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少症( sarcopenia )由美国教授 Irwin Rosenberg于1988年提出,定义为随着年龄增长的肌肉质量的减少[1].2010 年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 )将肌少症重新修正为: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老年女性肌少症不同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找出较适用于天津市老年女性肌少症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天津市老年(60~89岁)女性536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选取605例健康青年(20~29岁)女性作为参照组。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其身体成分,主要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age,BF%)、骨骼肌质量(skeletal muscle mass,SMM)、去脂体重(lean body mass,LBM)、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ASM)等。根据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或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分别参照以下标准界定女性肌少症: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IWGS)标准:RASM5. 67 kg/m~2;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标准:RASM 4. 23 kg/m~2;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标准:RASM5. 7 kg/m~2。在上述机构的分级思路基础上提出RASM分级标准:3. 13RASM4. 95 kg/m~2为RASM Ⅰ级,RASM3. 13 kg/m~2为RASMⅡ级;以及SMI分级标准:22. 28SMI32. 53为SMIⅠ级,SMI22. 28为SMIⅡ级。采用ANOVA分析研究组肌肉质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受试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 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分析不同评价方法下肌少症检出率及其增龄趋势的差异性;选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SMI评价方法与国际上各个老年肌少症工作组评价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5种评价方法发现本研究老年女性肌少症检出率为0%~20%。其中,SMIⅠ级评价方法肌少症检出率最高(19. 4%),而RASMⅡ级与EWGSOP评价方法无肌少症患者。SMIⅠ级评价方法显示,老年女性肌少症检出率在60~89岁整个年龄段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Fisher确切概率法:P0. 01),分别为60~64岁14. 74%,65~69岁17. 14%,70~74岁27. 4%,75~79岁30. 43%,80~84岁34. 78%,85~89岁50%。采用ROC曲线评价SMI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发现SMI与IWG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 682,P0. 01;与AWGS的AUC为0. 557,P 0. 05;与RASM的AUC为0. 725,P 0. 05。结论SMI评价方法较适合用于诊断天津市老年女性的肌少症,有利于较早、较准确发现肌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少症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过PVP治疗90例入组的OVCF患者。采用电子握力器测量优势手的握力,利用PACS软件扫描CT/MRI横截面图像,测量计算胸12椎体椎弓根水平面肌肉组织的横截面积(cm2),肌肉横截面积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得到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SMI)。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标准,握力和SMI同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入组肌少症组,其他的患者入组非肌少症组。两组患者均已经接受PVP手术治疗OVCF,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1周VAS、离床下地...  相似文献   

4.
正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降低和(或)伴有相关躯体功能丧失的临床综合征。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提出了肌少症的定义及诊断~([1]),将其定义为:在同一种族,同一性别,肌肉质量低于年轻人2个标准差为肌少症;并推荐用握力评估肌力以及寻常步速评估躯体功能,并就握力及寻常步速给出了相应的截值点。鉴于人群种族的差异,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也提出类似的评估方法。由于缺乏更多整体人群的全面数据,其诊断方法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肌少症与老年人躯体功能受限密切相关,可导致老年人步态异常、平衡障碍和失能,增加跌倒、骨折、虚弱及死亡等风险,其危害广泛。本文就肌少症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综合征。肌少症会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降低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与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有关,可引起行动障碍,并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需要长期护理。目前广泛应用的肌少症概念是由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在2010年提出的,规定诊断包括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3个要素。根据EWGSOP,肌少症分为肌少症前期、肌少症期和重度肌少症期[1]。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对骨骼肌的稳态平衡有调控作用,即"肠肌轴"假说[2]。实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临床及肌肉指标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404例门诊长期随诊、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年轻老年组、老老年组及长寿老年组;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2019年诊断标准,将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又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记录一般临床数据资...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将肌少症(sarcopenia)定义为一种机体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量和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机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的综合征[1]。报告[2]显示急性住院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10%,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1%~29%,长期照护机构为14%~33%。肌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肌肉减少症是随增龄出现的骨骼肌肌肉质量进行性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及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12-2018-04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将患者分组为肌少症及非肌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理化指标、身体成分及心脏结构及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肌肉减少症者占26.69%,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10%、34.6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2)肌少症组平均年龄及吸烟率更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浓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羟基维生素D、三酰甘油(TG)及血尿酸水平更低。(3)肌少症组的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体脂肪质量及BMI均低于非肌少症组;(4)肌少症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B型钠尿肽(BNP)水平更高,最大运动功量及Be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易患肌少症,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运动耐量更差,更需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美国心脏协会将CHF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的结果。在CHF的终末阶段通常合并肌量减少及肌力的下降。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老年综合征,其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费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HF等慢性疾病会加快肌少症进展的过  相似文献   

10.
<正>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于2010年将肌少症定义为"一种以进行性骨骼肌肌量和肌力广泛损失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综合征"[1]。国外大量研究显示: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20%,且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3]。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肌少症病人将超过2亿[1]。到目前为止,肌少症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肌肉质量的测定、肌肉强度的评定及肌肉功能的评估[4-5]。但肌少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无法被及时认识到,且测定、分析及评估过程复杂,主观影响较大,肌少症的诊断仍面临巨大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的质量及硬度,探索肌骨超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的杨...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老龄化不断加速,初步统计到2050年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1])。肌少症是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及功能下降。在全球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2])。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肌少症的诊断策略包括测量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活动能力。肌少症欧洲工作组基于对以上3项指标的测量,将肌少症分为3期:肌少症前期:仅有肌肉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2021年9月,国际著名期刊《恶液质、肌少症与肌肉》(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影响因子为12.9)在线发表了关于肌少症作为肝硬化预后指标的多中心研究(Zeng X, Shi ZW, Yu JJ, et al. Sarcopenia as a pr...  相似文献   

