周、第2周及2周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为第1周31例、24例、3例,第2周23例、12例、11例,2周后26例、8例、3例。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所占比例第1周分别为53.4%、41.4%和5.2%,第2周分别为50%、26.1%和23.9%,2周以后分别为70.3%、21.6%和8.1%,第2周出现真菌血症的概率最高。结论入住ICU第1周、第2周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周后CVC组感染仍以革兰性阴性杆菌为主;无CVC组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真菌在CVC组中第2周出现可能性最高,无CVC组出现可能性极低;与CVC组比较,无CVC组血流感染率低,真菌血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科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依帕司他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依帕司他组增加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并监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依帕司他组治疗后TSS评分(3.83±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8±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传导,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窦不同气化分型的发生率及相关解剖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20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并拍摄CBCT影像患者200例,对其CBCT图像进行重建分析。依据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的位置关系将上颌窦气化类型分为正常气化和过度气化,统计各分型的发生率。根据上颌窦气化程度,将纳入研究的上颌窦分为正常气化组和过度气化组,评估每组以下与上颌窦气化相关解剖学特征:上颌窦气化度(amount of maxillary sinus pneumatization,MSPA);牙槽骨高度(height of alveolar bone,BH);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maxillary sinus lateral wall thickness,LWT);上颌窦间隔(maxillary sinus septa,SS);上颌窦副口(accessory maxillary ostia,AMO);上颌窦口直径(diameter of the ostium,OD)。结果    因7侧上颌窦存在明显炎症而被排除,最终纳入研究的是200例患者的393侧上颌窦。200例患者的上颌窦正常气化发生率为50.0%(100/200),共发生于163侧上颌窦中(41.5%);过度气化发生率为67.0%(134/200),共发生于230侧上颌窦中(58.5%)。MSPA、BH、LWT在过度气化组中分别为(5.48 ± 2.36)、(5.10 ± 1.62)、(1.80 ± 0.75)mm,在正常气化组中分别为(-0.07 ± 4.07)、(11.12 ± 3.76)、(2.80 ± 1.51)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过度气化组的SS、AMO发生率分别为48.26%和18.26%,而正常气化组发生率分别为11.04%和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D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上颌窦过度气化的发生率较高,这类气化现象会导致MSPA的增加、LWT和BH的降低,更易出现SS、AMO,提醒口腔医生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前和正畸加力过程中应关注上颌窦的气化程度及其相关的解剖特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肠受累克罗恩病(CD)的临床、内镜、病理及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特征,探讨MSCTE在C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结肠受累CD住院患者71例,选取同期28例肠结核(ITB)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及MSCTE资料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诊断CD的相关特征。结果 CD组腹泻及肛周病变发生率、CRP升高比例均高于ITB组;肠外结核史、PPD强阳性及T-SPOT阳性率低于ITB组(P<0.05)。结肠镜特征分析显示CD组病变≥4个肠段和纵形溃疡高于ITB组,环形溃疡低于ITB组(P<0.05)。病理学特征分析显示两组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隐窝脓肿及干酪样肉芽肿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E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CD组肠壁分层强化、肠系膜侧管壁增厚及梳状征较ITB组多见,腹腔淋巴结钙化或中心性坏死较ITB组少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侧管壁增厚(OR=5.140,95%CI:1.053~25.087)是C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D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诊断价值有限,综合判断时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MSCTE的应用有助于提高CD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和粥样动脉硬化指数(AI)评估冠心病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398例),以健康者为对照组(150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血糖、Non-HDL-C、AI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组年龄、BMI、血压、甘油三酯、Non-HDL-C、AI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冠心病组年龄、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C、LDL-C、HDL-C、空腹血糖、Non-HDL-C、AI等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Non-HDL-C与AI具有正相关关系(r2=0.1611,P<0.05);Non-HDL-C、AI均与年龄、HDL-C呈负相关,与LDL-C、TC、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Non-HDL-C、AI与冠状动脉病变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Non-DHL-C和A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on-DHL-C和AI水平越高,冠心病病变越严重。二者可用于评价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高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40例高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利用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变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应激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消除了不良情绪,治疗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护理前后患者情绪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促使其配合医院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初治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85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4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列入A组,40例序贯放化疗患者列入B组。A组采用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化疗,B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为三维适型放疗,剂量60Gy/30f。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1、2年生存率。结果:8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随访率100%。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50.0%(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1%和30.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2.5%(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7.5%(P﹤0.05)。A组≥Ⅲ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1%和28.9%,B组分别为5.0%、10.0%和27.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痛风与同型半胱氨酸和炎症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调查379例。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酒、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测定血常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职业、文化、收入、痛风家族史、BM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暴露率与痛风有关(P0.01);≥3个关节痛风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高于3个关节痛风(P0.01或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特征因素后,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其中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相比OR值为4.3(95%CI,2.9~6.4);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和30.0μmol/L与≤15.0μmol/L相比OR值分别为2.9(95%CI,1.9~4.2)和5.6(95%CI,2.4~13.2);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和≥10.0 mg/L与3.0 mg/L相比OR值为2.4(95%CI,1.6~3.7)和5.1(95%CI,2.8~9.1);同时检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ROC曲线AUC最大(P0.01)。多分类回归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为10.0(95%CI,4.2~24.0);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和30.0μmol/L与≤15.0μmol/L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分别为7.8(95%CI,3.5~17.4)和23.2(95%CI,7.1~76.3);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和≥10.0 mg/L与3.0 mg/L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为2.5(95%CI,1.3~4.9)和7.2(95%CI,3.2~16.3)。结论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及单纯放疗治疗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1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同步放疗组(同步组)109例,单纯放疗(单放组)101例。同步组:紫杉醇75 mg/m2 d1,8,顺铂20 mg/m2 d1-5,每4周重复,共化疗四个周期。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GY/32Fx;单放组:仅行放疗,方法及剂量与同步组相同。结果同步组有效率90.83%;高于单放组的6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外周神经毒性等。同步组Ⅱ~Ⅳ度白细胞减少,明显高于单放组( P<0.05)。其他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步组1 a生存率为78.3%,高于单放组的53.7%( 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可手术食管癌近期疗效及1a生存率均显著提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