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根老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老鹳草Geranium dahuricum为传统中药,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泄痢之功效,其单味制剂老鹳草软膏有消炎解毒、收敛生肌的作用[1]。粗根老鹳草作为老鹳草的药材来源之一,分布较广,使用较多,但其化学成分却不很清楚,作者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在前文[2]研究的基础上,继从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没食子酸(1)、山柰酚(2)、槲皮素(3)、杨梅素(4)、鞣花酸(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仪器与材料Boetius Thmk 05型显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角蒿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花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乌苏酸(3)、rengyolone(4)、芹菜素(5)、木犀草素(6)、槲皮素(7)、calceolarioside A(8)、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0)、管花苷B(1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2)、毛蕊花糖苷(13)、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红景天苷(15)、rengyoside B(16)、异毛蕊花糖苷(17)。结论 1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甘青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锋 《中药材》2008,31(12):1825-1827
目的:对甘肃子午岭地区老鹳草属植物甘青老鹳草Geranium pylzowianumMaxi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超声波丙酮浸提法提取后,滤液分别以乙醚、乙酸乙酯提取,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甘青老鹳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7-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Ⅲ)、没食子酸甲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奈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Ⅴ)、杨梅素(Ⅵ)、杨梅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Ⅶ)、杨梅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没食子酸(Ⅸ)、莽草酸(Ⅹ)、β-谷甾醇(Ⅺ)、鞣花酸(Ⅻ)。结论: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毛蕊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 讲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为鞣花酸(1),山奈酚-3,7-O-a-L-二鼠李糖苷(2),山奈酚-3-O-a-L-阿 拉伯呋喃粉苷-7-O-a-L-鼠李糖苷(3)。结论 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毛蕊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毛蕊老鹳草Geranium eristemo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为填料的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蕊老鹳草脂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的5个化合物:β-谷甾醇(1)、原儿茶酸(2)、杨梅素(3)、山柰酚-7-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并且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黄山药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梅  陈泉  吴立军  王本祥 《中草药》2001,32(8):685-686
黄山药 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为我国特有的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区 ,根茎含薯蓣皂苷元 1 .7%~2 .3% ,生药能祛风除湿 ,清热解毒[1] 。为了进一步探讨黄山药根茎的化学成分 ,我们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薯蓣皂苷元 ( diosgenin, ) ,延令草次苷 ( trillin, ) ,2 6- O-β- D-葡萄吡喃糖基 ( 2 5 R) -呋喃 - 5 ,2 0 ( 2 2 ) -二烯 - 3β,2 6-二羟基 - 3- O- [α- L-鼠李吡喃糖基 ( 1 - 2 ) ]- β- D-葡萄吡喃糖苷 ( ) ,原薯蓣皂苷 ( protodioscin, …  相似文献   

7.
张声源  范春林  王磊  刘学华  孙学蔚  叶文才 《中成药》2011,33(10):1743-1747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党参、黄芪)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整方水提液浓缩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键合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参芪扶正注射液原料药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异黄酮(Ⅰ)、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芒柄花素7-0-β-D-吡喃葡萄糖苷(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0-β-D-吡喃葡萄糖苷(Ⅳ)、丁香苷(Ⅴ)、5-羟甲基糠醛(Ⅵ)、(3R)-(-)-2 ′-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6aR,11 aR)-vesticarpan(Ⅷ)、丁香酸葡萄糖苷(Ⅸ)、(+)-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X)、(Z)-cinnamic acid 8-O-β-D-glucopyranoside(Ⅺ)、鸟苷(Ⅻ)、腺苷(XⅢ)和香草酸(XⅣ).结论 化合物Ⅶ~XⅣ为首次从参芪扶正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Ⅸ和Ⅻ在党参属和黄芪属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娄云云  牟龙  黄亚萍  张健  殷志琦  潘珂 《中草药》2021,52(7):1872-1876
目的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的总皂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绞股蓝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葫芦素L-2-O-{[a-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5-O-β-D-吡喃木糖苷(1)、葫芦素L-2-O-[α-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绞股蓝葫芦皂苷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具有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宽叶荨麻中分离到的9个化学成分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学成分(0~400 mg·L-1):RoseosideⅡ(C1),(6S,9R)-3-氧-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C2),(6R,9R)-3-氧-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C3),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C4),木樨草素-7-O-新橙皮糖苷(C5),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6),芦丁(C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C8),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C9)处理MH7A细胞(2.5×104/mL),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通过测定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被检测的9个化合物中,化合物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显示了较强的抑制MH7A细胞增殖的作用,其IC50值为140 mg·L-1.DNA片段化分析结果表明,其能显著诱导MH7A细胞凋亡.结论:宽叶荨麻中化学成分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能够显著抑制MH7A细胞增殖并能诱导MH7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熏倒牛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普照  钟国跃  谢文伟  张亚梅 《中草药》2016,47(20):3565-3568
目的研究熏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熏倒牛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叶木苷(1)、芹菜素-7-O-芦丁糖苷(2)、金圣草黄素-7-O-槐糖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黄素7-O-槐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6-hydroxyluteolin(8)、木犀草苷(9)、海波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3、5~8、10为首次从熏倒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王丽  魏慧  王静  李晓娟  武毛毛  薛培凤 《中草药》2019,50(2):330-335