14.
肌少症是一类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和(或)力量减退,进而导致肌肉功能下降、生存质量降低及跌倒与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人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1]。近年来,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不断增多,预计2050年左右,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25%[2]。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衰弱、跌倒、失能、失智等老年综合征正逐渐成为社会医疗和居家养老的沉重负担。积极评估并防治肌少症等老年临床综合征,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中老年男性肌肉减少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体检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326名40~79岁男性体检者,记录受试者一般情况,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腰椎、髋部BMD(g/cm~2),四肢骨骼肌含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脂肪含量(fat mass,FM)等,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elative ASM,RASM),通过测量握力方法评价肌力,采用6米步行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躯体功能,采用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诊断标准综合诊断肌少症。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统计ASM,FM,RASM,肌力等与BMD的相关性,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武汉地区中老年男性肌少症检出率为11.66%,RASM6.07 kg/m~2的中老年男性受试者BMD明显低于RASM≥6.07 kg/m~2受试者。相关分析显示RASM与各部位BMD均成正相关,低骨骼肌含量受试者(RASM6.07 kg/m~2)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明显增加,是非低骨骼肌含量受试者的3.1倍(OR=3.1,95%CI:3.4~5.8,P=0.013)。肌少症前期(RASM6.07 kg/m~2,无低握力或低步速)受试者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非肌少症受试者的2.9倍(OR=2.9,95%CI:1.4~6.7,P=0.037),肌少症(RASM6.07 kg/m~2,同时合并低握力或低步速之一)受试者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非肌少症受试者的3.2倍(OR=3.2,95%CI:1.7~10.2,P=0.000),严重肌少症(RASM6.07 kg/m~2,同时合并低握力且低步速)受试者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非肌少症受试者的3.6倍(OR=3.6,95%CI:1.9~9.7,P=0.000)。结论武汉地区中老年男性肌少症与低BMD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应关注肌少症在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其严重后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社区老人中出现衰弱综合征(老年衰弱)与老年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保健与老年医学科进行常规体检的社区老年人538人(年龄65~97岁)。每位老人在完成常规体检项目基础上,由专门人员应用老人综合评估,筛查出处于老年衰弱或衰弱前期的老人,并对其应用握力、步速及双能X线测定(DXA)进行肌肉质量的评估,分析老年衰弱与老年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衰弱或衰弱前期204例,老年肌少症312例,老年衰弱或衰弱前期合并老年肌少症197例。老年衰弱与老年肌少症的相关性OR(95%CI)为3.76(2.02~4.05)。结论社区老年人中老年人肌少症的诊断对色年衰弱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老年人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并伴随身体活动功能降低的一种常见性老年疾病。研究显示,人体从50岁开始,骨骼肌肌肉质量会以每10年减少8%速度流失,且这种流失速度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加剧,70岁以后,骨骼肌肌肉质量会以每10年减少15%速度流失[1]。我国自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19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2.5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湘潭市老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21年7月-2021年11月通过下社区体检招募的方式,在湘潭市岳塘区新四村、新五村、泉心塘、雷公塘、芭塘社区对≥6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肌少症患病率的筛查。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检测肌肉质量,握力计检测肌肉力量,测量四肢围度、6 m 步行速度、SARC-F)量表、SPPB量表评估躯体功能,现场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信息和可疑危险因素。结果:共481例老年人纳入研究,其中男性 210例,女性 271 例。肌少症患病人数 87 例,肌肉减少症的总体患病率为 18.09%,男性老年人中肌少症患病率为21.90%, 女性老年人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5.1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0,95% CI:0.004~309.000)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BMI(OR=0.677,95% CI:0.000~1650.000)、大腿围度(OR=0.909, 95% CI:0.005~163.000),小腿围度(OR=0.830,95% CI:0.007~97.100)是肌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根据这4个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5。结论:湘潭市老城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增龄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BMI越大、大腿围度、小腿围度越粗是肌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伴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以骨骼肌(Ⅱ型肌纤维为主)质量、肌力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病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1,2])。肌核凋亡是Sarcopenia发生的重要机制。衰老过程中,骨骼肌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线粒体功能失调及再生和修复能力下降等激活肌核凋亡通路,直接或间接导致肌纤维萎缩~([3])。体育运动是延缓骨骼肌衰老的有效方法[4,5]。肌核凋亡信号通路在Sarcopeni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体育运动对其影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的肌肉素质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日常生活体力活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骨骼肌却发生着一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潜在危险因素,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减少,包括肌肉的横断面积、体积和肌纤维数量的减少,同时伴有骨骼肌功能障碍,包括肌适能(肌力和肌耐力)减退、代谢能力下降等,1989年美国学者罗森博格首次用希腊语Sarcopenia来命名这一现象,国内学者将其翻译为少肌症~(〔1~3〕)、骨骼肌减少症~(〔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