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通窍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AR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4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温阳通窍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西药组(77.27%)(P<0.05);两组主要鼻症状及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各积分值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IgA、IgE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I...  相似文献   

2.
王诗思  夏纪严 《四川中医》2020,38(1):172-175
目的:观察固本祛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对血清IL-17(白细胞介素-17)和IL-23(白细胞介素-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固本祛风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鼻黏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表评分(RQLQ)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3及特异性IgE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TNSS及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17、IL-23及特异性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祛风汤可显著提高AR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显著,可有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与止痒息风汤加减内服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84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降糖+氯雷他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联合止痒息风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IFN-γ、IL-2、TNF-α及IgE的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69.0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血清IFN-γ、IL-2、TNF-α、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19.04%(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止痒息风汤加减内服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皮肤瘙痒症状,下调血清IFN-γ、IL-2、TNF-α及IgE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董湘 《新中医》2019,51(8):182-186
目的:探讨疏风清热宣肺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风热袭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IL-13、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CVA患儿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2组患儿视病情予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疏风清热宣肺方治疗。2组患儿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儿风热袭肺证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及血清IL-4、IL-13、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风热袭肺证症状(咳嗽、口干咽痛及咯痰)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患儿夜间咳嗽症状和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夜间咳嗽症状和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L-4、IL-13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疏风清热宣肺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其疗效可能与调节患儿体内IL-4、IL-13、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总Ig E(T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125例AR肺经郁热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并设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1 600μg·d~(-1),分成2~4次使用;观察组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内服,10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检测治疗前后IFN-γ,IL-2,IL-4,IL-5,IL-17,IL-10和TIg E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治疗前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4个症状和总体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80.95%,对照组为61.2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1.94%,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痒和喷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2和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L-5,IL-17和TIg E水平则比健康对照组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均显著升高(P0.01),IL-5,IL-17和TIg 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IFN-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5,IL-17和TIg 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FN-γ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FN-γ,IL-2和IL-10水平仍然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4,IL-5,IL-17和TIg E水平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AR患者的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使其恢复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治疗AR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  相似文献   

6.
蔡新民  钟建能 《新中医》2015,47(1):184-185
目的:观察消痤方对Ⅳ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Ⅳ度痤疮患者口服自拟消痤方治疗,每天1剂,疗程8周。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服用消痤方前血清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血清IL-4、IFN-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痤方能够调节Ⅳ度痤疮患者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自拟中药益气养血消风汤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自拟中药益气养血消风汤治疗,疗程1个月。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分析仪检测IgE浓度,放免法检测血清IFN-γ、IL-13、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VS 6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浓度明显降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13、IL-17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益气养血消风汤可提高盐酸西替例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降低血清IgE浓度,升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13、IL-17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应经》三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神应经》三穴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及血清IL-4、IgE、IFN-γ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神应经》三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毒汤对狼疮样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中西药组(祛毒汤+醋酸泼尼松),西药组(醋酸泼尼松),模型组(生理盐水)。制备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5天后观察三组大鼠IL-6、IFN-γ水平。结果:给予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和西药组IL-6、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5),中西药组IL-6、IFN-γ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可以抑制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蔡新民 《新中医》2015,47(8):82-83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汤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清热化瘀汤治疗,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用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以20例健康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清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后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清热化瘀法能够调节过敏性紫癜患者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热哮宁汤配合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热哮宁汤口服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为基础的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 d后测定肺通气功能FEV1和FEV1/FVC以观察临床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热哮宁汤口服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IL-4和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5.4%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IL-4,IL-6,IL-10水平明显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的复发率(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AR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且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斌 《新中医》2020,52(11):60-63
目的:观察结核丸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结核丸。治疗后2、5、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血清IFN-γ、IL-17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5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FN-γ、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17水平降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丸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抗敏煎内服及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敏煎内服及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和白细胞介素-4,-10(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6例AR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观察组各58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10 mg/次,1次/d,疗程4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根据不同情况喷鼻,疗程10 d。联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敏煎内服,1剂/d及中药穴位敷贴,1次/周。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鼻炎的症状评分;记录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周AR发作次数;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检测治疗前后IgE,IL-4,IL-10水平。结果:联合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6.2%,联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观察组鼻炎的症状评分、AR发作次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AR患者治疗前后IgE和IL-4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IgE,IL-4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1);治疗后联合观察组Ig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AR的基础上,抗敏煎内服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AR近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gE水平和调节Thl/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予“治风六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4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风六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及生活质量,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华 《陕西中医》2012,(11):1506-1507
目的:探讨祛风养血、益气固表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荨麻疹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Gamma-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白芍、浮萍、防风、荆芥、升麻、葛根、甘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IgE、IL-4及IFN-γ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所有患者血清IgE及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以上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本法治疗荨麻疹疗效肯定,可较好抑制体内变态反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凉血祛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IL-4、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凉血祛风颗粒组(9.45 g/kg)、高剂量凉血祛风颗粒组(18.9 g/kg)、氯雷他定组(0.9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四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双侧鼻腔滴鼻激发制备AR大鼠模型。于第22天起,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处死大鼠,取血清和鼻黏膜组织,观察一般情况及鼻部症状评分;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形态学改变;运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干预后鼻部症状评分及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凉血祛风颗粒组及氯雷他定组鼻部症状评分及IL-4含量降低,IFN-γ含量升高(P0.05,P0.01)。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的鼻黏膜损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增生;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凉血祛风颗粒可以有效缓解AR大鼠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减轻鼻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4和增强IFN-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宣肺解痉、化浊解毒法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热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μg/4.5μg)吸入,1次1吸,每日2次;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宣肺解痉、化浊解毒中药复方口服,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14 d,随访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EV_1%pre、PEF变异率及血清ECP、IgE、IL-4、IFN-γ水平。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EV_1%pre及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均0.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PEF变异率及血清ECP、IgE、IL-4明显降低(P均0.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宣肺解痉、化浊解毒法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缓解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五虎汤对哮喘婴幼儿树突状细胞(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5、IFN-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五虎汤治疗。另选健康组婴幼儿10例。以Thomas法分离、培养并诱导治疗组及对照组哮喘婴幼儿和健康婴幼儿外周血DC细胞,并与健康儿童的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L-2、IL-4、IL-5、IFN-γ浓度。结果:哮喘婴幼儿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2较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而IL-4、IL-5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1),IFN-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五虎汤治疗后IL-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而IL-4、IL-5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IL-4、IL-5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五虎汤具有抑制哮喘患儿Th2类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提高IL-2水平,从而调节Th1/Th2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溃速康汤联合西药对糖皮质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SUC)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失衡、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2例糖皮质激素抵抗型S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自拟溃速康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改良Mayo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IL-4、IFN-γ、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记录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改良Mayo评分系统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中各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PLT、FIB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APTT、PT、TT均显著延长,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自拟溃速康汤可显著缓解糖皮质激素抵抗型SUC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4/IFN-γ表达,促进机体Th1/Th2细胞平衡,改善机体血栓前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