目的研究蒙药玉簪Hosta plantaginea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与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系统分离,应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玉簪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丙酸(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甲氧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1)、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4、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老鹳草素诱导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s,分为对照组(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低剂量组(10-9mol·L-1老鹳草素+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中剂量组(10-8mol·L-1老鹳草素+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高剂量组(10-7mol·L-1老鹳草素+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高剂量+DKK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组和DKK1组。成骨诱导第7天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试剂盒测定ALP活性及OCN含量。成骨诱导48 h时,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Wnt3a、β-catenin、GSK-3β、Axin2、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成骨诱导第7天时,老鹳草素各剂量组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同时ALP活性及OCN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成骨诱导48 h时,老鹳草素各剂量组Wnt3a、β-catenin、Axin2、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加入DKK1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ALP活性及OCN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Wnt3a、β-catenin、Axin2、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老鹳草素能够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及向成骨方向分化,其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老鹳草75%乙醇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柯里拉京(2),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短叶苏木酚(4),原儿茶酸(5),没食子酸(6),对羟基苯甲酸(7),β-胡萝卜苷(8),槲皮素(9),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0)。结论:化合物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化学成分与老鹳草另外两个药用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从化学成分上证明了三者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梭果黄芪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梭果黄芪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3-O-β-D-木吡喃糖基-25-O-β-D-葡萄吡喃糖基环黄芪醇(1),异黄芪皂苷Ⅳ(2),环黄芪苷A(3),梭果黄芪苷C(4),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甙(5),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6,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甙(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6-甲氧基当归素(10)。结论:化合物1-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缬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甲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2)、6-甲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5-甲氧基-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6)、5-甲氧基-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4'-甲基-5-甲氧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香叶木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8-羟基-香蜂草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中异黄酮和紫檀烷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军  屠鹏飞  赵玉英 《中草药》2001,32(7):583-585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的抗血栓有效部位及其活性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和光谱方法对补阳还五汤水煎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异黄酮化合物和1个紫檀烷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Ⅰ)、毛蕊异黄酮(Ⅱ)、芒柄花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Ⅲ)、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Ⅳ)及(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Ⅴ)。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补阳还五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相半制备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3′,4′-二乙酰氧基)-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环黄芪醇(1)、黄芪甲苷(2)、黄芪皂苷Ⅱ (3)、黄芪皂苷Ⅰ(4)、异黄芪皂苷Ⅰ(5)、乙酰黄芪皂苷Ⅰ(6)、人参皂苷Re (7)、人参皂苷Rf(8)、人参皂苷Rg1 (9)、人参皂苷Rb3 (10)、三七皂苷R4 (11)、人参皂苷Rb1 (12)、人参皂苷Rc (13)、人参皂苷Rb2 (14)、人参皂苷Rd (15)、丝瓜苷H(16)、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7)、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基-(1→4)]-(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8)、紫丁香苷(19)、刺五加皂苷E(20)、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1)、松柏苷(22).结论 经LC-MS分析检测,化合物1~6为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7~18为人参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19~22为刺五加中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黄芪皂苷Ⅰ.  相似文献   

18.
圆苞金足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亚梅  蔡英  董聪  黄居敏  李旸  杨明  张普照 《中草药》2015,46(22):3314-3317
目的研究圆苞金足草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圆苞金足草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3,4,5-三甲氧基苯酚-1-O-6-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异类叶升麻苷(3)、isonuomioside A(4)、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5)、淫羊藿次苷F2(6)、(-)-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脱咖啡酰基毛蕊糖苷(9)、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圆苞金足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丹  郭坤  郭敬兰  李娟  路金才 《中草药》2017,48(2):236-240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8)、hippophamide(9)、L-色氨酸(10)、阿江榄仁酸(11)、熊果酸(12)、山柰酚(13)、芦丁(14)、腺苷(15)、β-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3~10、15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2、11、12为首次从翅果油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凝胶、ODS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州常山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弥罗松酚(1)、villoson A(2)、粘霉烯醇(3)、3-O-乙酰齐墩果醛(4)、teuvincenone E(5)、异地黄苷(6)、deacylisomartynoside(7)、毛蕊花糖苷(8)、异毛蕊花糖苷(9)、去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10)、(+)-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11)、(-)-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12)、南烛木树脂酚(13)、3,12-O-β-D-二吡喃葡萄糖基-11,16-二羟基松香醇-8,11,13-三烯(14)。结论:其中,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